慢性肝病全程管理你做到了吗

作者: 陈颖

慢性肝病全程管理你做到了吗0

3 月18 日是全国护肝日(也称全国爱肝日)。这是由原卫生部发起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爱肝、护肝意识的宣传活动日。爱肝、护肝意识如何提高?让我们一起从医学科普中找答案。

我国有超过4 亿的慢性肝病患者,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据统计,肝病每年造成全球约200 万人死亡,100 万人死于肝硬化并发症,100 万人死于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

全程管理理念在我国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肺结核的诊治和防控,同样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全程管理是从筛查、监测、诊断、治疗到随访的整体管理过程,强调通过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多学科合作,贯穿疾病的预防、诊断、康复和自我健康管理全过程。那么,各种慢性肝病如何实现全程管理?

病毒性肝炎:不可小觑“小三阳”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7000 万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有790 万人,每年约33 万人死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

大多数患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了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越长,肝脏的损伤越重。很多人认为自己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小三阳”),几十年了都过得挺好,所以不需要在意。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乙肝肝炎病情是否严重,要结合年龄、血清学指标、病毒复制水平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甚至需要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来评估。

病毒性肝炎的全程管理包括定期复查和随访,评价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监测有无不良反应,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管理包括避免长期饮酒、过度劳累,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慢性乙肝感染者应每半年到医院复查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 抗体、乙肝e 抗原、乙肝核心抗体)、肝功能、HBV-DNA、甲胎蛋白、肝脏硬度检测、肝脏B 超等,动态监测病毒复制情况,筛查疾病有无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

脂肪肝:高低风险分别对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曾用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俗称“脂肪肝”,其全球患病率高达25%,目前已被列为我国慢性肝病的第一位。体检报告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就与脂肪肝有关。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的脂肪肝患病率已达50% 以上,在9% 左右的瘦型个体中也存在脂肪肝。脂肪肝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高发密切相关。这类疾病导致的心脏并发症和肝外肿瘤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和死亡原因。

脂肪肝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患者要积极进行无创筛查,看看自己是不是脂肪肝高风险人群。筛查内容包括有无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以及其他代谢相关并发症和肝外肿瘤。脂肪肝患者应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久坐少动、高热量膳食、饮食结构不合理等,积极控制体重、控制相关代谢紊乱,重视代谢疾病的协调管理,包括心血管、内分泌、肾脏、营养等多个领域。

慢性肝病全程管理你做到了吗1

酒精性肝病:戒酒

酒精性肝病是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其中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其并发症多以肝脏不良事件为主,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和脂肪肝相比,酒精性肝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就是戒酒。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应鼓励并帮助患者戒酒,同时在戒酒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加强营养支持。

肝硬化:关注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门静脉高压是影响我国当前约700 万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肝硬化从无症状的代偿期肝硬化逐步进展到以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因此,肝硬化的全程管理,除了加强早期筛查、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外,还包括急诊救治、并发症处理。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凶险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根据出血状况的不同,管理策略包括预防首次出血、处理急诊出血和预防再次出血。

原发性肝癌:早发现

原发性肝癌的全程管理始终以如何早发现,尤其是针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如何早诊早治,以提高根治手术切除率、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为目标。近年来,肝癌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均有新的突破,中晚期肝癌患者也可通过消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治疗来争取最佳的生存获益。

慢性肝病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威胁下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随访复查,尽力做到防新冠和治疗两不误。医院也要不断发挥多学科诊疗优势,实现慢性肝病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健康管理一体化,让患者受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