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F晚E”又何妨
作者: 孙平 郝新梅 原瑛 吕真钰“早F晚E”当代新青年的共鸣
“我尽量、我尽量、我尽量保持冷静,我对不起好多人,我希望对得起这短暂的一生……”
近期,演员胡歌深夜发出的一条微博迅速登上热搜。广大网友认为其晚上“对不起好多人”的感慨,明显是深夜“Emo”(伤感、忧郁)的表现。而在近6小时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胡歌再次发出笑容灿烂的自拍图,大有在白天昂扬斗志、享受生活和工作的快乐决心(Fighting)。
连续两条微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并造就了火遍全网的“梗”——“早F晚E”,形容当代新青年白天越努力、晚上越困惑的现状。“早F晚E”具体是指早上起床时高喊“Fighting”,斗志昂扬,充满激情,到晚上临睡前却会陷入颓废沮丧的“Emo”(伤感、忧郁)情绪。
不少人感叹,“早F晚E”道尽了打工人的状态,“确诊为胡歌”!

情绪变化多方因素影响
我们总能在别人平凡的生活记录中找到共鸣,共鸣多了可能就会造就火遍全网的“梗”。
其实,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心理问题都离不开情绪一词。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是人类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人都是有情绪的,喜怒哀惧自然发生。
具体来说,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时,就会引起人们诸如高兴、愉快、满意、爱慕等积极、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时,就会引起人们诸如生气、苦闷、不满等消极、否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只能满足人们一部分需求和愿望时,就会引起人们诸如喜忧参半、百感交集等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相互交织的情绪。
情绪的概念可以用于人或动物,是和有机体的生理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体验。它具有情境性变化的特点,某种情境的消失就会使得某种情绪消失。
关于情绪理论的研究,由于不同学派的观点不同,采取的研究方法各异,导致研究结论也各有不同。心理学家阿诺德·拉扎勒斯认为,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产生最重要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具体来讲,环境中的刺激因素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机体不能完全控制自身的昼夜节律,也不能自由改变体内递质的浓度,更无法选择自己每天或者曾经经历什么样的外界刺激。因而,情绪的产生不能自控。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一天的繁忙褪去后,疲惫的身心和紧张的神经突然放松,机体内各“部门”准备进入休养生息状态。仿佛毫无防备之下,尘封的悲伤和委屈突然占领高位。而大多数人经过一晚上的养精蓄锐,机体重新焕发活力,各“部门”重新进入严阵以待的状态,负面的情绪得以缓解,疲惫的身心得以养护,理智的大脑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不知不觉就变成了“Fighting”的状态。
这就有了“早F晚E”。

坦然接纳学会管理和改善
面对“早F晚E”的状态,我们首先要有坦然的心态。很多人会因为“Emo”而感到害怕或者恐慌,甚至产生失败感。然而,我们要认可自己机体反馈出来的体验——无论“Emo”还是“Fighting”都是正常的存在,是可以被接纳和允许的。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无论是演员还是其他职业,总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太顺心的事,由此产生负面心理体验。我们可以尝试去分析它产生的缘由,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否定出现这种体验的自己或者别人。
基于生物节律、外界环境、神经递质浓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人们在夜间的负面情绪体验往往要更明显一些。接纳这些深夜负面情绪的同时,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这可能因人而异,需要每个人去探索,可能是冥想放空,也可能是听音乐、向他人倾诉、运动,甚至可能是交给时间去调整。
很多负面情绪,可以通过我们的接纳和积极应对得到改善。但也有一些负面情绪因为体内神经递质浓度的明显变化等,使得本人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得以妥善处理,可能伴随情绪低落出现精力下降、兴趣减退、睡眠紊乱、心慌胸闷等症状,这些都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
因此,如果有人发现自己夜晚的低落情绪延续到白天甚至日复一日,难以维持工作和生活,那么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咨询,接受专业治疗。
总之,现实大多不尽如人意。带着未来的期望和压力,白天“Fighting”了一天,晚上偶尔“Emo”又何妨呢?接纳它的存在,学会管理和改善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