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好,但喝太多也不行
作者: 阮光锋随着夏天的来临,大家喝水也越来越多了。但最近有几起关于喝水的“事件”引发关注,一是“女子两小时内狂饮3000毫升水后出现恶心、呕吐、手脚抽筋、意识模糊等症状,送入ICU抢救”,二是“女子一次性摄入1000毫升水,导致突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喝水多了真的会中毒吗?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喝水了?如何喝水才能更健康呢?
喝水太多,为什么会中毒
我们人体内70%左右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来说无比重要,它们能运输体内需要的物质,还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如果喝水又多又快就可能带来危险。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在短时间内喝水过多,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
为什么呢?这主要跟我们的肾脏代谢有关。
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因此在这个范围内摄入水分,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大量的水,肾脏来不及排出,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所谓低钠血症,就是血液中的盐分不足,表现是血液中钠的浓度低于135毫摩尔/升(正常值为135~145毫摩尔/升)。
血液中盐分过低时,水会因渗透压而流向相对含盐多的细胞内,使得细胞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脑水肿、脑组织膨胀。因受颅骨限制,严重的脑水肿会导致脑组织受损,引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
“水中毒”,不能掉以轻心
“水中毒”其实比较少见。正常人能负荷的最大尿量达到10升以上,我们的身体也有自己的激素及渗透压系统来调节体内水量平衡。所以,正常人因喝水过多导致“水中毒”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而且,“水中毒”一般很少单独发生,通常患者都存在肝、肾、肺或心脏功能衰竭,以及全身循环衰竭等情况。因此,对于有脏器功能损伤的人来说,喝太多水就更危险了。
但是,我们正常人对“水中毒”也不能掉以轻心。美国加利福尼亚曾有一位28岁的女性在一场喝水大赛中,3个小时内喝了大约6升水,之后出现异常呕吐、爆炸性头痛,并最终死亡。
在我国,“水中毒”的案例也偶有发生。比如,一位37岁的男性在住院期间到洗手间自来水管处大量饮用自来水,后来出现了意识模糊、腹部膨隆、四肢震颤、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一位44岁的女性患者在例行妇科彩超检查前30分钟内,喝下大约3升水后发生急性中毒,经过紧急抢救才恢复正常。
所以,大量饮水引起的中毒还是要当心,关键是注意不要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每天喝多少水,会更健康
我国最新的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饮水1500~1700毫升。
当然,这个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在高温或身体活动量大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量。比如,如果运动比较多,流汗多,可以多喝水。进入炎热的夏季,还需根据劳动强度和出汗程度适当增加饮水量。
很多人想问,每天到底应该喝几杯水呢?一直有“每天要喝8杯水”说法。其实,具体到喝几杯水,那还得看使用杯子的容量。一般,我们喝水的普通杯子都是200~300毫升的容量,折合起来,大约就是每天喝6~8杯水。当然,每个人使用的杯子容量都不一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据自己杯子的容量进行简单换算,并不用苛求必须达到8杯。
那么应该喝什么水呢?膳食指南推荐喝白水或茶水,不要用饮料代替白水。
其实,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可以放心饮用,不存在“哪种水更健康”的问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烧开后的凉白开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矿泉水、纯净水也都可以。
链接:喝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1.喝水要适量。普通成年人每天喝水1500~1700毫升。当然,这个是推荐量,并不用恪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如果是夏天,或者运动量大、流汗多,可以多喝一些。北方空气干燥,也可以适当多喝水。体力劳动者或在户外活动的人,渴得快、喝得多,也可以多喝一些。
2.注意少量多次。对于绝大部分健康成年人来说,只要依据是否口渴来进行饮水,就可以充分满足所需水分。当然,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主动喝水,注意少量多次,尤其是老年人,感觉不敏感,更需要及时补水。早晨起床喝一杯水,晚上睡前尽量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频繁起夜。
3.一些慢性病患者注意多喝水。比如,泌尿系结石、高尿酸血症、痛风、糖尿病患者就应该多喝水,可以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