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强身的艾灸,你用对了吗

作者: 李淑彦

祛病强身的艾灸,你用对了吗0

如今,艾灸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各种艾灸工具的出现,不少人开始在家中自行艾灸。虽然艾灸疗法好处不少,但使用不当亦会损害健康。那么,艾灸疗法的主治范围有哪些?灸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小艾灸的大作用

艾叶是菊科蒿属植物,用于灸疗由来已久,《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叶气香性温,苦燥辛散,借助灸火的温热之力发散药力,从而起到调和阴阳、举陷固脱、温经散寒等作用,可治疗遗尿、脱肛、久泄等病证,以及崩漏、痛经、闭经、带下等妇科疾病。此外,艾灸可有效激发人体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

艾灸方式怎么选

在艾灸方式的选择上,一般家庭保健以温灸器(灸盒、灸筒)灸或艾条灸较为方便。以灸盒灸为例,使用灸盒时,调节好绑带位置,固定于施灸处,安全又牢靠。艾条灸是传统的艾灸方法,操作时要避免艾灰或火星溅落到皮肤上,同时也要注意开窗通风。诸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等隔物灸,虽温经通络之力较强,但操作方法较复杂,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

顺序时间有讲究

施灸顺序 《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施灸时可按照先阳经后阴经,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施灸时间 每个穴位的施灸时长一般为10 ~ 20 分钟,时间越长,灸力越强。初灸者可每日1 次,3 次后可变更为两日1 次。同时,掌握好施灸量,一般先小剂量后大剂量,穴位的选择也是先少后多,做到循序渐进。

施灸顺序和时长需根据病情进行调整,不可拘泥于古方书本,要做到因“病”制宜、因人而异,灵活施灸,如此才可更有效地祛病健体。

这些事项需注意

艾灸虽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还是有不少施灸禁忌和注意事项。

1. 孕妇一般不宜艾灸,经期女性忌灸。小儿为纯阳之体,灸量宜轻,时间宜短。

2. 头为“诸阳之会”,艾灸易致阳气上行,施灸量过大会引起头疼、眩晕等症状。颜面部不宜直接艾灸,以免影响美观。大血管经行处、关节处、乳头、阴部不建议艾灸。

3. 对极度疲劳、过饱、空腹、大醉、大汗、情绪不稳定及恐惧艾灸的人群,应该慎重施灸。

4. 施灸环境要确保安静舒适,做好通风和保暖。夏日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寒热交替致使外邪入侵。

5. 除瘢痕灸外,施灸多以局部皮肤有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以皮肤有红晕为度。艾灸过程中,勿饮冷水、食凉饭。

6. 多次灸疗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咽干、口渴、眼干、皮肤瘙痒、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甚至全身不适的症状,一般为艾灸起效的正常反应,不必过于紧张。上述症状多较为轻微,继续艾灸可使症状逐渐消失,必要时可停灸或休息一两天再行艾灸。

7. 艾灸后勿饮茶,可喝一杯微微烫嘴的温水,间隔半小时以后再洗澡。此外,艾灸后要清淡饮食,保持心情愉悦,消除内心虚妄之念,少思寡欲,这样可使正气蓬勃内生,气血调和,精神焕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