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辨明类型再用药
作者: 林琳
季节交替之际,气温变化较大,很多人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那么,不同类型的感冒有什么症状?如何根据感冒类型给患者开具中成药呢?
中医常说的感冒主要包括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致病因素,春天多感风,夏天多感暑,秋天多感燥,冬天多感寒,四季各有特点。
为什么同一季节的感冒有人是寒性感冒,有人是热性感冒呢?那是因为病邪进入人体后会发生变化。比如一个人体质偏寒,那么病邪进入体内,就很容易与体内的寒气结合,表现出寒性感冒的特点。如果一个人体质偏热,体内的热或湿热很重,病邪进入体内后与体内的湿热结合,就变成湿性或热性感冒了。因此,感冒的病性常“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比如,人们在夏天患的感冒常为暑热之邪致病,暑热病邪进入身体,就会表现为暑热感冒。如果患者体质虚寒,暑热之邪就会与患者体内的寒气结合,表现为寒、湿、热并见的特点。另外,四季感冒致病多夹有风邪,而风性善动、开泄,无孔不入,常夹杂其他病邪伤人,是感冒的先导,因此预防感冒的关键之一是预防风邪伤人。
不同类型的感冒会有不同的症状。风寒感冒多见于体质较差的人群,主要症状有比较怕冷,发热程度轻,流清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吐清稀的白痰,喉咙痛,全身酸痛,头痛,舌苔薄白。治疗这种类型的感冒要以辛温发散为主,可以选用具有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功效的感冒药。
风热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稍微有点怕冷,咳嗽,咯黏稠的黄痰,鼻塞,流黄鼻涕或者浊涕,口干渴、想喝水,喉咙红肿、疼痛,舌苔薄黄等。
这种类型的感冒应该选择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感冒药。
暑湿感冒主要发生在湿气较重、气温较高的夏季。患者表现为发热,出汗不退热,鼻塞,流浊涕,肢体沉重、酸痛,心烦口渴,胸闷,食欲不佳,小便短黄,大便稀溏,舌苔厚腻。
这种类型的感冒应该选择具有清暑热、祛湿解表功效的药物。
中医讲究“防患于未然”,下面推荐两款防感冒处方。
虚寒体质:取五指毛桃10 克,北芪10 克, 白术10 克, 紫苏叶5 克,防风5 克,甘草5 克,熬成300 毫升左右的药汤隔天服一次。
湿热体质:取苍术10 克,桑叶10 克,沙参10 克,菊花10 克,木棉花15 克,生苡仁30 克,砂仁6 克(后下),防风10 克,茯苓15 克,槟榔10 克,甘草5 克,熬成300 毫升左右的药汤隔天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