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开端
作者: 房子在草原河畔的小屋里,我曾独居过两年多,读书、写字,和真正的自然安静地相处。我想知道,人在极简的生活中,是否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以此明白人活着到底真正需要些什么。
最难忘记的是在辉河上漂流的三天三夜,那样的经历,如同走在朝圣的路上……
生活的开端
凌晨五点,窗外的鸟鸣已经如热闹的早市一样,一片喧嚣。
如今,每天清晨,我都会被窗外这些鸟啼从睡梦中唤醒。一睁眼,阳光已经落在窗台上,空气一样新鲜,令人顿时对新的一天充满了好感和热情。
夏天的草原,白昼是缓慢的。太阳从凌晨四点以前就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一直到晚上九点才收起最后一缕余辉,像牧人赶着一只离群的绵羊缓缓归去一般,寂静、肃穆。这时候,太阳暂时把白昼交给了夜晚,交给了星星和月亮。牧民也把草原暂时交给风、野兔、狍子、和犹疑着幽灵一样张望和觅食的狐狸。
夜晚,草原是另一些醒着的生命的白昼,是世界另一部分的和谐与精彩。虽然食物链上,时刻都上演着因为生存而进行的博弈,尽管我们有时候认为是残酷的。但一切又发生得合情合理。一朵花悄然凋谢、一棵树在风中老死、一粒种子发芽、摆在群狼宴席上的鹿和兔子、一只猫头鹰悲情的歌声……都是万物轮回中存在和死灭的神圣仪式。相比人类的妄想和对自然规则的恣意破坏,这些发生在夜幕下如同云聚雾散的进化,是如此富有秩序。
七月就要过去。时间在这里静静地流逝,如同草原上正在盛开的金莲花或者正在凋谢的苜蓿花。
时下,我已经在河畔小屋里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时光。每天,从睡梦中自然地醒来,或是被落在窗台上一只喜鹊欢快的歌声唤醒。我很庆幸,不再是被城市的噪音、钢铁的撞击声,或者是机械的闹铃声唤醒;或是一睁眼,内心全是紧张而烦乱的需要面对的日常:挤公交、签到、刷卡、餐厅排队,甚至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而是在一种寂静、清脆、空灵的鸟啼或虫鸣的自然声息中醒了过来。因为没有什么迫切的事情需要急着起床,所以,我经常会趴在炕头,抽一支烟,听着窗外山丁子树上麻雀充满感情的愉快欢唱。
微风中,鲜绿的树叶婆娑摇曳着,犹如一首曼妙的曲子,你能看到音符在树叶上跳动起伏,而麻雀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像随着优美的旋律跳舞一般。有时,我会在这样的情形下懊悔地想到,在以往那种忙碌喧闹的生活中白白浪费了多少美丽的时光!甚至会对自己当初的愚昧产生愤怒和同情。但是,我知道,我终将获得自己的原谅。
清晨,我会迎着清新的日出在草地上走上几分钟,或者更久一些。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身心充满健康的愉悦。接着我会做一些生活中需要料理的事情。打几桶井水,劈几块柴禾。
近日,围绕小屋所做的篱笆墙就要完工了。我喜欢做这样的事情。我已很久没有从一把锯子、一颗钉子,或者一根木头里获得过快乐了。就像我很久没有在静谧的夜色中仰望过星空一样。我也相信,甚至同情如我此前那样每天沉溺在忙乱中又似乎总两手空空的人,有多久没有享受过田野上一朵小花带给他惊喜和欢悦了;有多久没有深情地望着一片洁白的云朵享受过天空湛蓝的抚慰了;或是有多久没有在一种真正自己愿意的劳动中获得过纯粹的快乐了。如果有人愿意想想自己的过去,就会发现,有多少盲目的付出是毫无意义的;有多少所谓的努力是没有价值和回报的。即便有,有些回报也绝不会给身心带来真正的快乐,或恰恰是一些多余的烦恼和负担。
我喜欢听锯子在木头上发出音乐般具有韧性的声音。这声音,有时候会让我想起童年,想起一个孩子望着树上的野果,闪烁在眼睛里那种晶莹的喜悦。
很感激巴根那给我送来这些做篱笆的木杆。他的无私帮助,不仅解决了我生活中不少困难,也让我深深感到草原人的真诚和善良。即便这些帮助可能只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是,源自人内心那份友善真挚的情感,总是如春风一样让我感到温暖。对冷漠的城市来说,这些都是奢侈品。
好几天,我一直在酷热中干一些并不怎么耗费体力的事情,但热情的汗水还是一次次出现在我的身上脸上,像是急于要对我表达什么。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在做着一件能让身心快乐的事情。当我坐在阴凉处歇息时,我会望着自己亲手做好的木篱笆,像农民望着自己的麦田一样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我已经很久没有因为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流过这么多汗水了。那汹涌的汗珠,多么像澎湃在一个人内心的喜悦,让人心甘情愿被阳光炙烤,被些许的劳累唤醒麻木的身体,从而为体力的付出而获取丰硕的回报感到快乐。
我收获着这些来自最为琐碎的劳动所带来的满足和欣慰。面对一根普通的木头,我也能联想到一片森林,联想到岁月是如何为一根生长过的木头倾注关照和滋润。这样想的时候,一截干枯的木头便会变得饱满,富含丰盈的内容。如今,这些木头被我所用,似乎它们在存活中有某一段的意义,就是为了能让一个人在制作篱笆的过程里获得快乐,并延长了一根木头存在的价值。当然,锯子和斧头帮了我的忙。仿佛正是它们的参与,才让我一度惶惑的目光这样温柔亲切地在一根木头上停留,并在那些优美的纹理中,看到更多本质的美,时间,生命,自然,一切相关的奇妙的联系,让我的想象如镀了金一样闪耀着光芒。

人,多么需要谦卑地接近自然的事物,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心灵的慰藉。
人类所需要的,在大自然中都可以得到满足。
爱默生说:“自然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过程和结果。所有这一切都在不停地携手,给人类带来好处。风播种种子,太阳蒸发海水;风又把水蒸汽吹到田野上空;而地球另一端的冰,则将水蒸汽凝固成雨,雨滋润了植物,植物向动物供食。就这样,上帝仁慈的无限循环养育了人类。”因此,人类应该对自然充满感激和敬畏。我们从一滴水、一棵树、一粒种子上都应该发现光亮的慈悲,然后去珍视自然的造物,珍惜每一颗粮食,爱护每一片树林。因为,这一切,事关我们的生存和健康,或者更具深远的意义。
当生活终于像负重的火车在进站处缓缓慢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原本可能被我们厌恶和感到繁琐的一些事情都变得生动起来。
我生来对食物缺乏敏感,所以,在食物面前的迟钝就注定了我不会轻易被什么美味所诱惑。每天的一日三餐,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仪式。我甚至从来没有对身体所需的营养有过细微的了解。正如爱默生所说:“人所以吃饭,不是因为他可以进食,而是因为他可以工作。”我很乐意把这句话与我的想法融为一体。
尽管如此,在我独居的日子里,我并没有对做饭失去应有的兴趣。可能只是熬一锅小米粥,我也会在井水沸腾时的翻滚中发现一种沸腾的美。我用心地做每一顿饭,虽然这里不会有太多精美的食材供我想象和烹饪,可是,这一点不会剥夺我在烧制简单饭菜的过程里隐藏的那些快乐。在做饭这件事情上,我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通常,一顿饭我用半个钟头就可以做好。有时候,甚至只需要五六分钟,我就可以坐在餐桌前慢慢地享用了。简单的饭菜,是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和时间的。即便是做一顿手擀面,我也会在十几分钟内愉快地完成。
有时候我会不由得想,人们为何要在吃饭这件事情上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呢?
在我看来,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人这样愿意在吃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我对中国所谓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几乎没有一点了解。可是,我对中国人的吃,有时候会感到十分的震惊和不解。如果说只是为了满足食欲和身体的需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一顿美食倒也罢了。可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人在食物方面的浪费却是如此地令人触目惊心。中国人的饮食和餐桌文化,在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演进,我毫不怀疑。我也相信,它承载着一些极其珍贵的东西。但是这种文化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悲剧,不只是对自然资源毫无敬畏地掠夺,更重要的是它将会颠覆人性中固有的善良和爱。没有什么动物是上不了中国人的餐桌的,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好胃口对美食的贪欲。在中国,一桌饭动辄几千、上万。这样的饭菜,实在是难为了我的想象力。

根据中国权威机构的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博大精深的一面,那么另一面则呈现出一种丑陋的饮食观。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遗憾的是,中国人的这种意识却并未随着国力的提升而有所提升。
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信念和经验使我深信,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过简朴明智的生活,养活自己不是件苦差事,而是消遣;正如较为纯朴的民族从事的工作,对于崇尚人造物质的民族只是娱乐而已。人并不需要满头大汗才能养活自己,除非他比我容易出汗……人类竟然到了这样的境地,他们经常挨饿,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崇尚简朴的生活,是人类共有的美好的愿望。但是,当人类一旦误入贪欲、奢侈、享乐生活的洪涛中时,人性中另一面的美好就会被这种堕落的生活所泯灭。
人不是为了吃饭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吃饭,是为了让人们去做一些比吃饭更重要的事情。
食物从本质上来说,只是给人体提供一部分的热量。就像我们用火取暖。用一根榆木烧出的火焰,并不会比黄花梨烧出的火焰卑微多少;吃龙虾的人未必比吃土豆的人聪明多少。如果我们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很容易走向偏激,甚至会对生命和灵魂造成无法治愈的伤害。要知道,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虽然犯错是不可避免,但是一味犯错而不知修正和悔改,那必将遭遇惩罚,也是悲哀的。
一个夏日的午后,突然下了场不急不缓的中雨。雨刚停,云就开始退去,没过半个时辰,天空已经空荡荡的,只剩下浆染过的天蓝色。西垂的斜阳,缕缕清澈的光线,犹若彩染的丝绸,光洁、柔和,就像经过一番精心布置后的新婚洞房,充满了温馨和浪漫。
我穿了靴子,去草地上散步。整个大地绿莹莹的,所有的花草都因为这场雨水的滋润生机十足。
野罂粟金色的花瓣上摇曳着一颗颗明亮的雨珠,使得本就艳丽妩媚的它们更加娇美妖艳;白鲜粉白相间的花朵,静静地躲在草叶间,纯洁、矜持。似乎有些羞怯,那娇美白皙的容颜上,满是晕开的粉色羞赧;在一丛旺草深处,细叶百合突兀地探出它红红的嘴唇,正挑逗着一只不知所措的慌乱的蜜蜂。突然,从河边的草丛里跃出几只笨拙的大雁,它们急速地拍打着翅膀,仿佛因为雨水的浸透而显得十分沉重。它们在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那巨大的翼展因为夕阳余辉的映照而显得辉煌绚烂。
生活,就此以全新的开端把我带进独居的幽静和安然。
现在,我终于有时间独自坐在草地上看夕阳如何缓缓下落,看到被晚霞绛染的时光是如何令人惊艳和珍惜。此间,我会很清楚地知道,我度过了一段怎样令人温暖和实实在在的生活,而不是混沌的、模糊的生活。时光是可以触摸的,在一片树叶上、一滴雨水上、一阵轻风中,我们经过触摸,方能感到生命之于这个世界的真实。这是许多人所向往的,但又总被人忽略。
许多人,匆匆走过一生,但却不知道自己走过了怎样的一生。有幸,我终于在生活的疾驰中慢了下来,开始留意身边更多细微的事物,欣赏日出日落,关心气温的升降,在乎眼前的河流,并且觉得自己从中收获了许多以往从没有的快乐和满足。
辉 河
每天去辉河边散步已成为我独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很享受脚步穿过花丛中的感觉。这一段四百多步的距离,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的奖赏。
有时我会带一个小木凳,坐在河边毛柳旺盛的树荫下,读一本书,抽几支烟;或静静地看着河水,看芦苇随着流水的轻抚而摇动着,相互做出温和的回应。流水在叙述一路的故事,芦苇则在聆听中摇曳着,似乎被某种情感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