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寒腿”患者过冬别发愁

冬至过后,“数九寒天”正式拉开序幕。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许多朋友的“老寒腿”就要开始“作怪”了:膝盖、腿部和足踝疼痛不适的症状会加重,腿脚特别怕冷。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肾属下焦,很多冬季腿脚怕冷不适的疾病,都与脾和肾的功能有关。脾阳虚则脾失运化;肾阳虚,则失于温煦,导致下焦虚寒。这都会使气血不能到达四肢,“不荣则痛”,表现为足底、小腿、膝关节冷痛绵绵。

还有一种情况是脾肾不虚, 但下肢曾受过严重寒湿邪气侵袭。这些寒湿邪气滞留经脉, 痹阻脉络,导致寒凝血瘀、脉络不通,“ 不通则痛”, 同样可引起足踝、膝、腿部寒冷不适。

掌握下述养生方法,腿脚冷痛的朋友也能轻松度过寒冬。

一练:在天气晴朗的中午时段锻炼

午时是自然界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腿脚冷痛的朋友可在午餐后适当进行锻炼,比如步行、坐卧位空蹬自行车、抬脚后跟等。

这些锻炼简单易行,可借自然界的阳气温煦人体,有利于引气血下行,增加关节肌肉力量,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出现血栓。

二养:注意保养和保暖

注意保养是指尽量避免蹲起、爬楼这些易加重关节磨损的动作。“老寒腿”患者还应注意日出和日落时段的下肢保暖, 因为昼夜交替时,自然界气温变化较大,人体更容易感受寒邪。在这两个时段, 患者还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度耗伤人体正气。

三理疗:包括泡脚、艾灸和穴位按摩

“老寒腿”患者可请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一些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温补肾阳功效的中药,比如丹参、肉桂、伸筋草、桂枝等,煮开后加水至温度适宜,药浴泡脚。每天1~2 次,每次泡15 分钟左右,可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温经的作用。提醒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千万不要追求水温“越烫越好”,否则易加重下肢肿胀。

艾灸和按摩可以选择三阴交、行间、承山、足三里、委中、犊鼻等穴位。使用艾柱温灸这些穴位,可起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也可以按摩这些穴位。方法是:先以手指点按穴位,再顺时针柔和地按压、点揉穴位,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