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别犯愁,中医来解忧
在临床上,许多女性患者时常发出“灵魂考问”:“我最近月经量变少,是不是卵巢早衰了?”其实,在门诊患者中,真正因月经过少而需要检查、治疗的只是一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是感觉自己月经量少,但实际上并不少。那么,如何判断是否真的月经量少?中医是如何认识与调理月经过少的呢?
月经量,多少算少
一般认为,一个周期的月经总量在20 ~ 60 毫升为正常。当前的权威诊疗指南认为,月经量< 5 毫升才定义为月经过少,而5 毫升大致相当于普通矿泉水瓶盖的容积。
一些女性认为,自己的月经量比别人少就意味着卵巢功能不好甚至卵巢早衰。其实,每个人在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月经量本来就会有所不同。但女性如果出现月经量< 5 毫升,或者突然发生且持续超过3 个月经周期的经量减少,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月经量少,原因不少
现代医学认为,以下因素均可能导致月经量少:1. 过度节食、生活不规律、精神心理创伤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功能性变化。2. 席汉氏综合征等垂体因素。3. 卵巢功能下降、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卵巢相关疾病。4. 以往做过多次人流、刮宫手术造成子宫内膜损伤,或患有子宫内膜炎症、结核等影响子宫内膜生长与脱落的疾病。5. 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6. 近期使用过避孕药、精神类药物、化疗药物等。
中医认为,月经量少的原因分虚、实两类。
虚者,是指冲任血海亏虚,导致月经量少。多因为先天不足,肾气未充,或房事过度损伤肾气,导致肾精亏损,可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等表现;或因平素血虚,或久病、大病导致精血亏虚,可伴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失眠健忘等表现。
实者,是指经脉受阻,血行不畅导致月经量少。比如:情志不舒,气滞则血停,或受寒后寒邪留滞于胞宫,使血液运行不畅而成瘀,可伴见经血中夹有较多血块、小腹疼痛、失眠等表现;或素体多痰湿,痰阻于冲任,多伴见形体肥胖、白带多、胸闷、口黏等表现。
需要提醒的是,育龄女性出现“月经量减少”,首先要排除怀孕的可能。在孕早期、先兆流产或宫外孕等情况下,部分女性会有少量阴道出血,误以为是月经量减少。

这样调理,月经不少
中医根据患者的月经情况及全身症状,结合舌脉辨证论治。对于虚证患者,多通过补肾、养血,以调经;对于实证患者多以活血通经为主,辅以行气、祛痰治疗;对于虚实夹杂的患者,则攻补兼施。具体治疗方案,需由专业中医师制定。
在日常生活中,月经量少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理。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血得寒则凝。故月经量少者不宜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以免滞血。这里所说的生冷寒凉食物,不仅包括冰淇淋、冷饮等感官上寒凉的食物,还包括性质寒凉的食物,如梨、西瓜、柚子、黄瓜、冬瓜、苦瓜、螃蟹、鸭肉、鹅肉等。
患者可有针对性地进食药膳或服用代茶饮。
1. 肾精亏虚或精血不足的患者,可适量食用药膳——黄精煨肘。
做法:取黄精9 克,党参9 克,大枣5 枚,猪肘750 克,生姜15 克,葱适量;将黄精、党参切片,置于纱布袋内,猪肘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枣、姜、葱洗净待用;将上述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撇尽浮沫,改小火继续煨至汁浓肘黏,加适量盐调味即成。
2. 焦虑烦躁、睡眠不安、胸腹胀闷的患者,可以用适量玫瑰花、白菊花或茉莉花泡水代茶饮。
3. 素体痰湿者,可以用适量陈皮、薏米、赤小豆、荷叶等泡水代茶饮。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对于月经病亦有较好疗效。月经量少者日常可取三阴交、足三里、血海这3 个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时以局部酸胀感为佳,每日每个穴位按摩2 ~ 3 分钟即可。
运动与情志调养
冬季天气寒冷,不适合剧烈运动,避免出汗过多,使邪气乘虚而入。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适度运动,可以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
此外,《黄帝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精神安宁、心情舒畅的重要性。患者要注意调整心态,避免大喜大悲,可以通过向家人朋友倾诉、运动或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给不良情绪寻找发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