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辅导,调节婚姻抗挫力
作者: 王冬艳“让当事人在一段看起来比较失败的关系里,看到过去发生了什么、各自都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有所成长,成为更好的人。”
一位年轻的男士戴着口罩、帽子,“全副武装”地来到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他在婚姻生活中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因此前来寻求帮助。“随着我们的交流,他慢慢地摘掉了帽子、口罩,逐渐从怀疑到相信我们能帮助他。他是在网上搜到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的报道才来的,当时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已经很长时间没跟人倾诉过了,连工作都受到了影响。那天,他倾诉后感到轻松了很多。”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主任陈晔蓉说。
以软性手段介入
“把婚姻当作一个全生命周期来看,我们既关注婚前服务,也关注婚后辅导、婚姻调节。”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于2013 年成立并入驻江阴市婚姻登记中心,建立婚姻家庭辅导室,以专职社工加专业志愿者的模式,为市民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陈晔蓉通过领办“幸福澄双对”项目开展全周期婚姻家庭指导服务,连续两年入选省级妇女儿童公益社工服务项目。
入驻婚姻登记中心后,陈晔蓉就一直在探索新婚教育该怎么做。在她看来,一段关系走到破裂再来调节、辅导其实有点晚了,更好的方式是在新婚阶段就开始介入。然而,一些新婚夫妻对婚姻教育的字眼很排斥,很难开展工作。
陈晔蓉调研发现,年轻人很注重仪式感,她认为这可以作为婚姻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于是,她在婚姻登记处设置了国风布景以及可以亲手装饰、表达个性的打卡点,并提供用新人自己的手机拍照的服务;制作了《幸福手册》,上面不仅有“爱的五种语言”等内容指导新人表达爱意,还能存放结婚证,让手册能够一直陪伴新人的婚姻。“跟年轻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软性的手段介入,先取得年轻人的信任再开展婚姻教育,往往能事半功倍。”
提高婚姻的抗挫折能力
一位年轻的妈妈觉得一直被丈夫轻视,积累了很多委屈,因此想通过协议离婚来抗争。她和丈夫来到江阴市婚姻登记中心办理协议离婚时,工作人员先把他们引导到婚姻家庭指导中心进行调节。在调节的过程中,这位年轻的妈妈明确表示想换一份工作,因为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方便她接送小孩,收入低、工作时间短,与她的学历和能力不匹配,体现不了她的价值。而丈夫坚决不同意她换工作,觉得夫妻两人都朝九晚五,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在调节过程中,我们会反复告知男方要承认妻子和他有同样的权利,不能把她当成被牺牲的一方来看待。”在陈晔蓉看来,婚姻辅导、调节服务和心理咨询师很像。“不同的是,心理咨询师更关注个体,而我们更关注当事人和他们周围环境的关系。像年轻妈妈这样的情况,我们会在一个月内进行电话回访,单独跟她沟通,如果她愿意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会给她提供帮助。”
很多通过相亲认识的年轻人,结婚后很快就有了孩子。然而,年轻人进入婚姻还没度过磨合期就迎来下一代,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又会牵扯到上一代,问题不断累积,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问题处理不了,不少人的解决办法就是离婚,离了就没有这些烦恼了。”陈晔蓉说,从恋爱跨到婚姻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门槛,迈好这一步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教育里没有教如何经营婚姻,为此,我们针对新婚一到三年的夫妻举办工作坊,为期一年,来协助他们度过婚姻适应期。开始很难,有的夫妻会因为各种事情缺席,越到后来,大家反而越积极,都是带着现实的问题来寻求答案,结束后还要问老师各种问题。”
在陈晔蓉看来,新婚适应期有三个共性问题:一是夫妻之间沟通和处理矛盾的技巧;二是姻亲关系,包括代际关系和跟对方父母的关系;三是适切的家庭规范,进入婚姻之后,就要制订适合的家庭规范,小到家务分工,大到经济怎么安排,孩子生不生、什么时候生、生几个。“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好,他们的婚姻会顺利很多,抗挫折能力也会强很多。”
在自愿的前提下调节
不久前,陈晔蓉接待了一位全职妈妈,丈夫因赌博欠了很多外债,她想离婚后自己带儿子生活。“我们的公益律师介入了,帮她代理离婚,但是进行到一半,她又放弃了,原因是怕离婚后没有收入生活受影响。我们尊重她的想法,也告诉她随时可以找我们求助。”
作为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服务的准则是社工的伦理:尊重、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和自决。“我们的服务是建立在当事人强烈的改变意愿之下的,当事人自己决定要不要接受服务、服务目标是什么、服务何时终止。”在陈晔蓉看来,许多问题是很复杂的,尤其是碰到了婚外情、经济纠纷,如果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可能就是一边倒、批斗式的,然而这并不能触及问题的核心。很多来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的人都先把问题归咎于对方,这样的态度会导致一个人生活很不愉快,婚姻里形成的习惯也可能带到职场上、教育孩子上。“所以我们不是单纯的劝和,而是让当事人在一段看起来比较失败的关系里,能看到过去发生了什么、各自都做了什么,有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有所成长,成为更好的人,至于在不在一起,和谁在一起,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
目前,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有三名专职持证社工和一个志愿者团队负责运营。志愿者团队有四十人,包括心理咨询师、律师,有婚姻家庭相关处理经验的社区书记、妇女干部,司法系统做调解的法官,还有有影响力的乡贤。“我们既可以从专业的心理咨询角度开展服务,也可以从家长里短中和当事人深度沟通,不管是面对哪个年龄群体,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触碰到婚姻家庭矛盾的根源。”陈晔蓉说。
近年来,江阴市婚姻家庭指导中心坚持从源头上引导、过程中扶持、困境中援助,全周期、全流程、全维度护航和谐幸福家庭,开展“幸福加油站”“新婚主题乐园”等特色活动,并开通“幸福热线”服务平台,延伸婚姻家庭全周期、全链条公益指导支持服务,打通服务美好生活的“最后一米”。截至目前,中心已接待超1.5万对客户,离婚劝返率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