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记”爱情 / 慧菁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似乎与其作品里的“沉郁”格调相通,他的情感也经历几多曲折。直到遇见安娜,仿佛一切刚刚好。

找个速记员

1865年6月,负债累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出版商签下合同,承诺来年11月初提交不少于12印张的小说,否则对方有权在未来九年内无偿出版他的一切作品。到了第二年6月,陀思妥耶夫斯基提议交纳违约金废除合同,或者适度延后交稿期。出版商则直言“无偿出版作品更划算”,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才看清他的意图。新小说只字未动,朋友提议赶紧找个速记员,20岁的安娜应邀而至。

安娜是俄文速记班最好的学生,少年时即在父亲建议下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度把《被侮辱与被损害》里善良质朴的主人公“伊万”想象成作家本人。然而初次见面,安娜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想象就被打破了:他住在简陋的公寓,“精神恍惚”到总是忘掉她的名字。陀思妥耶夫斯基用极快的语速读几行文字,安娜无法跟上。他放慢速度读一段,又因安娜对某个句号的省略而焦躁不安。即使如此,安娜仍在第二天带来誊清的文稿。接下来的进程有条不紊:他口授草稿,她将速记稿拿回家并译成正式文字。空暇时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留意到安娜的外貌:秀美端庄,微突的下巴有些冷酷。时至月底,小说终于完成,出版商却避而不见。在安娜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请警察署长代为签收手稿以示公证。

安娜的敬业和聪慧令陀思妥耶夫斯基钦佩不已,而且她喜欢他的小说,还不止一次问询他的饮食起居。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有过婚姻,但前妻对他的创作不屑一顾。于是,他邀请安娜继续任职,也愿意同她分享庞大的写作计划与生活往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提到自己处于“十字路口”上,要么去耶路撒冷修行或前往国外的赌场了此一生,要么再婚寻求家庭幸福。安娜认可后者,这让他的内心暗生波澜。

陀思妥耶夫斯基故作轻松地聊起新构思的小说,“主人公是位画家,不再年轻。”他又把之前讲过的往事逐一糅合,然后问:“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这个姑娘能不能爱上这个画家?”“为什么不能?假如她爱他,他们就会感到幸福。”安娜的观点铿锵有力。“请把自己放在她的位置上吧。”陀思妥耶夫斯基忐忑地说,安娜报以嫣然一笑。

幸福在降临

订婚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继子及其他亲属大肆反对他重组家庭,他们甚至在冬天即将到来时当掉他唯一的皮大衣。安娜打算用自己的资产筹措婚礼,陀思妥耶夫斯基执意从《俄罗斯导报》预支了稿费。1867年2月13日,婚礼如期举行,陀思妥耶夫斯基把筹办婚礼后剩下的钱交给安娜保管。4月,夫妻俩前往德国德累斯顿并安顿下来。白天,陀思妥耶夫斯基勤于写作,安娜扮演第一读者、评论者和校对;夜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朗读新写的某个章节,抑或与安娜一起讨论新的写作方案。陀思妥耶夫斯基自小患有癫痫症,发作时会多次昏厥,苏醒后仍会疼痛许久。基于此,安娜承揽了大部分家务,还学会制作丈夫爱吃的馅饼。

跟许多新婚夫妻一样,他们时不时争吵,但很多时候是围绕写作议题展开的。安娜对女性富有共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性别观念偏于保守,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女权主义运动心存质疑。虽然磕磕绊绊,但日子不再孤单,陀思妥耶夫斯基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和快乐。在日记里,安娜用丈夫看不懂的速记符号写道:我确信,他有四倍地珍惜我……

婚后不久,陀思妥耶夫斯基嗜赌的缺点暴露无遗。某次独自在外地,他输光了旅馆房费和返程车票钱,无奈硬着头皮向安娜求救。类似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每次输钱后哀求妻子原谅,转身又犯同样的错误。安娜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她从不大吵大闹,只想帮他治愈。钱被输光时,安娜陪他住在铁匠铺上面的房子里,任铁锤声响个不停也毫无怨言。陀思妥耶夫斯基悔恨至极。

1868年3月,他们的长女出生在日内瓦,两个月后不幸夭折。这对悲痛欲绝的夫妇登上前往沃韦的航船。陀思妥耶夫斯基因思念女儿一病不起,9月中旬到了佛罗伦萨才有所好转。他说服自己尝试新作,却发现根本无法动笔——安娜认为“孤单”是悲伤以外的重要原因,两人重回德累斯顿的想法不谋而合。回到那里,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出生。陀思妥耶夫斯基欣喜异常。女儿1岁多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主动告诉妻子,他要与“赌博赢钱”的可憎幻想决裂,而后他果然彻底戒掉了赌瘾。

纯粹如斯,深爱彼此

1871年7月,夫妇二人返回阔别已久的彼得堡。眼前的境况糟糕至极:安娜父亲留下的房产遭到强行拍卖,陀思妥耶夫斯视若珍宝的藏书被继子挥霍一空……他只能靠小说《群鬼》最后一部的稿费寻找住房,并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些家具。债主时时上门,有人威胁要查封他们的财产,有人叫嚷着要把他送进监狱……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出生不久,安娜拖着疲惫的身体,瞒着丈夫去找债主谈判,最终说服他们接受“拆月还款”的条件。

《群魔》全部结尾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委托安娜假扮客人了解图书行情。考察之后,他们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自行出版了3500本图书并成功售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干脆把著作版权全都交予妻子打理,财商了得的安娜使原先微薄的稿酬蜕变成足够养家的可观收入。几年后,他们买下曾经租住过的一幢房子,而且归还完巨额债务。日子美好恬淡,陀思妥耶夫斯基充满了创作激情,他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开篇写道:“献给:安娜·格里果利耶夫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这部出版于1880年的力作,表达了他对妻子和幸福生活的礼赞。

1881年2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因意外事故导致肺动脉破裂离世。他在弥留之际紧握安娜的手低语:“安娜,我一直热烈地爱着你……”丈夫离世后,时年35岁的安娜没有再婚,她把余生全部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整理、编辑、出版;她在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开辟了丈夫的物品陈列室,还创建了一所陀思妥耶夫斯基学校。安娜于1918年6月病逝,其身后出版的《回忆录》里,她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上最纯粹的人”。

编辑 王冬艳

[email protected]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