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干燥的两大原因
随着冬季的到来,皮肤科门诊来看皮肤干燥问题的患者明显增多。很多人看医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夫,我皮肤干燥,直掉皮儿,还痒痒,好几天没睡好觉了,麻烦您快给我治治吧!”
冬季皮肤干燥伴瘙痒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一来皮肤干燥,轻者脱屑,会掉下细小的鳞屑,粘在衣服、被褥上,令人感到不快,严重的患者还会起小红疹子,甚至会起一片一片的红疙瘩;二来这些疹子会引发瘙痒搔抓,时间久了,可能会出现皮肤抓痕、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甚至糜烂溃疡。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保护、体温调节、参与免疫等多种功能。皮肤屏障对外可阻挡化学、物理、机械、生物等因素对皮肤的损伤,对内能防止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丢失。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皮肤表皮和皮肤附属器功能不全,从而使水分丧失增多,油脂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失调,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或轻或重的问题。
冬季的皮肤干燥比夏季明显,但一般人都可以耐受。皮肤干燥问题严重影响生活、不得不看门诊的患者,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情况。
生活习惯不好
有人喜欢频繁洗澡,或者洗水温较高的热水澡,或者长时间泡浴、搓澡等。勤洗澡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卫生习惯,冬季洗个烫烫的热水澡也确实解乏。但是这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皮肤表面油脂及水分丢失,或者造成表面角质细胞受损,加速了皮肤屏障的破坏,从而出现皮肤的干燥瘙痒。这种情况在干燥的冬季尤为明显。

对有这样诱因的患者,适当改变生活习惯就可以有效缓解皮肤干燥问题。我们建议:
1. 减少洗澡次数,尽量温水短时间清洗,每次5 ~ 10 分钟,避免使用含过多皂基的肥皂或浴液,避免浸泡及搓澡。
2. 洗完澡后,全身涂抹润肤乳液或润肤霜,加强对皮肤表面的保护。
3. 平时贴身衣物要以棉质或丝质为佳,避免贴身穿着毛质、化纤等粗糙衣物,以免防加重对皮肤的刺激。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皮肤也会逐渐变得菲薄、脆弱、耐受性差,分泌的油脂减少,水分丢失增加,更需要加强外在护理,甚至是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调节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来改善皮肤的舒适程度,促进皮肤健康。饮食方面,大家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清淡而且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高脂肪等不健康食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高强度的情绪压力等。
上述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补充皮肤的营养物质,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又由于这类患者本身没有皮肤基础疾病或者内脏系统性疾病,如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皮肤干燥或瘙痒症状会有很大改善。

患有皮肤疾病及其他疾病
有的患者本身患有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等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疾病。比如特应性皮炎,这是一种受环境影响、和遗传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干燥、皮疹、剧烈瘙痒及慢性复发为主要表现。鱼鳞病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常出现皮肤大面积的鳞屑,寻常型鱼鳞病发病率高至1/250 ~ 1/100。所以,如果患有鱼鳞病,更需要加强润肤剂、保湿剂或角质松解剂的使用。总之,对有基础皮肤疾病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基础原发疾病,在此基础上,加强皮肤护理,避免疾病诱因,才会避免皮肤不适带来的烦恼。
还有的患者患有肝肾功能异常等系统性疾病。皮肤干燥伴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见的症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尤其多见。这样的瘙痒可能与毒素堆积、内分泌紊乱、周围神经病变有关。胆汁性淤积的患者,往往在衣物箍紧部位出现瘙痒症状,夜间更为明显。另外,血液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均有可能出现皮肤干燥或瘙痒。对于长期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要做合适的筛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获得缓解是皮肤症状得以缓解的根本。
总之,如果您在秋冬季也被皮肤干燥伴瘙痒所困扰,首先要审视自己有无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要重视润肤剂的使用。如果您患有皮肤疾病,可以在做好皮肤护理的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视病情轻重采用外用含激素的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使用抗生素药物清除感染灶等治疗措施。愿我们离烦恼越来越远,皮肤越来越健康,安心舒适地过好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