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剑

作者: 海岭

热血铸剑0

平头、眼镜、浓眉,这是张令飞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如果不穿警服,你多半会以为他是教书先生,很难把他跟警察联系起来;即便穿上警服,你恐怕也会以为他是坐办公室的文职,绝对想不到他不但是个“武生”,而且是一位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缉毒警察。

张令飞,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缉毒大队大队长、二级警长,从警25年以来,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获嘉奖两次;在缉毒大队任职期间,破获贩毒案件300余起,其中公安部目标案件11起,省级目标案件12起,缴获海洛因200余公斤、合成毒品27公斤,打击处理贩毒分子300余人。

张令飞和他的缉毒大队,堪称兰州警方打击毒品犯罪的一柄利剑!2021年7月,张令飞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不过,常人对他的初始印象也没大错,他没当过老师,却是师范毕业;25年从警生涯中的前三分之一,他还真的是在办公室里坐着的,他的教书先生气质,也是在那段时间修炼出来的。

笔者和张令飞曾在市局办公室共事多年,如今再次面对面,都已年过半百。我有点儿恍惚,坐在我对面的,仿佛还是当年那个慢条斯理的眼镜平头,可听他娓娓道来刀光剑影的缉毒之路,看他眼镜后偶尔闪过的凌厉目光,让我意识到十余年的刀光剑影,早已让他脱胎换骨。

一个坐办公室写材料的警察,搞案子能成吗?

为了证实自己是不是干警察的那块料,他让自己做了一回铁球——自由落体。2004年初秋,张令飞做出了一个让同事们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决定,离开已经工作八九年的兰州市公安局办公室,下到城关分局广武门派出所当一名普通民警。

在一般人的理念中,从派出所到分局再到市局,可是三级跳的人生大事。相反,从市局到分局再到派出所,那事儿就更大了——上去了,是个人都高兴;下去了,换了谁都难免有些失落。更何况是市局办公室,那可是司令部。能进到这里工作的警员,都是从各部门遴选的精英,觉悟高、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当然,最主要的一条是能写材料。

1971年出生的张令飞,是正牌科班中文系毕业,牌子不亮,但含金量高:从师专到师范上了七年,可是把一个中文的底子给做扎实了。1995年他刚刚参加公安工作,就被选进了办公室调研科,凭的就是中文系毕业,文字功底好,能写材料。正是扎实的文字功底,加上在市局办公室长达八九年的历练,奠定了他日后侦办案件所需的心理素质、理性思维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但整日跟材料打交道,日子按部就班,生活波澜不惊,在火热传奇故事不断的警营里,时间一长,便会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张令飞一直都在盼望着,匡扶正义、铲除邪恶、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的主业中也能有自己的身影。他相信,自己这个搞材料的办公室警察,也一样能办好经手的每一起案子。

于是,已经33岁的张令飞,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已经工作近十年的办公室,离开了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甚至不惜错失提拔的良机,义无反顾地去了基层派出所,投身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换一个方向,换一种活法儿,这种想法很多人都会有。问题是,放在张令飞身上,他做出这样的选择后,马上面临着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待在办公室里搞材料多年的笔杆子,下到基层之后,会不会搞案子?能不能拿下案子?

检验自己的机会到了。既然来到了派出所这个大熔炉,那就到炉火烧得最旺、最猛烈的炉口去做治安警好了,直接上案子,直接到办案一线,让自己经受锤炼。不懂就问,虚心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办案经验丰富的民警,当然,还有案子本身。

基层派出所囊括了几乎全部公安业务,别小看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哪位办案高手敢说他一上来就能办大案要案,并且能拿下大案要案,绝大部分都是从小案入手,逐步深入,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把心思用在案件办理上的张令飞早已做好了法律知识、调查追捕、加班加点诸方面的技能储备与心理、身体上的准备。下到派出所没几个月,张令飞遇到了一起团伙抢劫、盗窃、伤害案。

“拿不下来,可以移交辖区刑侦队。”所领导对市局下来不久的“老同志”很关心。

张令飞笑笑:“让我试试。”

本来以为案子不大,两个形迹可疑的年轻人拿着一部手机在广武门手机城兜售,让张令飞给提溜回来一审,老鼠拉风箱,大的还在后头呢。原来是一个七人团伙,从榆中、城关、七里河一直祸害到安宁,多以小卖部为侵害对象,进行搬家式盗窃,间有抢劫、伤害等罪行……一桩一桩案件都要理清楚,一个一个嫌疑人都要审明白,侦查终结,一份详尽的侦查案卷移送到检察院。

然后是等待,多少有些忐忑不安的等待。这毕竟是自己头一次单独主导办案,检察院那一关能不能通过?虽说自认为功课做得还算扎实,但也不敢打保票啊……

只有真心付出,才能得到圆满的回报。侦查案卷一次性通过,案犯尽数依法受到惩处。结果反馈到办案人张令飞这里时,张令飞攥紧了拳头,暗暗给自己鼓劲儿:好样的,继续努力!

多年之后谈到此案,张令飞依然朗朗地笑出声来:“拿下这桩案子,检察院一次性通过,的确给了我极大的信心,自己还真的就是一块搞案子的料,下到派出所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

接下来是一桩伤害案。辖区内两家牛肉面馆的几个小伙子,为了一个丫头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当场就捅翻了两个,血气胸,重伤害。案情重大,所长过来转了几圈,没有吭声。那意思张令飞懂。

铆着一股劲儿的张令飞和同事们细细查证,反复核实,固定证据,八个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材料一次报卷,检察院一次通过。得知结果,张令飞刚刚得意地点上一支烟,又有人报警,这回是抢劫。

冬夜,四个想钱想疯了的年轻人,几瓶白酒下肚,提着两把菜刀跑到街上,见人就抢,敢反抗就砍。他们管这叫“练手练胆”。没多会儿工夫,便将那条本来宁静祥和的滨河马路,变成了《水浒传》中强人剪径的野猪林。

闻警迅速出动的张令飞,带领民警一个大包抄,便将这四个闹下了些许动静、抢了些许散碎银两、正在和政路夜市撸串的蟊贼一网打尽。老所长正在外地出差,接到报告后哈哈一笑:“有你张令飞在,我就放心了,没有啥案子你搞不定的!”

张令飞和他带领的办案组没有让老所长失望。趁热打铁,张令飞将归案的四人隔离突审。谁挑的头?谁买的刀?谁提的议?谁动的刀?谁搡的人?谁抢的钱?抢劫现场如何站位?一一核实查清!同时派出警员调取监控录像,分头寻找受害人,提取受害人笔录。两下相互佐证,铆实犯罪证据,四起抢劫伤害案件很快得以认定。案卷报上去,又是一次通过。

在派出所将近四年的磨炼,张令飞把自己锤打成一名合格的办案警察。接下来,他要挑战的是警察职业中危险系数最高的警种——缉毒。既是挑战自己,更是挑战自己的未来,看看自己在办案的路上能走出多远……

零包小案也要退查?

2008年12月,派出所警员张令飞调入专业办案队——城关分局缉毒大队。临近不惑之年的老警察,转行到工作压力更甚派出所的专业缉毒队,单从观感上就应该多少有些不适,甚至有那么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

这里的办案环境和派出所也不太一样,毕竟是专业队伍,那些小打小闹的案子根本不入眼,而张令飞之前的战绩,在缉毒队的老队员眼里,就是小打小闹。而且,这个只办过小打小闹案子的新队员,还挺拿自己当回事,这不,刚来没几天就提了个老队员压根儿不屑回答的问题:“怎么零包那么小的案子也会被退查?”

老队员扔过来一支烟:“新来的吧?新来的就对了。这算个啥?死刑案子都有退查的呢!”

这句话里隐含的意思张令飞听懂了——小样儿,新来的,你懂个啥?张令飞按亮打火机给老队员点上烟,暗暗对自己说:那就等我老张同志给你们办一起不退查的零包案!

老队员透过烟雾打量着这个新队员,严格说来,是从派出所新来的老警察——平头、眼镜、浓眉、直杠杠的话,心里也在嘀咕:“这小子行吗?”

业内人士都清楚,缉毒工作有其特殊性,可不是你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的。一般刑事案子大都是发生后才去侦查办案,而毒品案子则相反,不主动介入侦查,那就永远发现不了。打击毒品犯罪,必须提前掌握、提前介入、提前把控、提前经营,才能将一起毒品案件完整终结。

要揽瓷器活儿,还得有把金刚钻。在派出所时,张令飞接触过一些毒品案件,但基本上都是浮在社会面上的零包小案,稍微大点儿的,受制于派出所的能力与权限,只能上交给专业缉毒部门。那可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乃至技术力量支撑的,有的案子可能还会经历较长的时间,那将是巨大的投入,一个普通派出所无法承受这般的压力与重负。

故言术业有专攻。侦办毒品罪案,对于从派出所上来的张令飞来说,最多还只是在门口晃悠了几下,离入门差得远呢。还没摸着路数的张令飞,便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埋头前行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就不信我张令飞拿不下毒品案子。不仅要拿下,而且拿下的案子必须一次通过,不被退查。这是张令飞给自己定下的办案目标。

零包是小案没错,可要走的程序与大案一样,哪个环节也不能落下。案子小了点儿,对刚入行的张令飞来说,拿来练手刚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几趟走下来,缉毒的门道摸着了几分,一桩公斤级的毒品大案便恰到好处地推到了他的眼前,就好像是给这位入道不久的新手量身定做的一般。

某托运公司在一个打碎的花瓶中发现疑似毒品,悄悄报了案。张令飞被指定为此案的主侦。这案子一上来便有些特殊,不是提前掌握,而是先见到毒品后,倒查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

乔装成顾客的张令飞立即赶到那家公司,秘密取样,检验后认定可疑物就是海洛因,且重量达一公斤左右,当属重特大毒品案件!

首次接触到如此大案的张令飞自是紧张、激动,还掺杂着几分隐忧:如何才能拿下这起公斤级毒品案件,并能确保其万无一失?

毒品案件有其特殊性,功亏一篑便是时不时上演的一曲黑色幽默。在张令飞的缉毒规划中,这一幕绝对不能出现。他全身心地沉浸在案子之中,提前制订预案,应对随时出现的每一种情况,以防不测。

两个行动小组交替轮番坚守在涉案托运公司内外,单等取货人现身。似乎也已觉察出危险迫近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拖了数天之后,还是雇了一匹不知情的“骡子”(毒品运送者)前来取货。只要有人来,一个死局便可以盘活了。“骡子”跑得再远,不信你就没有归圈歇脚的时候。

指令传达下去:盯死看牢,责任到人,不见兔子绝不撒鹰!

日暮黄昏,几乎绕了半个兰州城的“骡子”终于歇脚停步了,驾驶着那辆灰色廉价的小货车,进了一家加油站。一辆摩托车紧随着跟了进去,摩托车上的两人都穿着皮衣,戴着头盔。就在两车交错之时,摩托车后座上的人长身而起,一把抓起小货车上那个打包好的纸箱,将其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前座的骑手猛轰油门,摩托车一声呼啸,疾驰而去。可是,还没冲出加油站的出口,又不得不紧急刹车——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刚好停在他们跟前。

“有你他妈这么开……”那个“车”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他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车门开处,几条剽悍的身影冲了过来:“警察!举起手来!”

摩托车上的两个人愣神的瞬间,已被警察制伏,当然还有开货运小卡车的“骡子”。

事后查实,“骡子”只是为了挣一趟运送费,至于拉的是什么货物,真的不知内情。尽管如此,他在此案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证人,证据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证据为王,侦查办案说到底就是寻找证据、汇集证据、铆实证据、锻造证据链的过程。

上一篇: 心霾(长篇小说连载)
下一篇: 请回到198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