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致歉
作者: 象小强一
丁千一走消防楼梯下到一楼时,上四年级的大女儿已经在电动自行车前等他了。
楼门口居然停着一辆警车。丁千一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口罩,把棒球帽往下压了压,护着女儿坐上后座,从警车旁一溜烟儿地跑了。
女儿问他,爸爸,那辆警车是来抓你的吗?
丁千一愣了一下,说,不会的。
女儿又问,那你怕什么啊?
丁千一自嘲地笑了笑,怕?我怕了吗?放心吧,我不过是教训了那小子一下,警察不能把我怎么着。你好好上学,别胡思乱想。
把女儿送到学校门口,不过五六分钟的时间。这时候,他应该马上骑车回家,再送小女儿去幼儿园。但他把车停在路边,掏出手机,给老婆白娟拨通了电话。老婆没接,也许小女儿还没醒。于是他打了家里的座机。
是父亲接的。他问,家里没人来吧?
老丁说,这大清早的,谁会来家里?出啥事了吗?行,社里有事你就赶紧去,老二我送吧……行了,挂了吧,还真被你说着了,有人敲门,这么早,谁啊?
丁千一连忙说,爸,爸,先别挂,您听我说,不管是谁,问起家里的情况,几口人啊什么的,都别说,就说只有你们老两口。切记切记!
老丁说,你不会在外面惹什么事了吧?
挂断电话,丁千一的心止不住咚咚咚狂跳着。
敲门的是警察,问的果然是家里几口人,又问见没见过这样两口子:男的一米七八,四十多岁,谢顶;女的一米六五,扎马尾辫。又问知不知道楼里谁家有两个女孩儿,大的十来岁,小的四五岁。
老丁一边说着“不知道”一边忙问警察,怎么了这是?出啥事了吗?
警察说,没啥大事,别紧张,就是这男的,把人家孩子打了。
老丁说,把人家孩子打了?不能吧?
警察说,如果您知道什么,请积极为我们提供线索。
老丁说,那是那是。那孩子没事吧?
警察说,还好,没伤着要害。老先生,您还挺关心这事的,要是想起什么,可以跟我们联系,我给您留个电话。
关上门,老丁觉得胸口闷得慌,忙拽过一把椅子坐下。儿媳妇从浴室出来,拿条毛巾擦着还在滴水的头发,踩了一溜儿湿漉漉的脚印。
一米六五,扎马尾辫!老丁气哼哼地想。咋能跟没事人似的?
你就不能把头发擦干了再出来?弄这一地的水,我都七十多了,万一摔一跤,不是给你们添麻烦吗?
白娟没好气地说,一会儿我把地擦干不就得了,千一怎么还没回来?老二都要迟到了。
老丁说,老二要迟到,你就不能送一下?刚才千一来电话,杂志社有急事,让你送老二。我看啊,是不敢回来了吧?警察都找上门了。
白娟问,警察,怎么可能这么快?他们问啥了,您咋说的?
老丁说,你别管我咋说的,你心里没数吗?说说吧,到底咋回事?咋还动手打孩子了?
白娟眼睛一瞪,也不能说是孩子,是个半大小子。
白娟说这话之前,老丁心里还心存侥幸,可现在看来,事就是他们惹下的。他使劲咳嗽两声,可左胸还是堵得慌。
白娟拿出吹风机,一边吹头发,一边说,这也怨不得千一,是那个半大小子太霸道,竟然要动手打咱家老二,您说说,千一不制止还了得?
老二恰到好处地醒了,白娟忙进屋给她穿衣服。
那个半大小子为什么要对一个小女孩儿动手?老丁没有追问,但他放心了。
白娟正要带老二出门,老丁瞅了一眼她刚刚扎起来的马尾辫,叫住她,说,我去送孩子吧,你头发还没干,晚点儿再出门。还有,留这么长的头发有什么好,抽空去剪剪,省得天天把时间都耗在洗头梳头上。
白娟白了老丁一眼,您管得可真宽!
老丁也不再藏着掖着,不是我管你,就你那马尾辫,警察已经盯上了!晚点儿再出门吧!幸亏你们的户口不在这儿。
二
夜里两三点钟,民警小陈从小区查完监控回来,他调取了两段视频:一段是事发过程,由于距离很远,加上天已经擦黑,只能看个大概;另一段是29号楼电梯,一男一女带一高一矮两个女孩儿进入电梯,在15层出电梯左拐。
四队队长王旭反复看了几遍,又叫其他警察来看,大家认定,从走路姿势、身材发型看,电梯中的男人就是打人者,女人就是拉架者,只是什么时候多出两个孩子?
小陈说,看了事发前后广场的视频,都没发现这两个孩子,可能是在广场边上。你看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都是从屏幕左下角进入监控的。
王队问,事发前,有什么异常吗?
小陈说,没有,这帮孩子一直在正常踢球。
可以确定吗?
可以确定。小陈斩钉截铁地说。
王队说,好,早上你再去查一下监控,最好能有清晰的正面图像,现在这个只有后脑勺。孩子的事没小事,咱们一定尽早给孩子一个交代。早上都别急着下班,七点多钟正好是送孩子上学的点儿,你们几个都去楼里摸一摸。15层左拐,一共几户?
小陈说,问过了,就四户。
王队说,把人找着,教育教育,让他们赶紧向孩子和家长赔礼道歉,人家孩子和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要是能协商解决,也算皆大欢喜。
本以为几分钟就能搞定,没想到,15层左边四家敲开了三家,全都不是,剩下没开门的一家,听邻居说长期没人住。民警小陈和小卢又敲开右边四家,仍是对不上。
小陈和小卢明白了,犯了事,心虚,用个障眼法,换个楼层下电梯,这种事是常有的。既然来了,费点儿事就费点儿事吧,反正出不了这栋楼。于是两人分头,一人逐层向上问,一人逐层向下问,不知不觉就到了八点多。
值了二十四小时的班,八点就该交班回家了,但是上下都已经走了四五层,还是一无所获。案子就怕拖,每天的案子一件接一件,小陈和小卢想一鼓作气,了一桩是一桩。可楼里的住户差不多都上班去了,能敲开的门越来越少。他俩重新分工,小卢去物业调取29号楼业主资料,小陈再次去监控室查找当事人正面清晰图像。
三
白娟剪了齐耳短发。
丁千一打来电话问,现在可咋办?警察都找上门了。
白娟撇了撇嘴,说,我说你咋就这么窝囊呢!警察找得着你吗?是,电梯里有监控,可昨天咱们在几层下的电梯?往下走了足足得有五六层吧,他们能找着吗?现在真后悔,当时就不该回家。
丁千一说,怎么可能找不着?他们不是已经敲咱家门了吗?只要他们下功夫,肯定能找着。
白娟眼睛一瞪,说,你说到关键了,“只要他们下功夫”,问题是,每天那么多案子,他们怎么可能为这点儿小事下功夫?那孩子也没给打出个好歹,无非就是气不过,报警吓唬吓唬人。接到报案,警察总要装模作样地查一查,如果查到了自然好,一时查不到,自然就撂在一边,撂个三天五天,再撂个十天半个月,谁还会管这么件芝麻大的小事?
丁千一说,老婆说得在理,不过那孩子不会真有什么事吧?我一时不管不顾,下手不轻。
白娟笑了笑,说,现在知道害怕了?放心吧,你爸问警察了。
丁千一忙问,爸知道啦?这下可糟了。
白娟噗嗤一乐,说,你可得好好谢谢我,我跟你爸说,那孩子有错在先,竟要动手打咱老二。你这当爹的,当然不能不管啦。
丁千一还是不放心,万一真查到呢?
放心吧,没有万一,就算真找到你,还能咋样?反正当时天黑,监控也不可能拍清楚。
丁千一一个劲儿地点头,老婆一番话说下来,他心里踏实多了。
那孩子是怎么把自己惹毛的呢?昨天喝了点儿酒,记不太清楚了。
四
小区里竟然出了这等事!居委会杨主任很是震惊,他睁大眼睛看着警察手机里的监控截图,仔细回忆着。一个小区,常住居民近万人,还有短租的,走亲访友的,他哪里能一眼认得出?
居委会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奖状、锦旗,有张崭新的奖状最显眼——市级抗疫先进社区。小陈说,呵,你们小区管理还挺不错的。
这可是全体居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杨主任抬起头说,依我看,还是老办法,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我们有业主自治委员会,每栋楼都有楼长,还有不少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同志,他们对楼里的情况比我们熟。你们把照片发给我,我这就去找他们问问。
小陈和杨主任加了微信,又叮嘱他,发动群众是好事,但也别太大张旗鼓,毕竟不是罪大恶极,人有脸树有皮。
张阿姨就住在29号楼,如果不是脑垂体瘤动手术,现在一定还是楼长。她听了杨主任的话,气不打一处来。
小杨,你放心,咱小区住着这样的害群之马,一定得把他揪出来。谁家没有孩子?他不也有两个孩子吗?竟敢对别人家孩子动手……
杨主任忙说,张阿姨,您可千万别动气,身体要紧。也怪我多嘴,不该对您说这事。
怎么能不说?必须得跟我说,不管我还是不是楼长,我还在这栋楼住着。
张阿姨一边说,一边拿过杨主任的手机,扶了扶眼镜,眯着眼仔细看着,又把图调大了,左右滑动着看了大半晌。
唉,瞧我这脑子,这双三角眯缝眼我好像在哪儿见过,可就是想不起来。放心吧,小杨,这照片已经印到我脑子里了,我天天在这里转悠,就不信抓不着他。
杨主任连忙说,张阿姨,要是您真想起来了,或是碰见了,跟我联系就行,千万别抓人,就您这身子骨,再看看这人的体格……
我怕他?他动我一根指头试试!
连续几天,王队和小陈、小卢利用休息时间来了小区好几趟,把29号楼逐门逐户细细扫了好几遍,但奇怪的是,不管是物业登记的业主信息,还是社区居委会掌握的家庭信息,又或者派出所的户籍信息,全都对不上号。有两个女孩儿的家庭就那么五六户,全都见过了,也全都排除了。把范围扩大到有一个女孩儿的家庭,又实在太多,那也走一户排除一户,小卢在本子上画了表,圈圈点点画得密密麻麻。
小陈说,我们一定漏掉了什么,事发当天是星期日,也有可能是串亲戚的,最有可能是来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家。
王队说,雁过留声,不管什么人,总不可能凭空消失。居委会那边有什么进展?
小卢说,杨主任这几天一有空就在小区里转,群众也都发动起来了。我们要不要发个协查通告?
王队摇摇头说,既然他有心藏,咱们盯得越紧,他就藏得越深,跑掉就更麻烦了。不如外松内紧,他以为风声过了,反倒容易暴露。看来,咱们还要多下点儿功夫,你们按着小磊说的,把当时在场的几个孩子找到,最好再问问有没有成年人在场。案子虽然不大,但保护未成年人,咱们义不容辞,一定要把案子办成铁案。
五
这天下午,张阿姨像往常一样围着广场遛了两圈,便坐在长椅上休息,自从做了开颅手术,体力大不如前了。一帮刚刚放学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嬉笑打闹,长椅上放着好几个大书包。
现在孩子们可真辛苦,瞧这书包沉的!突然,她看到其中一个粉红书包,书包右下角有一个樱桃小丸子的头像。这个书包怎么这么眼熟?
她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给杨主任发微信。
不大会儿工夫,杨主任就跑过来了。张阿姨指着书包对他说,小杨,你再看看手机里的照片,那个女孩儿是不是也背这样一个粉红书包?
那张截图,杨主任看了无数遍,张阿姨一指那个书包,他就认出来了。他赶紧问,知道是谁的吗?
张阿姨说,我往广场上看了好半天,也没对上号。
杨主任说,没关系,咱们就在这儿守株待兔。
两人正聊着,几个女孩儿追追打打地跑过来。张阿姨问,你们几岁啦?上几年级啦?在哪个学校上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