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特有的多病与成医
作者: 周小末唐代大诗人中,刘禹锡无疑是比较长寿的,活了72岁。其实,他生来体质是比较弱的。他自说:“愚少多病;”(《答道州薛郎中书》)“知名四海内,多病一生中。”(《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成年后,回忆保姆抱着尚是幼儿的他去巫医家看病,印象鲜明,历历在目:“针烙灌饵,咺然啼号。”
老是去巫医家看病,印象中,巫医总是“阳阳满志,引手直求,竟未知何等方药何等药饵。”就是说,巫医对病和药都是保密的,态度蛮横,索价甚高。所以,刘禹锡就不乐意去看病。“及壮,见里中儿年齿比者,必睨然武健可爱,羞己不如。”可见,青少年时期,比同龄的孩子要病弱,刘禹锡羡慕人家体魄健壮,希望增强自己体质,至少别生病,老去看医生吧。“遂从世医号富于术者,借其书伏读之。”广读医书,摸索着自家治病。
刘禹锡在后来编纂的《传信方》中云:
余少年曾患癣,初在颈项间,后延上左耳,遂成湿疮。用斑猫、狗胆、桃根等诸药物,徒令蛰蠚,其疮转盛。偶于楚州,卖药人教用芦荟一两研,炙甘草半两末,相和令匀。先以温浆水洗癣,乃用旧干帛子拭干,便以二味合和傅之。立干,便差,神奇。
这是给自己治病的得意案例。还有给家人治病的。《传信方》有“治小儿热疮方”云:
顷在武陵生子,蓐内便有热疮发于臀腿间,初涂以诸药无益;日加剧,蔓延半身,状候至重,昼夜啼哭,不乳不睡。
于是,刘禹锡翻阅《本草》,搜寻有效的方药,试着用蛋黄和头发配合,调治。竟然“如神立效”。这是元和七年(812),刘禹锡41岁,贬谪朗州任司马时。
《传信方》一书,分两卷,共载五十余方,“均是临床实践有效可信的”,所以叫“传信方”;据专家说,此书历代史志文献多有记述或引用,是唐代一部较有影响的经验方书。比如日本人丹波康赖所纂集的《医心方》,就收录了其中六个方子。(高文柱《〈医心方〉引用文献考略》)
刘禹锡多病,固然有先天器质的成分;也和他政治上长期受到打击,仕途多舛,多历磨难有关系。元和七年(812),刘禹锡在朗州给老上级杜佑的信中说:
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
(《上杜司徒启》)
元和十年(815),给皇帝上的陈情表中,刘禹锡诉苦说:
以南方疠疾,多在夏中。臣发自郴州,便染瘴瘧;扶策在道,不敢停留。
大和元年(827)给窦易直的信说:
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谪籍。卑湿生疾,衰迟寡欢。
(《谢窦相公启》)
直到晚年,政治环境才有所好转。开成元年(836),刘禹锡六十五岁,在同州任刺史。这年夏,因足疾,秋归洛阳,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裴度等唱和;此后足迹未离洛阳。(陶敏《刘禹锡简谱》)刘禹锡自说:“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洛阳。”(《子刘子自传》)还在同州时,和令狐楚的诗中,他抱怨得了足疾,“寂寞一病士,夙昔接群英。”(《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
在洛阳安顿下来后,刘禹锡的健康有所好转。837年,他告诉白居易:“岁稔贫心泰,天凉病体安。”(《秋中暑退赠乐天》)稍后,又告诉牛僧孺:“已老无时疾,长贫望岁登。”句下自注:“时洛中时疫,多伤少年。”(《牛相公见示新什谨依本韵次用以抒下情》)欣幸他在洛阳没有染上流行病,但足疾仍在!所以,在与友人李珏酬答时说:
隐几支颐对落晖,故人书信到柴扉。
周南留滞商山老,星象如今属少微。
(《洛滨病卧,户部李侍郎见惠药物,谑以文星之句,斐然仰谢》)
足疾使他不良于行,只能待在家里。838年,足疾仍缠绕着他。刘禹锡告诉孙简:“多病未离清洛苑,新恩已历望仙台。”(《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
839年冬天,足疾仍在。白居易这时有《岁暮病怀赠梦得》,自注:“时与梦得同患足疾。”刘禹锡当然很着急,约略同时有《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劳动诸贤者,同来问病夫。
身是芭蕉喻,行须筇竹扶。
医王有妙药,能乞一丸无?
他是希望来探病的和尚提供灵验的药方!不过,“行须筇竹扶”,显示刘禹锡也不是卧床不起。就是说,这个足疾,并非多么严重,生死攸关,是有所减轻,已经好转,刘禹锡也渐渐适应了。实际上,此病也是没药医的,是老病。——到这个岁数了,有此征候,自然而然。刘禹锡当然明白这一点。答牛僧孺的诗云:“此夜独归还乞梦,老人无睡到天明。”(《酬仆射牛相公晋国池上别后至甘棠馆忽梦同游因成口号见寄》)老来少睡眠,他并不当病看待。老有足疾,也是同理。
诚所谓多病成医。他能纂成《传信方》,即是一证。《学阮公体三首》之一云:“百胜难虑敌,三折为良医。”《偶作二首》之一云:“世情闲尽见,药性病多谙。”这可真叫蚌病成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你说他医术很高明吗?未必。刘禹锡自说:
学切脉以探表候,而天机昏浅,布指于位,不能分累黍之重轻,第知息至而已。然于药石不为懵矣。尔来垂三十年,其术足以自卫。或行乎门内,疾辄良已。家之婴儿,未尝诣医门求治者。
(《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
从多病成医的经历,使刘禹锡得出一条经验:“万物不可以无法,谓生不由养致,其诬乎!”即是说,刘禹锡的长生,是他注重养生的结果。当然正确。另外,我们要说,刘禹锡还有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消繁征,仅引他66岁写的一首诗结束本文: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
(作者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