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电影轮回式套层结构研究

作者: 李少如

后现代主义电影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重复、循环的情节设置,对传统叙事进行颠覆和重构,为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影体验。《罗拉快跑》作为轮回式套层结构电影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的叙事手法吸引了众多观众与学者的关注。

套层结构是指在电影文本中使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来构建故事,从而产生一种多元且多视角的叙事方式。这种结构在电影中通过丰富的叙事视角、时间线和叙事空间等方式实现。在《罗拉快跑》中,导演采用了独特的轮回式套层结构,通过三个不同的时间线,以“三线并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在电影中,罗拉为了拯救男友,要在2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罗拉第一次奔跑没有筹到钱,赶到超市时,曼尼已经开始抢劫。罗拉敲晕了保安,和曼尼一同携款而逃,但被警察拦住,警察意外开枪打死了罗拉;在第二次循环中,曼尼看到了罗拉带来的钱袋,放弃了抢劫,但被突然冲出的救护车撞倒;第三次,罗拉终于在20分钟内筹到了10万马克。

一、后现代语境与电影叙事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1.多元性与包容性

后现代主义文化接纳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风格和观念。在电影创作中,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和题材被广泛展现。观众可以通过电影作品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这种多元性和包容性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思考空间。

2.消解深度与平面化

后现代主义文化倾向于消解深度,追求表面的、即时的感官体验。传统的文化作品往往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后现代主义文化不再同传统文化作品一样旨在表达深远的意义,而是更注重当下的直观感受。

3.戏仿与拼贴

后现代主义文化常常采用戏仿和拼贴的手法。戏仿是对经典作品、历史事件或文化符号进行模仿和调侃,以达到幽默、讽刺或重新诠释的目的。例如,电影《大话西游》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戏仿,通过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展现后现代主义的幽默和对权威的挑战。拼贴则是将不同的元素、图像、文本等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意义和效果。

4.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后现代主义文化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文学、艺术和哲学作品中,意义不再是明确和固定的,而是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往往不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这种不确定性、模糊性也挑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

(二)电影的叙事结构

1.传统线性结构的局限

首先,情节发展的单一性。传统线性结构通常以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步展开故事。这种方式使得情节的发展往往较为固定,缺乏惊喜和意外。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猜到故事的发展走向,降低了观影的新鲜感和影片的吸引力。例如,一些传统的爱情片或家庭伦理片,通常遵循男女主角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中间经历一些小波折后最终走到一起的叙事逻辑。

其次,人物塑造的平面化。为了服务于线性的情节推进,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在传统线性结构的电影中可能会被简化和片面化。人物往往被设定为某种特定的类型,其行为和决策都严格遵循情节的需要,缺乏深度和复杂性。例如,一些动作片中的英雄角色,他们几乎无所不能,性格上的单一性使得人物不够立体,难以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

再次,主题表达的局限性。传统线性结构注重情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影主题的表达。电影往往只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难以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或多元的人性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对观众参与度的限制。传统线性结构的电影通常由导演和编剧主导,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故事的发展。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按照电影既定的情节和节奏去理解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和

参与感。

2.后现代电影的创新突破

首先,叙事的碎片化与非线性。后现代电影常常打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采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故事不再按照传统的线性顺序展开,而是通过跳跃、交错、颠倒等手法将情节片段重新组合。例如,影片《罗拉快跑》将几个故事片段打乱后重新拼接,看似混乱的叙事却蕴含着独特的逻辑和韵味。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故事的复杂性和神秘感,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

其次,多视角与不确定性。后现代电影往往采用多视角的叙事方式,让不同的人物从自己的角度去讲述同一个故事,从而呈现出事件的多面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的权威性,让观众对故事的真相产生怀疑和思考。例如,《罗拉快跑》展现了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使得故事变得妙趣横生,引发观众深入思考。

最后,开放性结局与多元解读。开放性的结局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封闭性,让观众在观影后能够继续对故事进行探讨和思考,增加了电影的余味和影响力。例如,在电影《罗拉快跑》中,导演通过罗拉、曼尼、警察等不同的叙事视角,以“三线并行”的方式讲述同一个故事,产生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影片中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引发观众的广泛讨论。

二、后现代电影中的轮回式套层结构

轮回式套层结构是一种后现代电影叙事手法,表现为重复、循环的情节设置,构建出不同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这一手法的核心理念可以解释为“戏中戏”或“故事中的故事”,即不同的故事在互相套嵌中形成一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在电影中,这种结构通常表现为情节的重复和变化。例如,在《罗拉快跑》中,罗拉三次奔跑的情节基本相同,但每次奔跑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种情节的重复和变化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与悬念,还让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生的选择。在这种结构中,时间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往复的,人物的命运也不是确定的。

三、《罗拉快跑》的轮回式套层结构分析及其作用

(一)三次闯关的结构设计

电影采用了“一次投币,三次机会”的叙事方式,如同一场紧张的游戏闯关。罗拉的三次奔跑分别代表了三次不同的尝试,每一次都是在相同的时间限制内,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赶到地点时曼尼已经开始抢劫超市,最终罗拉被枪毙;第二次,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却因一系列意外被车撞死;第三次,罗拉终于筹到钱,曼尼也找回丢失的钱,两人成功脱险。这种结构设计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游戏世界中。影片中罗拉三次奔跑的情节虽然基本相同,但每次都有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如同游戏中的不同关卡设置,引导着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局。

(二)轮回式套层结构的作用

1.控制影片的叙事节奏

影片《罗拉快跑》的导演将叙事节奏控制得恰到好处,加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在观影过程中,观众如同参与了一场游戏。电影的叙事节奏紧张快速,如同游戏中的倒计时环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紧迫感。罗拉的三次奔跑就像是游戏中的闯关过程,每一次失败后重新开始,让观众充满期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中,罗拉每次奔跑过程中遇到的人物和场景,就像是游戏中的闯关元素,观众会随着罗拉的行动而紧张、担忧,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奔跑与探索的“命运游戏”。

2.解释补充,揭示主题

在轮回式套层结构的安排下,罗拉即使重开新局,人生也处处是意外。罗拉每次奔跑选择的时候都如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每一个选择意味着不同的结果。这些无法预料的偶然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必然的结果。就像电影中所表达的,人的选择的主动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希望的微光,但抉择的唯一性又让我们见识了现实的局限性。

3.实现时空的解构与重构

影片《罗拉快跑》通过轮回式套层结构,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实现了时空的解构与重构。在时间方面,电影中的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重复和循环的。罗拉的三次奔跑,每次都是在相同的20分钟内进行,但每次的结果不同,这种时间的循环让观众感受到命运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多种可能性。电影中多次出现时钟以及罗拉与时间的赛跑,让观众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紧迫感。在空间方面,影片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空间限制,丰富了故事内容。

四、后现代语境下轮回式套层结构的影响

(一)对电影叙事手法的影响

从电影叙事手法的角度来看,轮回式套层结构促使影片在时空广度的展现上独树一帜。轮回式套层结构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单一模式,增加了电影的悬念和趣味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使电影叙事更加多元化。《罗拉快跑》通过罗拉的三次重复奔跑,展现了不同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观众在同一时间框架内看到了多种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故事内容,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叙事手法的吸引力和可行性。电影中的重复场景和故事情节变化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对人生、命运等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对观众审美体验的影响

轮回式套层结构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与感受。一方面,它挑战了观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在传统电影中,观众习惯于线性叙事和明确的结局,而轮回式套层结构打破了这种预期,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创新性和实验性。这种挑战不仅拓宽了观众的审美视野,也让观众更加期待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结构让观众在电影中体验到了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通过重复和循环的情节设置,电影中的时间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可以重复和循环的。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会对时间的本质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五、结语

《罗拉快跑》作为后现代语境下轮回式套层结构电影的代表,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影片叙事结构独具匠心,导演通过三次闯关的结构设计,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游戏世界,运用快速剪辑等手法,展现出紧张刺激的节奏感。与其他轮回式套层结构的电影相比,《罗拉快跑》更具现实感,展现命运的偶然性和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在价值方面,《罗拉快跑》对电影叙事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单一模式,增加了电影的悬念和趣味性,促进了电影与观众的互动,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审美体验。在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罗拉快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新的叙事手法,成为后现代语境下电影轮回式套层结构的经典之作。

(江西服装学院人文学院)

作者简介:李少如(1993—),女,河南濮阳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传播、戏剧影视文学、新闻学。

责任编辑 王小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