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域性因素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
作者: 郭锦龙 秦婷婷山水画创作作为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人文气质与时代气质。黑龙江的山水画创作因受到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造就了不同文化气质和风格特点的创作内容,使黑龙江的山水画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山水画创作是艺术家的主观性创造活动。对于艺术品的产生,法国著名学者丹纳认为:“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符;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在他看来,有什么样面貌特征的环境,就会造就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文通过认真审视、分析当下黑龙江山水画创作的艺术特征,得出地域性因素对黑龙江的山水画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黑龙江地域独特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为中国山水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这些因素也对本土的山水画家产生影响并形成多样的笔墨艺术语言和艺术创作风格。
一、地域性与中国山水画创作
地域性因素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是直接的,山水画的地域性特征也较为鲜明,民间有句俗语叫“隔山难通语,过河不同俗”,就是对地域性的通俗表述。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来看,地域性是影响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因素。地域性借助自然和文化等因素对山水画创作的表现题材与表现风格都产生了影响,促进了各个地域不同流派的产生,也为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每个地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对该地区的山水画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等都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造就了画家不同的笔墨艺术语言和绘画风格,在面对客观自然时,画家会使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技法来描绘所处环境中的物象,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的表现技法。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地域性十分明显且不可忽视,画家在所选题材、笔墨语言以及表现技法上都有着强烈的印记。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了很多以地域命名的画派,如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黄山画派等。中国丰富的地域环境使得各地的画风有所不同,进而使得画家的绘画风格和审美取向也不同。在许多画论和画语录中均有涉及地域的问题,如王维在《山水诀》中言“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这些皆显示出“地域性”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二、影响黑龙江山水画创作的地域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理环境差异性对人类文化生活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环境的不同,生活方式也会有所差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地形地貌各不相同,气候条件千差万别。各个地域蕴含不同的自然资源与自然景观,反映在作品中则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地势平坦,以平原、山地为主,素有“白山黑土”之称。因气候环境特殊,黑龙江冬季漫长且寒冷,降雪丰厚,每年冬季漫山遍野都被白雪覆盖,大小兴安岭更是壮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位于沃土之上,广袤的森林资源赋予艺术家无尽的遐想,这些自然景色激发了山水画家的创作灵感。北宋郭熙先生《林泉高致集》一文中,也强调了地域环境的重要性,画家在观察自然地域形态时,突出地域性特征,提倡山行步步移、山行面面看,对自然的地貌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再进行创作。显而易见,正是黑龙江独特的地貌特征使得画家在长期的写生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黑龙江地域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影响着黑龙江地域山水画。
(二)文化因素
自然特色对该地域的文化特色有很大影响。地域文化是人们无意识的觉醒,一些山水画派和绘画风格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受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地域文化影响下,画家的艺术风格也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逐渐被大家所熟知。黑龙江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如黑土文化、湿地文化、冰雪文化,还有少数民族中的渔猎文化、萨满文化、游牧文化等,这些文化都从不同角度影响了黑龙江山水画家创作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文化因素还为画家创作提供了艺术表达语言和丰富的资源,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情感。黑龙江山水画家们从传统文化和家乡文化中汲取养料,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
三、黑龙江的地域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山水画创作题材方面
画家在表现创作作品主题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定的素材来体现创作题材,在创作之前,画家需要对了解到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更好地呈现在作品中,因而在题材的选择上,画家的作品会有明显的地域因素。黑龙江省在中国的东北部,由此产生了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黑龙江的气候特征为春秋两季短而夏冬两季较长,因其地域寒冷多降雪的气候特点,发展了冰雪绘画的创作题材。
画家于志学出生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城肇东,那里一年有五六个月都会被冰雪覆盖,他对当地的冰雪景象非常熟悉,对冰雪的认知也异于常人。他不畏严寒踏遍北国的土地,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他选择冰雪画作为他的绘画题材。于志学曾多次前往大小兴安岭,在寒冷的冬天对即使当地人都望而却步的雪原冰川细心观察,通过大量的笔墨实践对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的景色进行写生,对黑龙江的冰川雪原和冰凌树挂进行描绘,在数次探索和尝试中发现北国雪景与其他雪景的差异,希望通过画笔来表现北方的美景,探寻家乡的冰雪题材绘画,20世纪80年代,于志学创立冰雪画派,他秉承着“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学术理念,用了将近60年的时间反复实践而摸索总结出一种绘画新形式,为中国冰雪山水画增添了新元素,代表作品有《密林深处》《春曲》《雪漫兴安》等。
地域环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地域资源。黑龙江省既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辽阔万顷的松嫩平原,还有川流不息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让人心旷神怡的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当地森林资源丰富,还有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湿地题材和冰雪题材等被山水画家反复选择与描绘,充分体现了黑龙江地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同时,黑龙江地区的山水画家致力于地域性山水画创作,他们以本土的自然环境资源为题材,不断挖掘符合本地区文化特色的题材。
李岗被称为“新水墨画风”的翘楚,他的绘画根植于黑龙江黑土,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还重视创新。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写实性,很多都是对自然风景的直接描绘,如《龙江大气扶余泛美》,题材便是黑龙江现实的物象。李岗在传统写意画法中不断探索,并在“意象水墨”角度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代表作品还有《山火》《寒潭》等。李岗先生曾在被采访时说“我们都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对他而言,户外写生一直都是山水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东北、辽西、家乡是他创作的主要内容,他的山水画以森林、杂木为主要创作题材,他笔下的树,盘根错节,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山水画创作风格方面
潘天寿先生曾说过:“我国黄河以北的气候偏冷,多山石,色彩也是比较单纯强烈,形成了北方山水多以金碧辉映与水墨苍劲为主。”对于画家们的艺术创作来说,地域因素是山水画创作的审美基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不同地域山水画创作中的“审美取向”。
宗白华先生曾在书中提及:“每一位作家对世界另有一种看法,同时有表现他的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即为该作家的风格。从本土的地域文化特征出发,东北地区的气候较为寒冷,黑龙江更是冰天雪地的形象,冬天下雪时间比较长,雪容易堆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黑龙江的冰雪文化。冰雪文化是一个文化体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冰雪体育、冰雪娱乐、冰雪雕塑、冰雪绘画、冰雪民俗等,其中,冰雪绘画又包括冰雪山水画、冰雪雕塑作品等,冰雪山水画是黑龙江地域特色的代表。地域性代表画家有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先生,其在表现冰雪画的材料、技法上不断创新,他想要展示的既是理想美也是现实美,他提出的“心境”观念是中国“意境”观念在当代的创新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于志学先生对于家乡文化深深的热爱。通过学习美术史和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在艺术最为繁荣的时候都会产生很多绘画流派且风格各异,同时,这些艺术流派产生及发展又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
地域性代表画家卢禹舜先生的创作风格也受到了地域因素的影响。由于卢禹舜先生求学和工作都在黑龙江省,常年的写生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黑龙江地域特征。由此可见,正是基于画家对黑龙江地域长期的写生和创作才能逐渐形成黑龙江地域山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影响着黑龙江地域山水画。卢禹舜的艺术作品有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构图上有强烈的对称美,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采用了平行线构图,充分体现了黑龙江平原地势平坦的特征。卢禹舜先生描绘的大多是黑土形象,如他的早期作品《秋风清露起白云》,画面中虽然描绘的是黑龙江的自然景观,却没有过多的写实物象,而是表现出自我心目中的黑龙江自然景象。而后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国外创作技法,中西方结合,以新思维、新笔触来展现出宁静自然的神秘,创作出《乾坤大义》《域外写生》《唐人诗意》《静观八荒》等系列作品。卢禹舜先生曾说:“东北这块土地的文化是跟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的,我们学习的都是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不同于南方的艺术家们学习艺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北方这种荒漠般的环境,恰恰给艺术家的创新、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地域因素对黑龙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地域特征和地域文化作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黑龙江山水画家,画家在深入了解黑龙江地域特征和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独特的黑龙江地域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二者相辅相成,也因地域性之间的不断交流,使地域性山水画在不同领域中更具有研究的价值。艺术的表现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幅画都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山水画的“地域性”特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和有价值。其次,“地域性”特征中也包含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艺术作为意识层面的东西,必然会受到物质基础的决定和影响,若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那么艺术也将必然得到支持和发展。当前艺术市场的繁荣和需求也与山水画的“地域性”研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再次,山水画的“地域性”表现研究对新的笔墨技法的产生有着推动作用,不同地区的地址面貌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法也就不同,画家在描绘当地独特地貌的时候逐渐研究出能够描绘当地面貌的笔墨技法,丰富山水画的笔墨表现语言,推动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通过上述对地域性因素黑龙江山水画创作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黑龙江地区山水画艺术的底蕴和传承并不深厚,但在黑龙江地区独特的地域性因素作用下,黑龙江山水画能够不断创新和突破,同时使得地域性绘画风格得到快速发展。
(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基于美术视角的黑龙江地域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构建研究”(135509152)。
作者简介:郭锦龙(1977—),男,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中国画)。
通信作者:郭锦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