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学改革中理想审美人格培养的探究

作者: 郑超文

油画教学是高校美术学绘画专业的重要课程,作为主流的传统画种之一,油画在当今依旧焕发着生机,中国教育界关于油画教学改革的思考一直在进行。油画教学的变革与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不同时期的油画家与油画教育工作者都在以油画创作与教学实践进行着自己的改革,也正是这些改革让油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本文就本人在油画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与心得,来谈一谈油画教学改革中理想审美人格培养。

一、中国油画教学的改革

中国油画教育并非本土生发。康有为曾以为油画发端于中国,经由马可·波罗带入欧洲,但缺少实证,学界通常认为中国油画的传入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由意大利人传入,史料记载较多的是利玛窦与罗明坚两位意大利人,关于利玛窦在中国传播油画在顾起元《客座赘语》中有记载。1988年4月,学者陶咏白在《中国油画1700-1900》一文中讲述的一件现藏于广东新会博物馆的明代木板油画作品《木美人》,由罗马画师绘制,其技法可以看出是受到十五世纪凡·艾克兄弟油画技法的影响。也有人说此件作品早于凡·艾克兄弟,除了中国古代美人的头饰与服饰外,从明暗画法与人物的特点来看,都是油画的造型特点,并从人物五官中的高鼻梁、深眼窝来看,还是有欧洲人的特点。

在以利玛窦、郎世宁等画家为代表影响下的明清时期,中国油画在油画技法上受到西方油画的影响更大,比如广州“外销画”,比如有代表性的广东画家关乔昌,他师从于乔治·琴尼尔,从现存的《自画像》不难看出他掌握了西方古典主义写实技法。随后有了中国油画教学的工作坊与师徒制,最为著名的是“土山湾画馆”,在李超的《上海油画史》中记载,1867年4月土山湾孤儿院就有342人。孩子们入院年龄集中在6到7岁,到13岁时开始学艺便会进入“土山湾美术工场”。意大利画家马义谷是其中重要的老师,学生临摹马义谷作品来掌握油画技法。从目前的史料来看,中国在明清期间的油画教育以传教士带来的油画教育为主,以工作坊的师徒制为主要教育形式。

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等开始设立图画手工科,并引入油画教学,聘请外籍教师。留洋学生归国后,在美术学校任教,教授油画技艺。油画逐渐成为中国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主要在日本和欧洲各国留学,留学日本的有黄辅周、李叔同、曾延年等人,留学欧洲的有李铁夫、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对1887-1948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油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油画教学体系化受到欧洲艺术教育体系的影响,私立与公立美术学校相继成立,油画成为主要科目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油画教学服务于新中国的建设,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油画被用作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媒介,大多作品反映了革命军事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受到苏联油画的影响,中国油画家开始学习和模仿苏联的绘画风格,强调写实风格和社会主义主题。

以苏联油画为规范,特别是在马克西莫夫培训班,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心确立了油画教学的主基调,油画教学经过对苏联油画的学习解决了造型和色彩上的问题,油画材料的运用也是以苏联运用方式为标准。在之后罗工柳、李天祥等人留学归来,便以“罗训班”为代表。这期间以董希文等为代表的中国油画民族化探讨开始转变为主动的绘画教学探索。

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开始接触更多的西方艺术形式,更推动了本土化的探索。油画家们开始反思和探索如何将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格。在教育体系中,油画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写实,更多的是对油画语言探索的回归。吴冠中在1979年第5期《美术》上发表了《绘画形式美》,文章中也大量论及了绘画构成美感等形式语言因素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形式美学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随后1980年吴冠中陆续在《美术》杂志又发表了《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等三篇文章,引发画界与教育界的大讨论。随后的中国油画界涌现的创作与高校教学成果可以看出,吴冠中的思考三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并对油画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后油画教学又开始了观念上的教学实践,教学中的观念主要表现为对思维训练、理性思考、深层次表达和对生命精神主题以及文化反思等内容。

二、理想审美人格培养是油画教学改革的终极追求

过去油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法训练、轻人文内容,油画教学以具象写实技能训练为主,这种片面追求形似的做法,容易导致学生艺术视野狭窄,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判断力。理想审美人格的培养是油画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的理想审美人格更多强调的是基于美育培养目标下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人格(personality)中人的“能力”和“性格”“品格”的体现,这是在提升审美素养下的一种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不仅涉及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更渗透了个体的人格养成。因此,在油画教学中应着力塑造学生完善的审美人格,使其在艺术体验过程中获得美的感悟和心灵的净化。这需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多方面入手,系统优化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应明确油画教学的目标,即引导学生通过油画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由此塑造其人文情怀。在教学内容上,可引入比较式鉴赏,通过对不同油画流派和代表作的比较分析,加强学生对艺术家思想和创作风格的理解。同时,教学方法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油画创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

此外,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优质的教学环境也是培养理想审美人格不可或缺的保障。传统的油画教学评价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应辅之以过程性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等,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而良好的教学环境如明亮的画室、齐全的画具等硬件设施,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等软环境,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审美情操的养成。

在普通高校油画教学中培养理想审美人格,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环境等多维度着手,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样油画教学将成为学生们接受艺术熏陶、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油画教学改革,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应担负的光荣使命,也是油画教学改革的追求。这种追求体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是以提升“审美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上升到“审美品格”的塑造与“审美理想”的追求。

三、油画教学中理想审美人格培养

油画教学审美人格培养原则是以人为本,以经典为准则,改革的目的是为达到理想审美人格的培养,要从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创新,从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优化等方面去实施培养。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知识掌握的全局观,主张寻源问道,了解不同时期和流派油画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培养兼容并包的审美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油画的创新表现,学习借鉴现代艺术语言,以开阔的审美视野去认识、欣赏油画艺术。并从油画教学的内容上去规划,以油画史发展为基础,兼备普及历史,东西方历史发展脉络下的油画历史,在鉴赏部分要加入哲学美学来对油画风格进行解读。

在油画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理想审美人格,即对优秀油画作品的鉴赏和领悟能力,以及创作出富有美感、个性化作品的能力时,教师应精选不同时期、流派的经典油画作品,采用多元化的鉴赏方法如感悟式、审美形式语言研究、社会学等,引导学生在鉴赏中以比较分析中提升审美认知。同时,教学过程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体验,比如,油画教学要突出色彩、笔触、肌理、构图等造型语言的训练。教师也可示范不同画种的表现方法,如古典画法、透明画法、直接画法等,并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例如,学生在花卉写生时,教师不应局限于对形似的追求,而要鼓励学生用夸张的色彩、跳跃的笔触抒发情感,创作出诗意盎然的意境。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认知,掌握造型语言,拓展审美视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对经典油画的欣赏中,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能在自主创作实践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实现个性化的审美表现。本人在对油画花卉写生的教学中,以王阳明“心学”论及花的色彩在心中呈现的“主观色彩与客观现实”的教学讨论。

油画教学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评价体系中,建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教师可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制定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如审美感知力、表现力、创造力等。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评价结果应注重个性化的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出不足,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此外,优化教学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想审美人格同样至关重要。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空间,还涵盖了课程氛围、师生关系等无形的因素。在物理环境方面,教室应布置得富有艺术气息,如展示优秀油画作品,营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等。教室可适当陈列印象派、现实主义等多种流派的代表作,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教师应倡导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其独特见解。在讨论中也以柏拉图《理想国》、孔子《论语》的讨论教学场景为范本,及时对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在具体的油画课堂讨论以哲学、美学、史学为基础围绕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作品风格展开,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美术馆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油画艺术的魅力。

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优化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理想审美人格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营造沉浸式的艺术氛围,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得到全面提升。当然这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艺术造诣,造诣高的老师给予的课堂评价符合艺术教学规律,客观正确的评价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创作,学生在评价后的反馈可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可以提高油画水平,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改革目的。

四、结语

随着审美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油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想审美人格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改进教学内容和手段。因此建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更开放的油画教学资源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和跨学科融合,以适应个体化和国际化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审美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美的力量,培养理想的审美人格。培养理想审美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普通高校更应肩负起这一使命,不断深化油画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培养具有理想审美人格、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艺术教育的育人目标,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