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是圆的”到“世界是平的”
作者: 孟婷 安琦文化是不同国家的人们交流和沟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合理处理文化因素能使交际变得顺利高效并获得预期的效果。电影《世界是平的》以印美文化冲突为主题,讲述了印美两国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和话语交际方式等方面的摩擦和碰撞。面对文化冲突,主人公陶德摒弃本文化中心主义,积极学习印度文化,促进跨文化适应,是值得每一位跨文化交际者学习与思考的。
一、电影简介
电影《世界是平的》(Outsourced)讲述了原本作为美国公司的电话收单业务主管的陶德,被迫投身于印度外包项目的培训工作,他从现代化美国大都市飞到原生态民族印度,开启了一段神奇的跨文化之旅。跑着追赶并跳上火车,坐蹦蹦,名字被念成Toad(蟾蜍),吃引起腹泻的刨冰,过恣肆的荷丽节,麦当劳变成“麦当佬”,陷入与印度姑娘的爱恋……陶德遭遇了种种令他不适应甚至抓狂的情况,他的生活也随之变得混乱。原来从走出航站楼的那一刻起,陶德的世界便已开始改变。然而,陶德和印度公司的员工们度过艰难的融合期后,最终双方齐心协力且出色地完成了公司业绩。这部影片的导演是约翰·杰夫考特,他为我们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一部由外包所引发的美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之间碰撞与融合的浪漫故事。
二、影片中体现的印美文化冲突
《世界是平的》以诙谐幽默的基调奠定了整部电影的风格,故事中的众多情节虽然令我们忍俊不禁,但是其背后凸显的印美文化差异与冲突更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鉴于美国与印度两国文化迥异,初到印度的陶德面临了诸多不适,他就像英语成语中的fish out of water(如鱼离水)。作为美国人的陶德在印度工作期间经历的各种尴尬窘况与无所适从,究其原因正是初来乍到一个与自己原生国家完全相异的国家,没有了解并适应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影片中运用了大量幽默生动的场景来凸显印美两国文化的差别与冲突,如在风俗习惯、话语交际方式、婚恋观念、处理个人事务的方式等方面,使得观众在捧腹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摩擦和碰撞。
(一)风俗习惯的差异
1.饮食习惯的冲突
被迫来到印度的陶德内心充满了排斥和不悦。因为在他看来,印度地区处于贫困和落后的发展阶段,他对这里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一无所知,甚至还有些抵触。由于事先不清楚印度人只能用右手来吃东西,因此他肆无忌惮地用左手进食,而他这一举动使男主人错愕不已。因为在印度,厕所里是找不到厕纸的,因而左手的作用是用来发挥厕纸的功能,所以左手在印度人眼里是肮脏污秽的。陶德也并不清楚印度的牛被视作神圣,甚至牛在马路上穿行自由,不受限制。因此,当印度同事看到产品目录中有些产品在牛身上有“烙印”,他们感到无比痛心,而陶德却不以为然、无法理解。印度民众将牛奉为神,故而他们不吃牛肉,因此陶德即便花了昂贵的费用打车到孟买市中心的“麦当佬”,也没能吃到心心念念的牛肉汉堡。同样,由于女房东家的佣人对于美国人饮食喜好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因此在为陶德准备咖啡时,每次都会精心地往里添加很多勺糖,这完全不符合作为美国人的陶德的饮食习惯。
2.不同的节日与节庆方式
陶德对于荷丽节—印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闻所未闻的,因此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荷丽节当天照常穿着白衬衫出门上班,结果刚出门没几步就被隐藏在街角的人们往身上扔了许多彩色颜料—这是印度人特有的欢庆荷丽节的方式!陶德全身上下都被弄得五颜六色,白衬衫也霎时变成了彩衣服。印度民众对于荷丽节的这种狂欢庆祝让陶德不由自主联想起自己孩童时最喜爱的万圣节,可是当陶德向普洛谈起,普洛却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根本不知道万圣节是什么。
(二)话语交际方式的差异
1.称呼习惯的不同
陶德的全名为Todd Anderson,如果遵循美国人的称呼传统,他会被称呼为Todd或者Mr. Anderson。但是在印度,他的副手普洛或者房东太太都称呼他Mr.Todd,这跟美国的称呼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且因为口音问题,印度人念Todd时的发音像Toad,于是陶德感觉印度人叫他就像在喊他“蟾蜍先生”,这令陶德非常无语且头疼。
2.闲聊的内容不同—隐私观念冲突
阿吉阿姨在与陶德第一次见面时,就将舟车劳顿的陶德以一连串的问题轰炸了一番,令陶德措手不及且惊慌失措,而且阿吉阿姨的一连串问题个个都涉及隐私方面,如“What is your salary?(你的薪水是多少?)”“Are you married?(你结婚了吗?)”“Why you broke up with your girlfriend?(你跟你女朋友分手的原因是什么?)”等。印度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诚挚与坦率,他们对于隐私观念的意识相对较弱;但是美国人的隐私观念较强,在美国人的眼中,这些问题涉及个人隐私,别人无权干涉与谈论。另外,普洛开车载陶德的时候将女朋友的照片拿出来大大方方分享,并将他跟女朋友即将结婚的消息非常喜悦地告诉给了陶德,而这些行为和做法对于作为美国人的陶德来说都是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生长于美国的陶德是独立且个人主义至上的,他认为个人信息和隐私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3.话语交际风格的不同
陶德对普洛讲话的时候,无论是工作上的指令还是生活中的交流,陶德的讲话风格是典型的低语境风格,他对普洛讲话犀利中肯不带一点儿委婉修饰,均以直接简洁的语言呈现;而普洛与陶德谈工作的时候,却往往回避直接说“不”,而总是先给予肯定回答说“No problem”,然后再委婉地陈述困境,这种讲话方式明显地表现出一种高语境的特点,是典型的高语境风格。
(三)婚恋观念的差异
在陶德初次见到普洛时,陶德便意识到这份工作对于普洛而言多么重要,凭借这份工作,普洛能获得年薪五十万卢布的高额收入,这也是促成他顺利结婚的关键因素,也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新娘维米的父母才能对普洛给予赏识与认可,并允许他顺利迎娶星座运势恰好的新娘。因此,这份工作对于普洛和维米父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如今印度社会文化中包办婚姻依然盛行,社会阶层、种姓、门当户对和生辰八字的配合依然被重视。对于土生土长在美国—提倡自由恋爱的国家的陶德而言,这简直无法想象甚至难以接受。
每一种文化都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价值观。东西方家庭由于思想基础不同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东方家庭中的父母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孩子在家庭中处于服从与被动;而西方家庭中,家长认为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是独立的,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成员来对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给予其尊重。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家庭观念,在面对婚恋问题时,陶德和印度女孩亚莎思虑的因素大不一致。在电影情节中,陶德和印度女同事亚莎在出差期间发生了一段跨文化的异国恋情,这在亚莎看来是绝对不能公开的私情。因为亚莎四岁就被父母安排了娃娃亲,即使她并不爱那个男人。亚莎告诉陶德,印度普遍存在包办婚姻的情况,新人虽然婚前素未谋面,但是感情可以在婚后慢慢培养。对于陶德这样的美国人来说,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简直难以想象。因此,亚莎在跟陶德分手时显得很平静,未流露出争取权益的意愿。这反映出印度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的现状,要改善这种局面非常艰难。
(四)处事方式的不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电影中有一处情节,普洛自作主张将陶德带至一家传统家庭旅馆,因他认为那里阿吉阿姨的花园十分美丽,厨师也很出色,陶德在那里可避免孤单感。阿吉阿姨擅自做主帮助陶德熨烫内裤时,还反问他:“你的母亲不会帮你做这些吗?”这显示出印度强调的是集体主义,与美国重视个人主义不同。在印度,人们认为自己处于一个集体中,有义务相互支持,有责任插手他人的“私事”或自由。
三、冲突过后的跨文化适应
幸运的是,影片中陶德在面临了强烈的文化冲击之后,表现出了积极的调整态度,他很快就适应了印度文化,并经历了从“如鱼离水”到“如鱼得水”的转变。例如,陶德从一开始面对荷丽节遭遇时的惊奇,到之后的随即加入,与印度人通过鲜艳色彩的彩球进行相互攻击,尽管全身都被染色,但他却体验到从未有过的痛快和心灵释放。他将身体浸入圣河中洗涤,他内心忽然感受到印度的一切好似也并没有偏见意识里那么糟糕,尽管印度的许多方面稍显逊色,但他内心深处却感到无比轻松,于是他开始尝试转变为人处世的方式。首先,陶德转变了人际交往中与员工相处的方式与态度,他开始关注员工的喜好,并加入他们唱歌和跳舞的一系列活动。此外,他不再反对员工将家人的照片置于办公桌前,也不反对他们在自己的工位上供奉神灵,他允许员工穿着自由,穿个人喜爱的衣服。最终,陶德在印度的职场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同时也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所谓跨文化适应,是指旅居者选择以应对文化变化的方式。旅居者的应对机制包括学习具体的文化知识,采取不同于自己以往的交际方式,对于不熟悉的文化实践暂缓判断,或者退出跨文化交往。很显然,陶德在完成印度的工作之前根本没有退路,它无法在印度的跨文化交往中全身而退。实际上,陶德成功实现了跨文化适应,在于他运用了非常积极的应对策略,主要是两点,如下:
第一,他摒弃了本文化中心主义,不再排斥印度文化。他真正地“放下身段”,平等地看待印度的这种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于是从内心开始接纳印度这个国家的文化。虽然这是受到了在“山寨”麦当劳店里遇到的美国同胞对其的启发,但对他而言也并非无奈的权宜之计,他的这种做法更多的是认真思考、深入感受之后的欣然而真诚的选择。
第二,他极其注重学习,十分重视从零开始,积极学习印度文化知识,并灵活运用。他基于自身对印度文化的掌握,主动调整交际的方法和方式。这不仅体现在陶德在生活中的活学活用,还反映在工作中的践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除此之外,陶德还掌握了巧妙利用印度员工文化特点的方法,以此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四、如何看待文化冲突
(一)文化有差异,但无优劣
世界文化异彩纷呈,每个国家因历史、地理、思维和价值观的差异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它们共同组成了世界的多元文化。然而,不同的文化虽然有差异,却无高下之分,每种文化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都应受到尊重与理解。实现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秉承正确的态度,跨文化交际者应以平等姿态接触异国文化,进行语言及非语言交流,避免贬低对方文化,也不可盲目赞扬自身文化。
(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没有一种文化可以孤立存在,跨文化交际是有必要且十分重要的。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冲突和障碍,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开放积极的视角看待,梳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实现跨文化适应。尽管文化冲突难免存在,但若我们舍弃本文化中心思维,尊重异文化及其群体的文化表达,积极探索异文化,主动寻求并虚心接纳异文化成员的协助,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做积极调整,持续学习并运用新问题的处理方式,便可提升跨文化的沟通与适应力。任何人际关系和文化碰撞都具有互惠性,我们应当以包容的态度去适应各个方面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跨文化合作的顺利实现,共同将全球平等化的世界推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境界。
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电影《世界是平的》以小见大、反观现实,为我们更好地践行跨文化适应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借鉴的视角。从不同国家的文化冲突到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我们需要从思想的根源上认识,从心态的方面去真正改变,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陶德一样,平等看待、积极接纳与认真学习,如此方能实现从“如鱼离水”到“如鱼得水”的成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