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作者: 曾孜

外国文学作品发展迅猛,内容多元化,特色突出,部分作品凝结了本国的文化精华,且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男女平等和女性独立等思想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实现了广泛的渗透,很多文学作品是以女性为主体进行叙述和创作,并塑造出一个一个鲜活且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引导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女性在社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也能帮助国内读者们更好地了解国外的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深刻感受到作家们创作出的魅力而有个性的女性个体。本文以简·奥斯丁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为例,深入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

一、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价值分析

首先,小说的灵魂在于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的可阅读性由各种小说人物共同决定。在小说的创作中,故事的描述是其重要内容,但人物是故事的核心,如果人物的塑造不够丰满,故事也就很难焕发生机,整个故事的精彩程度也会有所欠缺。另外,人物是组成故事的重要部分,如果人物和故事不能良好匹配,那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很难通过人物形象理解到故事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也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小说的成功与否重要的检测标准就是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人物形象描写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引人入胜。

其次,在小说的创作中,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或对待社会的价值观念。作者加强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其思想就能充分表达。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描写的各种性格的女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思想,有些代表了抗争,有些代表了勇敢。作者对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的深入描写,能够刻画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人物的思想也会被更多的读者接受。因此,作者可以通过小说来更好地宣扬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

二、《傲慢与偏见》的相关概述

(一)作品的背景与简介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早期完成的小说,原名《最初的印象》。在作者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写作之后,作品最终完成。其父亲在读完作品之后非常激动,将作品交予当地的出版商帮助出版,但出版商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后来,简·奥斯丁开始修订《理性与感性》这部小说。1805年,她的父亲去世,她的母亲带着她和姐姐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在爱德华定居。在拥有了安静和稳定的创作环境之后,简·奥斯丁重新开始研究和修订《最初的印象》,并将其改名为《傲慢与偏见》。由此,这部巨著横空出世,并获得了各国读者的追捧。

《傲慢与偏见》主要描写了一位千金少女伊丽莎白,她在一次舞会中遇到了富豪达西,达西表现得非常傲慢,伊丽莎白也对达西一直存在着排斥的心理。后来,经过一番周折,伊丽莎白慢慢放下了对达西的偏见,达西也不再傲慢,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傲慢与偏见》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独立自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二)主要女性人物的形象分析

小说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代表了一种完美女性。伊丽莎白非常聪明,而且善解人意,思想有主见,也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对于爱情也会勇于追求。小说中的其他女性大都对帅气的达西献殷勤,但伊丽莎白不屑于这些行为。当她的姐姐生病时,她也会极力地挂念和帮助。因为初次见到达西时,他的傲慢无礼让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见,但经过后面的相处,伊丽莎白对达西消除了偏见,并由厌恶逐渐变成了尊敬。小说的前半段,伊丽莎白与一个军官在一起,但这个军官是一个骗子,欺骗她的感情,于是伊丽莎白果断地离开了他。在对不爱的男性对自己求爱时,伊丽莎白也会果断地拒绝。由此可见,伊丽莎白是一个独立的、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女性。

其他的女性形象也刻画得非常深刻,如简,她是伊丽莎白的姐姐,也是伊丽莎白最为亲近的人。在小说中,简是一个非常温柔大方而且单纯的女性,但相比较伊丽莎白,简缺乏一些自己的主见,非常容易感情用事。另外,简对宾利的情感不明显,最终导致与宾利分手。但分开后,简痛彻心扉,身体也每况愈下,最后在伊丽莎白的帮助之下与宾利走到了一起。

夏洛蒂是伊丽莎白的好朋友,她是一个较为现实的女人。她非常有头脑,而且非常聪明,在知道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爱之后,毅然决然地向柯林斯表白。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爱情,但夏洛蒂仍然选择和柯林斯在一起,主要是她自身条件不佳,只是想完成婚姻的形式。夏洛蒂对伊丽莎白说,她不是一个浪漫的女人,这也充分表现了她的人物形象特点。

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因为从小受到溺爱、娇生惯养,所以她放荡不羁,总是想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当莉迪亚知道伊丽莎白与军官断绝联系之后,便果断投入军官的怀抱;但军官是一个酒色之徒,追求的只是莉迪亚的肉体和美貌。不可思议的是,后来两个人竟然私奔了,而莉迪亚还在伊丽莎白和简面前炫耀自己。最终,两人婚后发生了无休止的争吵,婚姻破裂。

班纳特太太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她精于算计,只是想让自己的女儿们嫁入豪门。在她的世俗思想下,女儿们却都各自选择了自己的道路。班纳特太太喜欢让自己的女儿去参与一些高端的舞会,从而来挑选多金的女婿。如宾利邀请简去参加高端舞会,但那天下雨,她仍然让简去参加舞会,最终简生病住院,在家里调养了很久。这些行为都突出表现了班纳特太太的人物形象特征。

三、《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征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其反映的背景、主题等都有差异,但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和对作者主旨思想的分析都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我们对《傲慢与偏见》中的文字描写和思想感情表达等方面进行探索,可深入分析女性人物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价值。

(一)独立性特征

过去的社会中,女性作为作品中的表现个体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在作家的眼中也不够独立,很多女性作家也大多站在男性的角度去书写女性。所以,这样的作品往往过于世俗化,市场地位逐渐下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升,涌现了众多的优秀女性形象,外国的文学作品开始逐渐走入女性的内心和世界。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之中,作者往往抛弃了自己对女性人物的偏见,而把握了女性人物独立且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用细腻的手法来刻画理智聪明的伊丽莎白、轻狂的莉迪亚,以及贪婪的班纳特太太等,这些突出的特征使她们的形象跃然纸上,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如身临其境,也使整部小说随着这些人物命运的起伏而变得更加生动。在文学作品中,类似伊丽莎白这样的女性,不会为金钱所动,也不再一味地依附于男性;她们也许只是一部小说的配角,但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特点和丰满的形象,也可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情感世界和独一无二的道德品质。这些都展现出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立性特征。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虽然出身小镇,属于小地主家庭,但她没有继承自己母亲的虚荣心。她更加追求自由,追求自尊和自爱,更加骄傲。面对家庭条件优于自己的男主人公,她并没有轻易被打动,而是有自己的想法,独立且自由。虽然伊丽莎白和达西在物质条件方面存在差异,但他们在精神层面属于平等地位,这也体现了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立性特征。

(二)反抗性特征

外国文学发展迅速,不断革新和进步也是其文学的重要特征。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独立的表现。外国文学作品在不断打破常规,破除传统的发展模式,一直寻求着逐渐进步。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对比了传统的人物形象和反抗的人物形象。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如夏洛蒂便嫁给了柯林斯,这也是一种传统思想的体现;班纳特太太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入豪门,也是为了金钱和利益屈服于传统思想;莉迪亚的人物形象看似反叛大胆,但还是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这些女性形象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特征,但最终都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小说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则集智慧、美貌、自由、骄傲于一身,并不盲目地追求母亲和姐妹们对于爱情的观念,也不认可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而是用自己理智和成熟的思想去追求建立在爱情上的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在婚后也过得非常幸福,这些都是归因于二者对传统婚姻的反抗态度。伊丽莎白的形象非常鲜明,且个人也是有反抗性的。

在《傲慢与偏见》出版的同时代,社会中多流行一些感伤类的小说,这些小说内容非常矫揉造作,多是描写社会的不公平或者一些冗长的家长里短等;但《傲慢与偏见》则是作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素材描写了四段婚姻感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情观。《傲慢与偏见》广为流传的根源在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深层次挖掘,以伊丽莎白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外国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改变。社会不断发展,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都越来越强大,传统的顺从、卑微的女性形象逐渐变强,如《简·爱》《饥饿游戏》《岛》等,其中描写的女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个性鲜明,越来越强调自由、抗争、智慧、勇敢等,逐渐展现了英美等国家的主流文化。

(三)时代性特征

“时代性特征”是指外国文学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更加追随时代所反映的背景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多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突出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下的一些细节,显露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社会现状等。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所处的便是一个乡村的生活圈,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女性人物更加看重物质追求,表现为对金钱和地位的执着,婚姻方面更加重视门当户对,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虽然小说中描写了伊丽莎白这样独立自主的女性,但是其他女性形象大多追随时代的特点,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小说所创作的时代是一个男女地位不平等的时代,小说也通过伊丽莎白的抗争而显得独立自主的性格更加可贵。由此可知,外国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描写,更多的是追随时代的特征,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四)能力性特征

目前,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已经着重于描写率性、智慧、独立等能力性的女性形象,这些也是外国文学作品对个性解放思想运动的一致性体现。另外,现在的文学作品更加追求男女平等,传统女性的柔弱形象得以充分改变,能力性女性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突出,很多女性逐渐展现出强健的外在身体力量和内在的刚强性格。

(五)其他特征

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形象都表现出了强大的自我意识,但有些女性可能在时代的变化下不断磨平了自我意识,也有的女性保持着自我意识,最终变得强大。例如,夏洛蒂的自我意识在残酷的外在社会影响下逐渐变得消沉,最终任人摆布,没有摆脱枯燥无味的婚姻关系,并最终走向黑暗。相对来说,伊丽莎白坚持自我,特立独行,并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终改变了对达西的偏见,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并在这种意识之下接受社会的改变。

个性鲜明也是众多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征,这些女主人公往往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对于爱情和婚姻等有着自己的看法。例如,伊丽莎白在小说中坚持自我并不断提升自我,非常勇敢和自由,不会被传统和社会所捆绑,勇敢地追求幸福,掌控自己的命运。读者也能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看到男女平等的重要意义。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通过鲜明的女性形象描写也呼吁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很多女性人物形象占据了重要地位,女性的独立和平等也逐渐成为众多作者文学创作的着力点。本文以《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了外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女性地位的变化,了解到外国文学作品中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和女性个体的描写。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独立性、反抗性、时代性、能力性等特征,这些也是时代特征的缩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