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岛

作者: 江心岛

1. 发呆的人

他每天都会出现在江心岛上。

他从哪里来的?每天离开岛上去了哪里?没有谁知道。

他是一个沉默的人。岛上书房的沙沙有几次请他喝茶,想跟他攀谈一下,他嗯嗯啊啊地回应,把茶喝了,但沙沙最终也没听明白他说了什么。

他是长头发的男人,他的长头发不太像那些艺术家刻意留长的,更像野地里的草木随便长的。但看上去又不像是个流浪者,他的衣服和伸出的手指都是干净的,手指甲很长,也是干净的。沙沙留意到了这些细节,在心里暂时只能把他归为身份不明者一类。

他来岛上做什么呢?好像也没做什么。沙沙曾悄悄跟在后面观察他。发现他在江边石栏旁坐下,发一会呆;在小花园的石头上坐下,发一会呆;也在书房靠边的位子坐下,发一会呆……沙沙便用铅笔在留言本上随手画了几笔,勾勒出一个长发男人的脸型,在旁边潦草地写下:发呆的人。

这个发呆的男人在离开前,也会在留言本上写下几行字。

沙沙仔细研究过,不是很明白这些文字的意思。

比如,今天他留下的文字是这样:

白鹭鸟3只,麻雀7只,栀子花421朵,读书人15位。2019年5月28日

很像一个流水账单。每天都一样,变化的只是不同的动物、植物或物体名称,当然,数字每天也不尽相同,有时还会写上气温或者下雨刮风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呢?沙沙一开始感到好奇,后来,已习以为常。不过,每天收拾留言本时,她还会瞄上一眼。

2. 鸟人

每天第一个进书房的读者大多是那位退休老人王易容,早上8点30分书房门一打开,他就会来,而且风雨无阻。他一直读的是《峡江地方志》,还不停地用笔做记录。沙沙觉得他是书房最勤快的读者。

但今天还有比王易容更早到的读者。沙沙8点15分来书房,就有人在门口等着了。远远地看见,他伸长脖子透过门缝往里看,这人的身子有点躬着。沙沙脑子里突然切换成了江边临水驻足的一只长颈水鸟,她常看到这样的水鸟,数量往往只有一两只,腿很细长,脖颈细长,喙也细长……她不忍心去惊动,只是静静地欣赏水里的影子,感到很美,甚至是一种孤独略带点忧伤的美。

沙沙第一眼见到这个人的时候就联想到了长颈水鸟,后来越看越像。沙沙打开书房门上的锁,招呼他进来:“虽然还未到时间,还是请先进来吧。”他笑笑说:“要找一本书看。”沙沙听到他的声音,马上又想到了一种鸟的声音,低低的,哑哑的,像从喉咙底部发出来的。沙沙打开灯的开关,陪他到书架旁边去找。真巧,很快就找到了,是一本《鸟的故事》。沙沙忙着在几分钟内做好清洁整理,在吧台后坐下。她看见那人躬着腰在最右边角落位子上埋头阅读,真正是埋着头,头低得快贴近桌面了。

沙沙送过去一杯新沏的红茶,他抬起头,有点受惊的样子,显然他是读得太专注了。他从喉咙里挤出点声音,像是“谢谢”,但有点含混。沙沙马上转身离开,不想再打扰他。

沙沙习惯性地在留言本上画了一幅简笔速写,特征太鲜明了,草草几条弯弯的细长的线条,就完成了。旁边写上:鸟人。

王易容准时在8点30分到了,轻轻走到沙沙身边,低声说:“沙沙早,今天还有人比我早啊?明天开始有三天我不来书房,在做一件事,几天后你就知道了。”沙沙望望王易容:“这么神秘啊?是有好事吧?”王易容笑而不答,向后面的书架走去。

“发呆的人”走进来了,还是坐在靠边的位子上发呆。发了一会呆,就出去了。在留言本上留下两行字:

睡莲9朵,蝴蝶18只,蜜蜂5只,蚊子4只……

后面的那个字像鸟,但比常写的字要复杂,笔画弯弯绕绕,像画出来的,沙沙第一感觉这还是个“鸟”字。咦,奇怪!鸟只有1只,最后的时间是2030年5月29日。怎么是2030年,是未来时间?

读者有进有出,一如往常。有朋友来找沙沙商量明天晚上办“民谣之夜”的事,沙沙跟书房服务员阿芳交代了两句,就跟朋友去了小会客室。

“鸟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沙沙回到书房,他已不在。在他坐过的位子上,翻开留言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小页纸,“我的父母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祖父祖母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他们是自然死亡吗?是死于一场山火还是谋杀?我在《鸟的故事》里读到了过去的家和曾经的鸟类生活,好像又回到了我的前身,重新见到那些死去的亡灵,多么开心啊,在丛林里我们唱啊跳啊!其实,我们并没有消失,我们在那里找回了所有鸟类和人类的记忆,也找回了我本来的名字:鸟人。

沙沙真不敢相信有这样奇异的事,也为自己那幅人物速写取的名字吃惊。

晚上,沙沙专门去请教了研究古文字的书法家黄三木。三木先生说:“‘发呆的人’写的那个字是‘鸟’字,是一种‘鸟虫篆’书体。”

3. 蓝

天空是蓝的。江水是蓝的。路边蓝色的花也开了。

她在这样蓝色的早晨走进了书房。跟上次一样,依然一袭蓝色的连衣裙,蓝色的布包,蓝色的布鞋。沙沙主动迎上去,轻轻叫一声:“蓝!”她快活地挽住沙沙:“想我没有?”

其实,这才是她第二次来书房。第一次是上一个周日早上,是两个人结伴来的,都是蓝裙子、蓝布包、蓝布鞋。当时沙沙冲口而出:“姐妹花啊!”她竖起一根手指贴着嘴唇:“错,女儿!”沙沙马上改为幽默口吻:“哦,青出于蓝。”

沙沙再看女儿,个头略高一点,发辫上跳动着一只蓝色蝴蝶。女儿俏皮地嘟着嘴:“姐姐,是看我老了。”沙沙笑了:“我见证了奇迹!”

沙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和她女儿,并且在心里把她叫作“蓝”,把女儿唤作“青”。

蓝已找到一本书坐下。沙沙端一杯柠檬水过去,蓝晃晃那本书的封面:《蓝色地带》。

沙沙读过这本美国人丹·比特纳写的书,他把世界上长寿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区称为“蓝色地带”,他还通过长期调查总结出了人长寿的“九大秘诀”。

蓝低低地说:“我想策划一个蓝岛计划。”

“蓝岛?”

“没错!”

不一会,过去的老同事现在的区块链公司老总阿D带着他宝贝儿子到了。他专程从G城开车过来。昨晚阿D在电话里说要响应沙沙书房轮值掌柜行动计划,同时考察沙沙书房是怎样活下来的。

见了面,寒暄后,阿D说:“你忙你的,我和小D做我们的掌柜。”沙沙调侃道:“我虽穷,你父子俩的中午饭还是要管的,盒饭哦!”

中午,沙沙也留下蓝,一块吃叫外卖送的盒饭,她迫切地想听到“蓝岛计划”。

小D像个小大人,一本正经地问沙沙:“沙沙阿姨,我想知道书房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沙沙愣住了,这孩子太厉害了。沙沙不知怎么回答他,便笑笑:“阿姨是语文老师教的数学,有人说我办这个书房是不是脑子进了水。”

“阿姨,这可不行。书房应当有个定位和模式,这样吧,我回去替你写一份书房运营计划书。”

沙沙惊叹:“不得了啊,D总,将门虎子!”

阿D听了,面露得意之色,但他还是忍住了,换成认真态度:“沙沙,是要谋划一下。”

蓝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听,微微地笑。沙沙怕怠慢了蓝,转头问她:“亲爱的,你的计划呢?”

“嗯,还没想好呢。我在回想刚才读的那本书。沙沙,你信九大秘诀吗?你觉得哪一条最重要?”

沙沙说:“我嘛,很好奇全球四个蓝色地带,竟然有三个是在岛上。我最喜欢秘诀一:随心而动。你呢?”

“我啊,我想为你的蓝岛加点蓝。我喜欢秘诀四:生命的葡萄。秘诀七:归属感,还有秘诀九:完美的社团。对了,还有秘诀八:爱心第一!刚才我突发奇想,想编一个现代室内剧,嗯,名字嘛,就叫蓝岛精灵!”

阿D和小D都转头望向蓝,小D冒出一句:“阿姨,你好可爱!”……

傍晚,沙沙送走阿D父子,一个人回到书房坐下,感到一种疲惫感随着渐浓的夜色袭来。想到小D说的话,觉得自己真有点弱智,再想想蓝,又感觉到自己有点苍老。

咦,那个“发呆的人”今天会写下什么呢?找到那个留言本,翻到新的一页:

杜英花,白,17;凰凰木花,红,2;灰背鸽,6;蜗牛,8;黑蚂蚁,304;……蓝青蛙,1。

似乎比往常写得多,记满了一整页纸。读到最后的蓝青蛙,沙沙身体的某个部位被刺痛了一下,她想起来可能是饿了。

沙沙离开书房,沿着花园旁的小径,慢慢走上小岛通向城市的大桥。她走得要比往常慢许多,一会儿想到蓝青蛙,真有蓝色的青蛙吗?一会又想起中午蓝跟她两个人环岛散步时念的诗,蓝的声音真好听,温婉而清甜:

“在最蓝的蓝岛上闭上眼,看见你坐在一滴水珠上……”

4. 王易容

沙沙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从五十年前寄来的。

信是从书房门前的红色邮筒里取的。这个红色邮筒一周只打开一次。起初与邮局商量设立这个邮筒,是考虑为仍然喜欢写信交流的人提供便利,同时也作为岛上倡导慢生活的一个符号化标志。实际上,投信的人已经很少了。

信封已经泛黄,贴的是“全国山河一片红”8分邮票,收件人地址:峡江县洲心人民公社江心岛书房收,寄件人地址:内详。字迹是那样熟悉,怎么可能?沙沙不自觉地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信的内容写在一片画着横线的纸上。只有几行字:

梦中的女孩:

相信你会收到我的信,相信在江心岛上会有一个蓝色书房,你坐在那里读书。

1969年6月1日

笔架荒山下

信里并没有留下写信人的姓名,沙沙从字迹已经确认了写信人。

是的,一定是的!妈妈!而妈妈却在一年前猝然离去,已经永远无法去向妈妈验证,也无从知道这封信后面的来龙去脉。笔架荒山下,荒山下……记得妈妈说过,当年她初中未毕业就由G城来到峡江县下乡做插队知青。沙沙曾经问妈妈:“都干些什么活?”“砍树,学大寨造梯田。”再问,妈妈不想多说,眼里已泪水模糊。

这封信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为什么现在才出现在红色邮筒里?这些都超出了沙沙的认知能力,其中的神秘玄奥像今早岛上弥漫的雾霾,越来越浓,渐渐把江面、天空和江心岛变成了模糊一片……

王易容提着一个沉重的行李箱进了书房。走到沙沙面前,他悄悄地说:“我带来了,送给书房。”

“什么?”沙沙感到诧异。

王易容打开行李箱,搬出一个长方形的纸箱,再从纸箱里取出一摞木刻版线装书。

“这是先人传下来的。我思来想去,这些堆在我乡下老家也没什么用处。这两天我回了趟老家,把这些古书找出来,赠送给书房,这里才是最适合的地方。”

“王叔,太珍贵了,我不敢接受啊!”

“我和家里人也商量过了,他们一致同意我的决定。沙沙你就别推辞了。”

“哇,我们一定把它珍藏好。”

沙沙找来书房的几个合作小伙伴,专门商量这件事。最后形成了三点共同意见:一是郑重地给王易容发一个书房收藏证;二是专门准备好一个恒温抽湿的收藏间;三是请专业人士鉴定整理这套古书。

当天下午,沙沙请来市文史学会的专家老朱,人称大胡子老朱。他的大胡子留得有型有款,跟他的学问一样颇有家学渊源,听说他的曾祖父是清朝末代榜眼。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了:这是一部清代乾隆年间四书五经刻本,最有意思的是书中有许多蝇头小楷批注。

沙沙好奇地问:“都写了什么?”

“洋洋大观啊!就我粗粗阅览,有两个人的手笔。一个严肃庄重,是对书中文句内容的阐释解读,也涉及义理辞章,显然是个饱学之士。另一个活泼有趣,但读来又有诸多不解处,记了不少峡江上沙洲的情状和天气变化,还有些个人的心情,有点像文艺青年。”

“你看这段:江心浮沙渐隆,塞船无数,与汝戏耍沙渚,薄暮夕照,如梦幻中人。念江中游鱼寂然自在,而人世桑田、白驹飞鸿,他日魂归何处?”

上一篇: 一瓢
下一篇: 墙的另一块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