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理论阐释
作者: 侯璐璐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音乐学习与实践的核心课程之一。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可以强化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推动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音乐学习与实践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反应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即兴伴奏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分析旋律、和声、节奏,进而以钢琴为工具,实时编织出与主旋律相得益彰的伴奏,这一过程无疑锤炼了学生的即兴反应与音乐创新能力。此外,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音乐教育的桥梁和纽带,紧密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它同时也是连接钢琴教学与声乐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伴奏技巧和声乐表演的整体艺术效果。更进一步地说,即兴伴奏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与审美能力,使其在音乐的海洋中更自由地遨游,感受音乐的美妙与深邃。因此,可以说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推动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学内容和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相关教学理论基础
(一)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相关界定
钢琴即兴伴奏,是指在无预先准备的情况下,伴奏者根据给定的旋律或主题,即刻创作出与之相和谐的钢琴伴奏。它要求伴奏者不仅具备扎实的钢琴基础,还需拥有敏锐的和声感觉、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它是在一定的音乐理论和技巧支撑下的创造性活动,常用于声乐、器乐独奏的现场伴奏以及音乐创作、教学等领域,是音乐表演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伴奏和即兴创作能力。这需要学生很好地掌握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键盘技巧、伴奏知识加以实践运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大量的实践,让学生能够根据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即兴编配出恰当的钢琴伴奏。其次,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学生需要结合歌曲风格特点准确地捕捉旋律的情感色彩,通过恰当的和声布局与节奏设计,营造出与歌曲相呼应的音乐氛围。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现场应变能力。在实际的演出或应用中,即兴伴奏者需要与演唱者、演奏者紧密配合以呈现完美的音乐效果。教学中可通过模拟表演、协作练习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1.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调式、和声布局等,演奏技能包含触键方式、力度控制、节奏把握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对给定的旋律或和声框架进行快速反应,为即兴创作与伴奏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撑。此外还需培养学生对音高、音色、音强的敏锐感知,以便在即兴伴奏时能够准确捕捉旋律的变化,做出恰当反应。
2.不同风格音乐的即兴伴奏实践
即兴伴奏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伴奏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必须涵盖多种音乐风格的实践训练。无论是古典音乐的庄重典雅,还是流行音乐的自由奔放,抑或是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都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感知、体会、模仿。学生应学会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伴奏织体。例如:在古典音乐中可能需要运用丰富的和声变化和复杂的节奏型来营造庄重典雅的氛围;在流行音乐中,则可能需要借助简洁明快的和弦进行以及富有动感的节奏来衬托旋律的流畅与自由。
3.情感表达与创作培养
即兴伴奏不仅是一项艺术技能,还是一种艺术创作。学生不仅需要熟练的音乐理论与技巧运用能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下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以不断探索新的和声组合、节奏型、音色变化。此外,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内涵,伴奏者需要结合以上技能将这些内容传递给听众,因而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挖掘音乐作品的深层情感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方法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过于抽象,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即兴伴奏的精髓;纯粹的实践练习又可能缺乏深度和系统性,难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因此,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在理论方面,教师应系统讲授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曲式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钢琴伴奏知识体系,并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为即兴伴奏提供理论支撑。此外,对于钢琴的弹奏技巧、伴奏织体等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也应作为理论进行专题讲解,为后续的实践练习打下基础。在实践方面,教师应根据理论和技能学习相关进度安排大量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在实际弹奏中掌握即兴伴奏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曲目应涵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不同难度,以满足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作为即兴理论学习的延伸与反向推导学习过程,钢琴即兴创作对于学生完整、充分地掌握知识体系也尤为重要。在整个创作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纠偏改错、提升水平。在考核方式方面,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应将每学期教授的知识点如和声布局、旋律加花、织体应用、双音学习、前奏与尾声部分等内容进行单独赋分,以现场抽取作品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展示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这样既能够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又能够考查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以后的教学重难点设置留下宝贵资料。
2.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首先,数字化音乐技术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使用音乐制作软件、数字音频工作站等工具,教师可以轻松地进行音乐编辑、和声分析、节奏制作等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学习体验,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自主练习和创作,提升自己的即兴伴奏能力。其次,网络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拓展空间。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件、教案、练习曲目等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音乐动态和即兴伴奏技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最后,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通过使用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地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设备还可以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奏视频和音频,为后续的自我评估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思政教育融入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的理论路径
(一)通过即兴伴奏传承民族文化
1.民族音乐元素的应用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存在的基础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寄托着深厚的民族情思。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民族音乐元素向学生传递民族情感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是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具体手法可从三个层次展开。首先是理论层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如在民族音乐的伴奏中可让学生尝试根据和声布局将大小调体系的琶音调整为五声音阶,以增加音乐的民族化倾向,让作品更能体现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其次是实践层面,教师要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集中课时分类讲解,让学生在不同类别中感受不同理论的差异化应用,以提升实践能力。最后是创作层面,难以下手是众多即兴伴奏学习者的共同问题。教学中发现,在特定和声布局下进行五声音阶的旋律创作,对于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上手,届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技术程度进行作品展示,既可增强学生的自信,也可让大家相互借鉴不断促进,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2.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
在本科阶段的学习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因可以很好地融入学生生活而颇受学生关注,因而可从学生兴趣出发,利用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起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习作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文化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表演实践中可以组织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的即兴伴奏比赛、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教研活动可邀请一些民族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民间艺人来校进行讲座指导和文化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精神内核。
3.经典音乐作品的分析
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历经时间的考验,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在文化舞台上保有鲜活的生命力。不论是传统的经典还是现代的经典,犹如一颗颗明珠在当今音乐舞台上熠熠生辉。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学习知古通今,唱古诗今,意义非凡。因此,即兴伴奏教学必须利用好这些经典作品,让学生从文化、技巧、理论多方面展开学习、讨论,并应用在实践中以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解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表演能力。
(二)通过即兴伴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音乐作品传递正能量
音乐作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载体,也是不同时代社会文化的反映。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选择贴合时代精神的具有正能量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在无形中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选取一些歌颂祖国、赞美英雄、弘扬正义的音乐作品进行即兴伴奏训练,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英雄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音乐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音乐人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和一定的表演技巧,更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教师要通过作品背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音乐行为对社会的影响。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即兴伴奏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音乐的力量和社会的温暖。
3.音乐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凝聚全社会共识的精神基础。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音乐表演与创作中,通过音乐的形式来传递和弘扬这些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音乐创作主体竞赛。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还能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现力。
(三)通过即兴伴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中,集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则更进一步,它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作品。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表现,还要关注小组的整体表现,这就需要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此,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2.音乐作品中的协作精神解读
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团队协作的结果。从创作到演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人员的紧密配合和协作。在钢琴即兴伴奏中,这种协作精神体现得尤为明显。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背后往往有着无数次的排练和磨合,伴奏者需要与主唱或主奏者保持密切的默契和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的音乐效果,这就需要伴奏者具备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情感和风格,为整个表演增色添彩。教师深刻解读音乐作品中的协作精神,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理解团队协作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和重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