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路径探析

作者: 俞欢

摘 要:高校作为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提高这一工作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建设的重要问题。主旋律影视作品凭借引领主流价值、构建思想观念、创新宣传形式的功能与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之间存在高度的耦合关系和逻辑自洽。基于此,本文从影视作品、学校层面和学生主体三个维度,探索将主旋律影视作品更好地融入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以此提升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成效。

关键词:主旋律;影视作品;宣传思想工作;高校

一、现阶段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时代背景的严峻性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改革、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国际国内的形势日益复杂,给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带来严重的挑战。对于国内的宣传思想工作而言,西方文化势力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不断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给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文化霸权问题错综复杂又变化多端,亟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各种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去中心化、影像化、图片化、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伴随着随性而开放的表达以及大量又隐秘的渗透,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话语权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主体:高校学生的特殊性

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样面临着尖锐复杂的形势。高校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与学生相关的思想、学习、生活问题相互交织,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隐患,一旦没有妥善解决,就很容易被敌对分子和外部不良势力利用,引发宣传思想工作的风险。

高校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是重点目标和重要主体。[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于高校而言,宣传思想工作在于培育理想信念坚定、涵养爱国情怀的时代新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找到适合高校学生宣传思想的工作方法,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至关重要。

(三)客体:工作方法的单一化

党和国家针对组织领导、工作队伍、思政课建设、网宣能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仍需要高校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中精准定位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另外,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理论灌输形式单一、工作队伍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手段相对陈旧,思想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够显著,从而造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工作队伍尚未形成宣传合力,突出表现为部分宣传工作人员的能力跟不上发展趋势,无法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大宣传”的思想格局尚未树立。[3]在当前复杂的宣传工作中,相关工作队伍需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自身本领。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战线正本清源的任务取得重大成效,现在进入了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主旋律影视作品以视频的方式,立体化地呈现宣传思想内容,加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切实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主旋律影视作品主流价值引领的功能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要前提是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各种途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旋律影视作品以主流价值为出发点,以思想内涵为着力点,以思想政治育人为落脚点,在情感价值渗透中凸显以人为本、教化育人、共情润心。新时代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致力于发掘主流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事迹,对其做出新的诠释,切实达到价值引领目的。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类影视作品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让观众对党史有了基本了解,强化了观众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传播了正确的价值观。主旋律影视作品始终将家国情怀放在首位,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汇聚正能量,彰显主流价值引领的责任与担当。

(二)主旋律影视作品具有构建思想观念的功能

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是主流价值与视觉艺术的结合体,又具备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兼具休闲功能、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最重要的是,主旋律影视作品传播和建构思想观念的形式都是潜移默化的,用艺术的手法传播社会道德规范,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观影娱乐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4]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这一功能,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多元化思路,有利于实现宣传思想的教育性。

《觉醒年代》呈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主旋律影视作品通过图像、影音、文字、物品等多种复合教育元素来宣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吸引、影响进而教化广大人民群众。《觉醒年代》的热播,“破圈”地赢得了青年观众的青睐,引发了青年观众的共鸣,是一次对以往红色经典剧的创新与突破。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

思政课堂和宣传平台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因为长期受到以教为本理念的影响,授课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对思政课缺乏学习热情。宣传平台也多以文字为主,宣传效果不佳。因此,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融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凭借感染性极强的视听方式,增强育人效果。

以“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以单元剧的形式,由具体故事到整体格局,由个人情感到家国情怀,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家乡巨变、传承父辈精神,再现了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展现了艰苦奋斗、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群像。作为国产影视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主旋律影视作品承载着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肩负着建构、宣传国家形象的重任。

三、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路径

如何将主旋律影视作品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如何将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资源,如何实现人才培养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深入探索的重要任务。

(一)影视作品:注重价值输出,加强理论阐释

主旋律影视作品应该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注重细节阐释,寻找青年与主旋律之间的契合点,关注青年思维方式,充分发挥主观情感渲染的作用,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反映现实生活,诠释主流思想。高校也要注意适度和平衡的原则,即注重价值输出既要吸引观众,又要不过于浮夸,在情感表达中突出其价值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5]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师生。所以,影视作品的创作应注意理论基础,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用艺术手法阐释思想理论。

(二)学校层面: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宣传平台

思政课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渠道。高校可以利用主旋律影视作品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库,在课堂前或课中引入主旋律影视片段,或使用翻转课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转变学生对传统思政教学模式“枯燥”的印象,提高学生接受程度,从而发挥影视作品的价值引领功能。还可以加强与电影机构的合作,在校园官网线上引进《夺冠》《八佰》《长津湖》等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线上教育课程,供师生免费下载观看。

高校还可以开设“影视资源线上思政教育平台”,以贴切新时代青年群体对学习渠道创新的需求,开展网络学习活动,辅以线下课程思政以及思政课支撑学生理论体系的建构,强化思政教育教学效益。

(三)学生主体:激发理论学习动力,提升影视鉴赏能力

主旋律影视作品深受学生群体的喜爱,其故事情节或人物塑造能激发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某一理论观点的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是培养正确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前提之一,而只有高效率的主动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从学习中汲取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影视鉴赏能力,既有利于充分发挥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有利于端正大学生对待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态度。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的提升可以帮助其自觉筛选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和规避其他影视作品中传递的不良影响,也能够提升群体自身对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发自内心地认可主旋律影视作品所弘扬的优秀文化,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品质,从而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静静,王百玲,陈琳.大宣传观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3(15):205-207.

[2] 王利花.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前进,2023(2):63-64.

[3] 丘文福.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效能提升路径[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40(6):626-630.

[4] 杜芳.中国主旋律影视剧表达主流意识形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5] 石玲玉.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