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数字时代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 闫祯
摘 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图书馆成为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图书馆通过数字化保存、开放共享、在线展示等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机遇。数字时代图书馆在面临数字化鸿沟、数字资产管理等诸多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数字化创新、国际交流前景广阔等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其次探讨了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了数字化保存与档案建设、开放共享与在线展示、文化教育与数字化创新、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策略,以期为数字时代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字时代;图书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传统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对于维护国家文化自信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数字时代图书馆在实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亟须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文化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其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可能性。首先,数字化技术使得传统文化资料得以数字化保存,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永久性记录,这种数字化保存不仅能够保护传统文化资料免受时间和环境的侵蚀,还能够通过数字化档案的复制和备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所带来的威胁。其次,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传统文化资料的可访问性和可传播性,用户通过数字图书馆等在线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种便捷的访问方式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1]最后,数字化技术还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对传统文化资料进行数字化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这种数字化的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还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引导人们的思想道德、规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和衰退的风险,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再次,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各界团结合作,从而推动社会稳定发展。最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资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创意潜力,通过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的良性循环。[2]
三、数字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时代图书馆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机遇。第一,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面临着数字化鸿沟的挑战,即使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也存在着许多人无法享受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情况,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图书馆在全面普及数字化资源方面面临着困难。第二,图书馆在数字资产的长期保存和管理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数字资产的长期保存和管理涉及数字化技术、存储设备、版权法律等多方面问题,特别是在图书馆需要保护和保存大量数字化文化遗产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字资产的长期保存和管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数字时代图书馆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图书馆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服务能力,拓展数字资源的范围,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图书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开展合作,可以共享数字化资源和技术经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3]
四、数字时代图书馆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实施开放共享与在线展示
首先,图书馆对数字化的文化资源进行开放与共享,不仅能够向公众提供便捷的访问渠道,还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举办在线展览、数字化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进来,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种开放共享和在线展示的方式使得传统文化资源能够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分享,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其次,开放共享与在线展示能够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用户通过图书馆提供的在线平台,可以轻松地浏览、学习和分享传统文化资源,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这种互动式的展示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形成传统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4]最后,开放共享和在线展示有助于打破传统文化的地域局限性,促进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还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优化数字化保存与档案建设
其一,数字化档案通过网络平台等方式向公众开放,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传统文化资源,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另外,数字化保存还提供了便捷的数据检索和管理方式,使用户能够更加高效地查找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其二,数字化档案的建设不仅仅是单一的转化过程,还包括对数字化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更新,这些工作为传统文化的长期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数字化保存与档案建设是数字时代图书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数字化技术,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料的永久性保存、便捷访问和高效管理,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文化教育与数字化创新
首先,图书馆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开发并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产品和服务,以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些文化教育产品不仅包括数字化文化教材和课程,还包括数字展览、虚拟实景体验等形式,能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地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其次,数字化创新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图书馆可以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互动性强的体验。例如,用户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传承意识。最后,文化教育与数字化创新相辅相成,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通过数字化的教育产品和创新技术,不仅能够加深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还能够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5]
(四)坚持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其一,图书馆制定长期规划,明确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标、路径和措施,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长期规划还能够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数字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持。其二,可持续发展是数字时代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重要目标之一,图书馆需要注重平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资源和技术,努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创新能力,确保图书馆能够持续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五)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上,还涉及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动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互鉴与共同发展,实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共同繁荣。第一,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紧密,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还可以减少误解和偏见,促进文明互鉴和共同发展。第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途径,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发展。[6]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也为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激发创新思维,又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文化创意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还能够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国家间的友谊与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时代,图书馆承载着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笔者对数字时代图书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挑战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数字化保存、开放共享、文化教育与创新以及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策略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数字时代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相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必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叶静.新时代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索[J].大观(论坛),2024(1):113-115.
[2] 张锐.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全媒体融合传承与发展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9):114-116.
[3] 申佳美子,杜裕民.文化生态视域下皖东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3):72-76.
[4] 邱庆蓉.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文化学刊,2021(10):182-185.
[5] 宁勇.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古籍整理与保护[J].办公室业务,2021(15):178-179.
[6] 郭佳.浅析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科技风,202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