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体绘本结构及趣味研究

作者: 梁小雨

摘 要:本文从儿童立体绘本的结构及其趣味性出发,分析现阶段立体绘本的相关案例,归纳立体绘本的几种典型结构类型及其在空间、装帧、感官上的趣味性,为立体绘本的设计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以此促进儿童立体绘本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立体绘本;结构;趣味研究

立体绘本最早出现可以追溯至13世纪英国修士马修·派瑞斯首创的一本运用转盘结构的书籍。18世纪,人们对儿童教育态度发生转变,寓教于乐理念开始兴起,立体绘本逐渐在儿童图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长久的发展,现今的立体绘本已和最初的形式有了较大的差异,在结构、种类、装帧、材料和题材上都有所突破,已成为儿童早期阅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读屏时代”纸质化书籍逐渐被取代的大背景下,立体绘本作为纸质书籍的形式之一,近几年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得益于国家对文化的大力扶植以及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立体绘本是一种创新型的文化产品,能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学习和了解文化;在娱乐方面老少皆宜,极具趣味性;在艺术上,立体绘本富有设计感及美感,具备收藏价值;在教育上,立体绘本寓教于乐,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及创造力;在亲子关系上,儿童与家长共同完成的立体绘本阅读,成为家长与儿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桥梁。

一、立体绘本的结构

早期的立体绘本结构较为简单,如今立体绘本的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及趣味化的特点。常见的立体绘本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基于“手动式”的翻拉结构、基于“自动性”弹起趣味的跳立结构、基于“空间感”组成的多层结构和“综合性”的组合结构类型。

(一)“手动式”翻拉结构

翻拉结构较为简单,也是在儿童立体绘本中常出现的一种。其中又可以分为翻动结构、拉条结构和转轮结构三种。

翻动结构(flap)即一侧被固定,另一侧可以翻动。读者通过翻动,打开表层纸张,看到新的页面,从而产生揭开谜底、找到隐藏信息的效果。一般翻开后的表里层分别为外部与内部、表象与真相、图片与文字说明、线索与谜底这种关系。这种结构有时候会单独出现,有时候会和其他结构相结合。

拉条结构(pull-tab)是指在页面上设置拉杆或拉环,让读者通过拉动来触发一些结构运动,使立体元素得以展现。这种结构通过拉动触发,增加了阅读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常见的拉条结构有拉条控制平行翻页结构、拉条控制滑动结构、拉条带动旋转结构等。

转轮结构(wheel),理论上这是最早出现的立体书结构,可以分为固定层和转动层两个层次。转动层为转轮本身,固定层是其转动的根基,转动层的圆心作为支点灵活固定在上面。有时转动层之上会增加一层挡板,从而实现转动间的层次互换。

(二)“自动性”跳立结构

跳立结构的英文“pop-up”原为棒球运动中的内野飞球,意为突然跳起。这种结构的立体书得名于书本在打开的瞬间,书页会带动结构自动弹起。大部分跳立结构不需要额外的手动翻开,一般在打开的同时产生立体的效果,当读者翻页时,它们会突然展开,给人以惊喜和视觉震撼,其中以平行折线结构和相交折线结构最为典型。[1]

平行折线结构(parallel fold),基础页面上粘贴页面粘贴处的折叠线与中心折线互相平行。在打开书籍的同时,结构逐渐立体,结构有水平方向及高度上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无变化。

相交折线结构(V-fold),和平行折线结构相对。在这个结构中,基础页面和粘贴页面粘贴处的折线与中心折线成角度,且折线相交于中心折线之上,折痕呈V字形,所以又称V形折。在打开书籍时,结构也有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很多时候作为背景的结构,也常与其他结构组合,用于表现复杂的场景。

(三)“空间感”多层结构

多层结构主要通过镂空和纸张间的间距打造景深,从而产生空间上的距离感。其展开方式类似手风琴,通过多层纸张的镂空,打造一个有层次的空间,读者在观察时可通过不断调整视线看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四)“综合性”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是综合性的,是将平行折线、相交折线、转轮、拉条、翻页等结构进行反复叠加,通过设计和重组,使原本基础的结构变得有趣且丰富的一种结构。市面上大多数立体绘本不是仅使用单一的结构,而是使用多种结构。这样的组合结构更为复杂,可玩性和趣味性更强,工艺难度更大。立体绘本是图与内容的结合,在结构的加持下,立体绘本才能与常规书籍区分开来。富有趣味并不断发展的立体结构,是立体绘本发展之基础。

二、立体绘本的趣味

立体绘本的趣味是多元的,在时间、空间、装帧和感官上都能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一)“身临其境”的时空趣味

立体绘本的空间叙事,是通过纸张的材质和结构的组合产生空间感,打造立体的、有宽度与深度的视觉效果。立体绘本打破了纸张的二维空间,读者在打开书籍时,在翻阅间感受书本从扁平到立体的变化,读者与绘本会产生互动,拉近了书籍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立体绘本的空间结构多样,新的结构和组合结构也一直在演变之中。从立体绘本阅读时书籍打开的角度进行区分,整体上可分为90°、180°和360°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立体书门类。[2]

90°正面展示的立体绘本,视觉效果最好时是打开两页的夹角为90°,读者一般从正面单一角度进行阅读。书籍的立体效果主要体现在空间的纵深感,虽层次较多,但每层之间相对平行。这种类型的书最典型的是隧道书和剧场书。隧道书(tunnel book)源于1843年英国出版的一本纪念伦敦泰晤士隧道开通的书,因为书的形象看起来与隧道十分相像,所以被称为“隧道书”,又被称为“手风琴书”,这种类型的书籍是将镂空的画面分层排列,创建出一种前后错落的立体视觉效果。剧场书(theatre book),是由纸张组合出多层幕布或场景层次的效果,类似于剧场的舞台。部分剧场书甚至有可以换幕的景片、角色纸偶以及故事剧本等配件,让读者沉浸在剧本里。这种剧场式的立体绘本,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十分流行,非常适合表现话剧或歌剧每一幕的剧情,类似于中国的皮影戏。剧场书和隧道书类似,也是通过平行层次展现空间感,如《艾特熊和赛娜鼠》。剧场书细分又可以分为“场景式剧场书”和“模型式剧场书”。

180°平摊展示的立体书是现在最为常见且流行的立体书样式,这一类立体书籍可以完全平摊于桌面,和常规书籍的阅读形式一致,180°平摊时能展现出最完美的效果。这类书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跳立书,其特点在于打开书就会立即弹出立体结构,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除此之外,翻翻书也较为典型,普及性极高。翻翻书(lift-the-flap),是1765年英国人罗伯特·雪尔首创的概念。他将“翻页”的趣味与拼图乐趣结合,带入童书领域。翻翻书的结构较为基础,只要分别翻动不同部位的页面,便可组成新的图像或揭开新的内容。跳立书(pop-up book),是1932年美国蓝丝带出版社为迪斯尼制作第一本立体绘本时首创的概念。当读者平摊书页时,书中的立体模型便会自动弹出,构成丰富多彩的三维场景。跳立书是现代立体绘本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到现在“pop-up”在英文中仍是立体绘本的代名词,跳立书集互动、游戏和知识于一体,是最典型的立体绘本类型。随着设计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主题和内容丰富的弹起式立体书籍,它们不仅题材众多,还包括了各种复杂的立体结构,可以完成立体、旋转、变化、抽拉等各种变换,并且还在不断发展。

360°全景展示的立体书也是现在非常常见的一种立体绘本形式。常规书籍在翻阅时,一般跨页间的角度不会超过180°,要想达到360°,就需要同时打开多个页面首尾相接,形成环绕,使读者能全角度进行阅读。读者在感受书籍立体变化的同时,也感受空间上及时间上的转化,比如房间的差异以及四季的更迭。较为典型的全景展示立体书有旋转木马书和娃屋书两个类型。旋转木马书(carousel),因其可以360°展开,且扇形的空间层次错落,像旋转木马一样而得名。旋转木马书的每一面场景都是有剧场框的场景,利用外宽内窄的三角形剧场结构创作出深邃的立体透视效果,以“六星旋转木马书”最为常见。《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其代表作品。娃屋书型立体绘本(dollhouse)得名于书籍打开后会变成一个场景或室内的造型,像娃娃的屋子一般,故选择娃屋作为名字。较常见的娃屋绘本是内页被一个十字形结构分成四部分,每部分都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立体空间,不像旋转木马书中的场景那样比较封闭,还可以动手拉动其中的机关,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二)“艺术美感”的装帧趣味

立体绘本除了具备丰富多样的结构趣味,在装帧上也极具魅力。市面上现阶段可见的立体绘本的结构以蝴蝶页为主。蝴蝶页形式的重复可以组成蝴蝶装、经折装乃至一纸化装帧,而这些正是现阶段立体绘本常见的装帧形式。

蝴蝶装是立体绘本最常见的装帧形式,不用缝线,页面两两相贴,只用黏合剂装订。蝴蝶装可以完全展开的特性,适用于相册、画册及儿童绘本这类以图为主的书籍;双层的设计,使蝴蝶装更为坚固,能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也保障了部分结构的镂空和剪裁。

经折装的立体绘本,其立体结构的部分和蝴蝶装类似,在向内折叠的页面间设计立体结构,但其趣味之处在于经折装立体绘本可以一次性全部展开,同时表现多个画面,这种效果可以展示额外的绘本故事中时间上的联系。如《小熊维尼和一些蜜蜂》。

一纸化地图式立体绘本是对蝴蝶装及经折装立体绘本的再一次延展,其装帧方式不再局限于单页,而是可以同时展现高度空间以及纵向、横向上的整体效果。书本打开后仿佛展开了一个地图或者大型的场景,十分震撼。这类型的立体绘本往往会和一些大型IP合作,表现该IP中整体世界观、地理概况及主要建筑,比如《哈利·波特》《权力的游戏》等立体绘本。[3]

(三)“感受互通”的感官趣味

人的认知不是通过单一的形式完成的,而是需要多种感官的复合。在“读屏时代”下,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籍的区别在于纸质书只有视觉媒介,而电子书多了触觉乃至听觉嗅觉上的互动。立体绘本则是能传递复合型感知的重要媒介。

现在的立体绘本在视觉上,除了简单的色彩和图画,还可以通过立体的结构及特殊的工艺打造视错觉,产生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在触觉上,纸张厚度的变化带来手指翻阅时不同的质感,布料、丝线、塑料、金属、皮毛等增添了立体绘本在阅读上的趣味性;在嗅觉上,书籍本身的油墨气息和创作者选择的特殊工艺及材料所带来的独特气味,是任何电子显示器难以模拟的;在听觉上,读者翻动时带动的结构变化而产生声音,还有加入的特殊芯片可以发出特定的声音。立体绘本不仅是绘本故事、插图和立体结构的组合,也是眼、耳、鼻、手等诸多感官的融合,赋予了绘本更多的趣味及可能。儿童在绘本阅读中可以全方位地感悟,以玩耍的方式快乐学习,并从中收获成长。

三、结 语

立体绘本作为现在独特的一种书籍形式,近年来愈发受到出版社及读者的关注和青睐。它不仅是形式上的独特,同时还是精神上的,它的艺术性及形式美感是常规书籍及电子屏幕难以替代的。立体绘本的趣味不仅在结构及材质上,还在眼、耳、鼻、舌、身、意多层感受的组合上。而感官之外,立体绘本所具备的互动趣味,也是成人和儿童间沟通的桥梁。亲子间共同探索一本立体绘本,也可加深彼此间的关系,儿童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娱乐、交流、思考、感悟。

研究立体绘本,感悟立体绘本的结构和形式美感,探索立体绘本的趣味性,用立体绘本的手段寓教于乐,能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学习知识,提升动手及思考的能力。

(湖北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 叶玲红,左昕彤.立体童书中的形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4):230-236.

[2] 岳向辉.立体书的“生存之道”[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8.

[3] 孙雨婷.立体书的互动阅读建构:叙事·游戏·空间[J].中国出版,2020(20):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