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钰琳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音乐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更能够帮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本能。因此,本文就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于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和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探析,旨在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体态律动;中学音乐教学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的概述

(一)体态律动的基本内涵

体态律动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中最重要的核心理念。[1]体态律动是将人的身体动作和情感有机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带有节奏感的音乐内容和动作,将音乐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聆听到音乐时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体态律动教学法运用到具体课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四个领域

体态律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地表现才能焕发它应有的生命力。笔者尝试从体态律动的步态和动作、空间感知、时间感知、力量元素等方面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进行概述,尽可能清晰地展示体态律动的本质特征。

1.体态律动的步态和动作

(1)步态。体态律动中最基本的四种步态包括踏步、奔跑、连步跳、跑跳。比如教师在教授《义勇军进行曲》时,在导入环节邀请听课专家一起随着音乐踏步前进,这种方式不仅调动了课堂氛围,也为学生学习新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教师在开课之前播放《兔子舞》,学生随着音乐前后跳,使他们的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此举能够在音乐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2)动作。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与体操,在动作的专业性方面要求没有那么高。体态律动主要强调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去表达音乐节奏、音乐元素,将身体、音乐、情感融合在一起,师生在“动”的过程中快乐学习。比如在学习《桔梗谣》这首歌曲时,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就知道这是一首朝鲜族民歌,教师在教授歌曲的时候就可以教学生几个朝鲜族舞蹈的动作,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和旋律风格。

2.体态律动的空间感知

生物学将人体空间分为低部空间、中部空间和高部空间。教师在为学生展示音高的不同位置时,应根据音乐要素的特点来进行合理应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以协调或独立的方式使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随意组合增强身体对音乐各元素之间的表现能力。[2]

3.体态律动的时间感知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肢体动作与音符时值之间的关系就会让课程变得浅显易懂。比如在讲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用肢体动作的快慢表示音符的长短,可以通过晃动身体的频率向学生展示音符的时值。

4.体态律动的力量元素

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力度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不同。音乐声响比较强的时候,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绪情感,反之会表现出一种低落的情绪情感。比如用揉搓废纸的方式去表达音乐强弱,学生会随着音乐渐强用力揉搓废纸,当音乐变弱则展开揉搓的废纸。

二、体态律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艺术要成为必修课,不再是兴趣课。新课标的颁布意味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才能。体态律动教学法也与新课标的课程性质相契合。

(一)审美性

“以美育人”是我国的重要教育方针,教学的过程要符合以美育人的音乐本质,帮助学生塑造成真善美统一的人。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注重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熏陶。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走进鲜活的课堂,把沉闷的音符转化为跳动的旋律,将舞步和手部动作融入音乐课堂,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情感体验,促进师生共同学习进步。

(二)情感性

音乐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去表达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含义,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三)实践性

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这是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体态律动展现音乐元素,表达音乐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四)创造性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应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本能。

(五)人文性

教师在传承音乐文化时,借助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3]

三、体态律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笔者发现,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上不肯表现。这是因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都发生变化,从情感外露转变为情感内隐,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不如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音乐表演和即兴创作,自由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4]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中学音乐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学习者”。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师也应该在学习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音乐教师要将新课标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不仅要增强自身对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还要具备跨学科融合性思考的敏锐洞察力,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要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人民教师应该将自己视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5]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互动式的教学能力。中学音乐课堂不如小学音乐课堂活泼有趣,教师需要将体态律动融入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我,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把课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生动的音乐舞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形成热烈的师生互动氛围。[6]

四、体态律动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提示中讲道:“应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如通过随乐律动、模唱音乐主题、试奏音乐片段等方式加深对音乐的体验。”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音乐课教学类型,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自发地去组织精彩的音乐教学互动,通过肢体动作自由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笔者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歌唱课中进行教学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实践中的可行之处。

(一)借助体态律动进行课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一个好的导入活动能让音乐课堂生机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各种有趣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整个课堂氛围将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音乐活动。

(二)借助体态律动进行发声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正处在变声期,在音乐课中进行发声训练至关重要,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巧,提升歌唱能力,又能让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发声,保护嗓子不受到伤害。

1.声乐练习与体态律动

教师将发声练习与体态律动相结合会比单纯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效果更好。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小圈,一边围着小圈行走一边进行发声练习,然后双手拍打节拍,节拍的速度随着练习内容不断变化。教师要做好示范,为了防止学生在绕圈行走时发生节拍混乱,要统一学生的步伐和节拍,使学生的步伐与声乐练习保持一致。体态律动的学习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学会的,教师要耐心指导和纠正学生律动,让体态律动的融入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和更具吸引力。

2.气息控制与体态律动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总是气息不足,一个完整的乐句还没结束就换气了,断句的位置不对就使歌曲的演唱缺乏完整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气息,笔者在气息练习课例设计中加入了体态律动,比如练习长呼长吸时,带领学生做起势和野马分鬃两个动作,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气息的运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让练习过于枯燥,也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三)借助体态律动进行歌唱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1.体态律动与节奏感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教师借助节奏和律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人音版八年级下册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时,让学生通过抱着娃娃的方式感受摇摆的节奏,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2.体态律动与情感表达

新课程强调了可以运用模唱、手势辅助、声部叠加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积累与他人合作歌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只注重歌曲的流畅性而忽视情感表达,并且表现形式过于单一。演唱者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符合歌曲情感的肢体动作,就能增强表达效果,也使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比如教唱《隐形的翅膀》时,可以加入一些手势动作,唱到“我知道”时双手放在胸前,再用右手伸出食指指向头的位置;唱到“我一直有双”时双手放在胸前,再伸出食指表示数字一,从胸前划至两边;唱到“隐形的翅膀”时,双手拇指勾在一起表示翅膀,并做出翅膀扇动的样子。

五、结 语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实用性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精神是相契合的,由此得出该教学法适合中学音乐教学,满足了现阶段对核心音乐素养的要求。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将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应用到音乐课堂,让律动和音乐紧密相连,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

(喀什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 王韵.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武汉:江汉大学,2021.

[3] 王菁菁.“音”你而动: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2):148-150.

[4] 程婷.论体态律动在中学唱歌课堂中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下),2018(7):36.

[5] 马树泓.体态律动在初中音乐歌唱课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2.

[6] 华梦秋.论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