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路径研究

作者: 孙晓露 任海波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路径研究0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为例,分析美育课程现状及课程意义,阐述无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审美意蕴和时代价值,并提出无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的路径,以期为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化、推进与革新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径参考。

关键词:无锡红色文化资源;美育课程;五年制高职;课程思政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纳入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阶段。”[1]2023年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也强调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美育与思政教育目标一致,都是“大思政”育人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无锡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将无锡红色文化资源和美育课程结合,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了解国情、党史,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推动美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

一、《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美育课程现状

及问题分析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国家规划教材,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编写,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以中外经典名作为切入点,教授学生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3]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课程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的五年制教学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队伍薄弱,整体思政水平有限,未形成系统教研团队和教研室;二是教学形式单一,以课本教授为主,缺乏“第二课堂”资源建设,缺少跨学科合作;三是校园美育文化薄弱,缺少对美育氛围的营造;四是未联合校外如博物馆、社区等多方资源力量共育。

二、无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思政

建设的审美意蕴和时代价值

(一)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感受铸魂育魄之崇高美,绘制民族复兴篇章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民族精神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的“强心剂”,学习红色文化,学生不仅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感受铸魂育魄之崇高,更能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截至2023年,无锡市已建成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5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地市级56家、县市区级83家,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领航作用。作为五年制高职教材,《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的内容离不开铸魂育魄之崇高美。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绘画内容时,可以介绍画家徐悲鸿在抗日战争中创作的《田横五百士》,歌颂战士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要充分挖掘、传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让那些激励人心的革命故事与那些充满力量的美术作品联结起来,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

(二)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体会锐意进取之激情美,解锁时代发展密码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先辈们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斗争智慧,是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精神指南。师生体会到其中的锐意进取之激情美,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战略定力。例如在教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中国近现代美术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1951年江苏泰县姜堰小学全校师生向全国中小学发出倡议“省下买糖果的钱,捐款买来一架‘中国儿童号’飞机”的故事。这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历史,珍惜我国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三)守护红色文化资源,追求理想信念之美,构筑共同精神家园

守护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更是构筑我们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崇高的事业,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程,承载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信念,凝聚了民族的力量和智慧。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教育和启迪的作用,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例如在学习《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中国雕塑作品时,可以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主题雕塑《旗帜》《英雄就义》等红色雕塑作品,让珍贵的雕塑作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老一辈与新一代的桥梁,引导五年制高职学生追求理想信念之美,感受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力量,在共同的精神家园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既而自觉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一项神圣的使命,构筑起坚实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无锡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

高职美育课程路径

(一)以红色文化资源浸润教师队伍,树立新时代美育“风向标”

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是关键因素。《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指出:“以美育浸润教师,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提升全员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此中的教师应该包括各专业教师、各管理岗行政人员、校领导等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美育。首先,学校应定期开展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包括校领导、校内行政人员等参加红色文化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教授、学习红色文化的历史知识、教育价值、教学方法等内容,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红色文化研究,引导教师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强化教师的美育意识和学科融合意识,充分调动校内教师的美育力量,实现全方位美育。其次,重点培养美育专业教师。尤其发挥美育名师、名师工作室的示范作用,构建名师和骨干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鼓励美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发跨学科的教育项目,多角度解读和传达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打磨教学技巧和教学内容,参加全国艺术教育类专业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与全国美育教师同台竞技,精进专业。最后,获得多方支持和资源共享。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组织协同,成立相关工作组,为美育和红色文化资源融合提供组织保障,构建有效保护和激励美育教师的评价机制。同时,建立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库,促进资源共享,帮助教师丰富课程内容。积极推动校际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美育的经验。建立反馈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二)以红色文化资源浸润美育教学,下好新时代美育“先手棋”

在进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时,无锡相关五年制高职以当地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抓手,专门设立章节或课程资源包介绍无锡红色文化资源,教学时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刻感受、鉴赏在此背景下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和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了解无锡的红色文化。1.加强实践探究,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无锡的红色文化遗址,如新四军纪念馆等,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锻炼其艺术实践能力。2.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合作和分析典型案例,结合美育教学目标既讲解艺术表现技巧,又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让美术和语文、历史、音乐巧妙融合,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引入无锡张泾诸巷的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为背景知识,再深入介绍绘画大师吴冠中在此背景下毅然决然探索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创作出了《长江三峡》《北国风光》等绘画作品。在欣赏作品时,可以将歌曲《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带动课堂氛围,课程结束后让学生撰写绘画作品鉴赏短文、创作艺术绘画作品等。3.注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包含无锡红色文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虚拟现实体验、在线视频讲座、互动式电子书籍等。例如线下带领学生参观无锡博物院常设展览《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学习中国书法艺术时,带领学生去无锡市美术馆参观每年一度的“七一”书法展;在欣赏梅里古镇红色影厅的互动式时光屏幕时,可以配上无锡籍音乐家王莘创作的金曲《歌唱祖国》。

(三)以红色文化资源浸润校园美育,打好新时代美育“持久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环境中融入无锡红色文化元素,如雕塑、壁画、标语等。在校园的公共区域设置专门的红色文化墙,展示无锡红色文化的图片、文字介绍和历史资料,内容可以包括荣氏家族旧迹、江阴黄山炮台旧址等。根据《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内容,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举办以无锡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术展览,让学生在策展、布展、看展中了解无锡红色文化。2.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定期举办校园红色文化艺术节,包括红色电影展映、戏剧表演、诗歌朗诵、音乐会等活动,可以配备“学生导览员”;开设红色文化主题的美育工作坊,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鼓励学生成立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3.注重规范文化建设。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中,学校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红色文化的学习与传播。

(四)以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多方共建,谱写新时代美育“新篇章”

学校可以联合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社区等,共同打造合作项目,共同策划和实施以无锡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育项目,邀请艺术家或手工艺人进校园,鼓励学生和社区居民共同开发创意产品。共建红色文化项目,与各类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研学旅行。学校还可以结合社区资源,与社区共同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例如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参加无锡市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承办的红色之旅研学、无锡市五爱小学参加“陆定一祖居”研学活动等,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可以成立由学生和社区居民组成的红色文化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策划与实施,同时在校园内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项目基金:2024年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级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五年制高职美育课程实现路径研究”(C2024001)。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4).

[2] 宋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以“民间美术”公共艺术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6):84-87,96.

[3]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发展研究所.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