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中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作者: 张鹓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中的问题与优化对策0

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资源正成为高校师生阅读资源利用的主体。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内容和方式,分析了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数字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呈现出来的数字化形式信息资源,具有易查阅、易存储、易共享等特点,也称为电子资源或电子信息资源。[1]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源的保障中心,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推广数字资源不仅有助于发挥数字资源自身的价值,还有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满足高校师生多元化需求,提高师生信息检索能力和数字资源使用效率。[2]鉴于此,笔者针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内容和方式

(一)数字资源推广内容

一是推介高校图书馆所拥有或合作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例如向工程技术学科师生推介自然科学类资源,向历史文物学科师生推介古籍数据库,向文化艺术类学科师生推介人文社科类资源。按照资源语种的差别,数字资源分为中文资源、外文资源、中外文兼有的综合资源。

二是基于重要节日、活动等对宣传教育内容进行推介。例如在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推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党史系列文献。

三是推介本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每所学校都有独具特色的历史、传承和办学理念,向师生推介本校特色资源,不仅可以激发师生的荣誉感,使他们更加坚定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还能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四是推介数字资源检索、管理和利用工具。例如推介NoteExpress、EndNote等文献检索与管理工具,便于师生更加高效地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

(二)数字资源推广方式

一是推文推广。利用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平台发布推文,介绍被推广的数字资源内容、使用方法,附上资源链接,吸引师生关注和使用数字资源。

二是讲座推广。举办专题讲座推介数字资源。例如为帮助毕业季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举办论文写作相关的主题讲座;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举办信息素养公开课等。

三是竞赛推广。利用数字阅读相关的竞赛活动推广数字资源。例如在世界读书日举办数字阅读竞赛活动,推介电子图书、分享阅读经验。

四是合作推广。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教务处、二级学院合作,形成推广网络,利用这些部门的影响力提高数字资源在师生中的关注度。[3]此外,馆际合作、与数据库提供商合作等,也是重要的合作推广方式。

五是培训推广。不同于讲座推广聚焦某个主题或专题,培训推广更注重素养培训,通常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例如讲解文献检索技巧、利用数字资源完成论文写作等。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不能充分满足需求,供需存在错配现象

第一,数字资源种类齐全、规模够大,是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条件。不同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拥有量上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字资源十分丰富,另一些高校图书馆因为数字资源建设经费有限,拥有的数字资源数据库较少,甚至没有外文数据库,难以充分满足用户需求。[4]第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集中在通用性的综合型数据库上,因为用户较多,易于得到用户的关注。一些偏冷门的学科,因为用户少,所以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没有数据库或虽有少量数字资源但长期不更新。第三,许多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上存在明显重叠现象。例如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购买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超星电子图书等中文数据库以及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外文数据库。第四,不重视特色资源建设。一些高校图书馆虽然自建数据库,但规模较小,缺乏深加工和整合处理,没有形成特色资源库。第五,在数字资源利用条件上存在不足。例如一些高校学生宿舍不能连 接Wi-Fi,在一定限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数字资源的利用。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在规划、建设数字资源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存在供需错配现象,并且没有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缺乏资源整合。

(二)推广方式方法较为单调,对用户吸引力不足

首先,高校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推广方式主要为推文推广、讲座推广、竞赛推广、合作推广、培训推广等,这些推广方式的反复使用会让用户失去新鲜感,难以继续吸引用户关注。还有些高校图书馆仍在采用传统纸质图书推广模式,例如张贴海报、发放纸质通知、在图书馆内摆放易拉宝等,这些推广方式覆盖范围有限,只能让部分用户知晓和利用。其次,推广主要集中在新生季、毕业季和特定时间段(例如世界读书日前后),其他时间很少开展推广活动,缺乏连续性宣传,推广的系统性和力度不够。再次,推广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不同的学院、学科、专业等对群体进行细分,推广的内容大都属于通用的普遍性资源,缺乏时尚特色,导致用户兴趣下降。最后,推广过程中用户参与少,缺乏互动性。推文推广式的宣传一般是单向性的,极少关注用户反馈。

(三)推广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推广效果不够理想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既可以在线上推广,又可以在线下推广,因为线下推广覆盖面窄,所以线上推广成为主要推广模式。线上推广主要依靠微信、微博、网站和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是高校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平台,除了提供借阅、查询等基本功能,还方便图书馆发布公告、推介资源、推送活动信息等。微博仅次于微信,是人们发布信息和讨论的平台,部分高校图书馆会采用微博推介数字资源,但大都更新不及时,平台使用率较低。门户网站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操作比微信、微博等复杂,网站的用户也少。短视频平台中抖音使用率较高,然而很少有高校图书馆通过抖音推广数字资源。不难看出,可供高校图书馆选择的数字资源推广平台较多,但获得高效利用的不多,这反映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另外,平台推介还存在推文枯燥、互动少、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

(四)推广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推广能力有所欠缺

师生使用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馆员熟悉传统纸质图书的线下推广模式,不擅长开展数字资源的线上推广活动。线上推广需掌握互联网平台的操作和维护技能,但馆员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培训,业务能力有所欠缺。线上推广还要有专人经常在线解答用户的各种问题,如果图书馆没有指定专人负责,就会影响线上互动效果。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专门成立数字资源推广机构,负责线上服务的人员多为临时安排,必然影响数字资源的推广效果。

(五)推广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难以做到持续改进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广大多为阶段性活动,活动结束即完成任务,缺乏完善的活动效果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推广活动的追踪测评机制,难以对活动的经验和不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也无法客观地分析用户行为,甚至不能及时对用户的疑惑和问题做出反馈,简单的印象式评价无益于全面、客观地掌握活动成效。试想对数字资源的使用数量、频次及活动成本、收益等数据都不大清楚,又如何可靠地评价活动成果,而没有严谨的评价,就无法持续改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无法做到优化、积累经验。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资源建设,寻求合作共赢

做好数字资源推广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具备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数字资源馆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增加数字资源的采购量。加大采购量并不意味着盲目投入,而且需要持续投入,同时不断维护和更新。为了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数字资源建设的规划工作,围绕高校学科建设和师生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笔者建议高校图书馆成立数字资源馆藏规划部,安排专人对现有数字资源种类、数量规模、利用情况等进行评价,评估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是否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然后有计划地补短板、强重点,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建设。面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则要推动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然而,馆际间的资源随意互借可能会陷入知识产权保护“陷阱”中,笔者建议参照医保采购谈判案例,组建高校图书馆联盟,由联盟牵头与数据库商谈判,这样可以争取到比单独一家高校图书馆更低的采购价,相应地减轻了高校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负担。

(二)关注用户需求,丰富推广方式

高校图书馆虽然为推广数字资源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与预期相差较大,究其原因,推广的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为供需之间信息不对称,图书馆并不真正清楚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图书馆应重视用户调研,把握用户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广数字资源。做调研可以结合推文反馈,例如在推文下面附上调查问卷。任何学校都有不同的用户群体,例如新生、毕业生、教师,以及不同学院、学科、专业等,故应对用户群体进行精准分层。区分用户群体后,再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按需推广。例如向低年级本科生推介学习型数据库,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助其提升专业技能;向高年级本科生推介应用型数据库和文献管理工具,帮助他们利用好图书馆数字资源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向研究生推介学科专题数据库,帮助他们做好学科开题、立项,便于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向教师推介科研型数据库,助其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和学术创新。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丰富推广方式,既要重视线上宣传,又要多举办线下活动,尤其要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多发“校园福利”,让推广活动更接地气。

(三)重视平台建设,拓宽推广渠道

互联网平台是数字资源推广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些平台扩大影响力和改善推广效果。微信、微博、门户网站都是数字资源推广的重要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既可以为用户提供数字资源,又可以实现供需实时互动,了解用户需求和兴趣。微博是人们发布信息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不如微信,但作为面向公众发布信息的平台,微博可以成为高校图书馆推介数字资源的重要窗口。门户网站是官方发声的主渠道,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平台建设不是一次性装修,需要专业团队维护和管理,定期更新,实时互动和解答问题。维持平台良好运转,除了人力投入,还需要资金投入。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高校图书馆应与平台达成互惠互利合作,例如用图书馆宣传平台换取平台对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的优惠。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推广能力

数字资源的应用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馆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纸质图书的服务技能,还需具备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和推广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数据库管理等基本技能。高校图书馆馆员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适应数字时代图书馆发展要求,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对馆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将馆员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图书馆还应通过完善制度提高馆员服务水平,例如建立量化指标评价体系,对馆员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考核服务绩效,做到奖优罚劣,以此促进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提升。因为高校学科、专业多,馆员难以掌握所有门类的学科知识,所以笔者建议图书馆与各学院协商,按照院系学科或专业情况设置学科馆员,其主要职能是将图书馆服务与学科联系起来,加强图书馆与用户互动,从而提高数字资源推广能力。

(五)完善评价机制,实现持续优化

对数字资源推广的进展、效果进行跟踪和测评,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找出不足,进而调整优化。对待数字资源推广的每一次活动,高校图书馆应像建立设备台账那样建立活动档案,记录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开展时间、目标群体、推广方式、参与推广人员、实际效果等内容,以此作为推广效果评价的依据。高校图书馆应建立推广效果的测评体系,将发文数量、活动频次、资金投入以及数字资源检索、下载、转发数量等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同时纳入用户感受、意见等定性资料,对数字资源推广活动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指导和优化后续推广活动,达到数字资源推广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目的。

四、结 语

针对数字资源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供需错配、推广方式单调、平台建设滞后、推广能力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丰富推广方式、重视平台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评价机制等对策,以保障数字资源推广效果。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 戴靖桐.上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3.

[2] 毛叶凤.新建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推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文化产业,2023(10):124-126.

[3] 宁银鹤,吴芳.职业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案例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3):35-37,63.

[4] 李君燕.地方应用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以九所入选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