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杨彬
摘 要:目前,文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特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立以来,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投入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活动形式,正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本文深入分析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文化志愿服务的发展经验,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文化志愿服务;现状;对策;延安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许多活跃在城乡基层的文化志愿者应运而生,他们在传播先进文化思想、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制定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对文化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单位、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等概念进行了明确规定。2019年,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延安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民风民俗淳朴、自然风光壮美雄奇、文化底蕴丰厚独特。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延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延安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特色民俗文化至关重要。近年来,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效管理文化志愿者、建立特色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是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路径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拓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提升文化志愿服务质量和范围,成为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延安市大力倡导和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成立了多个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全民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目前,延安市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正规化、常态化,各个部门和社会组织都积极参与其中。
(一)队伍建设情况
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延安市成立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章程》,明确了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总基调,坚持“依法组建、科学管理,自愿参与、义务服务,指导协调、分级管理,公益服务、就近服务”的原则。经过精心筹备,2016年6月22日,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市群众艺术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安排各种活动,负责招募志愿者、工作人员等具体事宜。
总队目前有舞蹈分队、音乐分队、戏剧表演分队、摄影分队和美术分队,还有富县、洛川、黄陵、黄龙4支县级分队,至今已有730多名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和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年龄在18至65周岁之间。他们热心公益文化事业,自愿从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全心全意为延安市文化建设出力添彩。
(二)活动开展情况
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从成立至今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依据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积极组织调动各分队业务骨干及文化志愿者,用诗歌朗诵、经典诵读、音乐舞蹈、小戏小品、文化技能培训、农业科技推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产业”形式,持续性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据统计,延安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国家级项目,打造“红色文化进景区”“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共开展文化志愿活动237场(不包括疫情三年),义务服务13万余人次,将精彩的文化活动和文艺节目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2016年11月,总队组织文化志愿者奔赴两川(宜川县、延川县),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免费培训,举办书法讲座、笔会等,培训书法爱好者500余人次。2017年,总队组织开展了“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服务行动,延长、延川、宜川三县的30余位文化志愿者积极参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秧歌、舞蹈、道情、绘画、书法、壶口斗鼓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是延安市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总队聘请9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文化学者、美术干部、农业科技志愿者组成小分队,深入偏远贫困县宜川县的集义镇崖底村,开展科技宣传、文化扶贫活动,并为当地村民绘制大型墙画,美化村容村貌,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加油鼓劲。2021年,总队还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文化到基层”文化下乡系列活动,为老百姓送上了一道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此外,延安文化志愿者还特别注重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坚持用文化的春雨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播撒文化艺术的种子,为学校美育添砖加瓦。总队组织音乐分队志愿者走进延安新区第一小学,帮助学校组建了少儿合唱团,并持续义务授课230余小时,志愿老师从呼吸发声的方法、演唱吐字的技能,到合唱的形式与技巧,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和培训,既培育了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团队精神,又激发了孩子们对音乐艺术的热情。2019年,总队在创新实验小学四年级9班、10班,举办了文化志愿培训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了为期一年的少儿合唱、少儿绘画课程。2021年,总队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分别在黄陵、黄龙、洛川、富县、延川、吴起6个有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县展开试点行动,21名“圆梦工程”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当地文化能人为乡村的师生们打开了一扇窗、点亮了一束光。
二、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比其他类型的志愿服务,文化志愿服务尚属新兴的志愿事业,在全国范围内都起步较晚,延安市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在组织方式、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等方面存在尚待整改的问题。
(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固化
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根据市民的文化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目前,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市民的多元化需求。
原因大概有三:其一,组织机制相对单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组织,缺乏灵活性,这限制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其二,组织和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对专业化、市场化的组织和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做到科学规范管理;其三,文化志愿服务虽然是一项公益性的活动,但其组织和运作模式仍需运用市场化思维,即需要同时考虑文化需求和服务效益,而现实中,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恰恰缺乏这样的考量,导致相关工作难以实现满足市民需求和提高服务效益的双重目标,志愿服务工作缺乏高质量发展的延展性。
(二)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文化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取决于志愿者队伍的素质和数量。目前,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还存在志愿者数量不足、技能培训不够、服务意识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同时,文化志愿服务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来确保其顺利发展和实施,这就需要一支有情怀、懂业务、善管理的组织管理队伍。目前延安市十分缺乏这方面人才,致使组织和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和监督不够规范和科学,难以有效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招募机制不够科学。志愿者招募缺乏必要的条件和素质要求,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标准化。二是培训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培训和管理机制,导致志愿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服务工作。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激励机制相对薄弱,尚无专项经费,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靠挤占文化主管部门或基层主办单位的日常经费来维持,志愿者个人收益较少,有时甚至连个人保险也难以落实,导致志愿者对此项事业难以保持长久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策略
(一)构建合理有序的机制
第一,应放宽文化志愿服务机构的社团登记准入标准,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入社会服务行列。第二,应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政策,吸引广大志愿者踊跃参加。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志愿服务时长、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等指标,实施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如发放志愿服务证书、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免费游览景区、优先购买景区门票等,以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第三,可以组织志愿者团建活动、社交活动等,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创新文化志愿服务模式
创新是文化志愿服务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在保证基本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首先要增加专业分队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对象和渠道,以满足百姓文化需求为目的,吸引社会各界积极举办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其次应打造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务,比如“延安娃娃绘本计划”“民歌大舞台·想唱你就来”等,努力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延安故事;再次,要发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的作用,在保证基本文化服务的同时,适时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群众满意度;最后要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文化”等新型模式和多元内容,提高文化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与知名度。
(三)拓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拓宽招募渠道是拓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途径。目前,延安市建立了一些招募渠道,如志愿服务网、高校、社区等,但是仍然不够充分和广泛。因此,延安市需要继续拓宽招募渠道,如开展宣传活动、与当地媒体合作、开通志愿服务热线等,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文化志愿服务队伍。
首先要优先发展学校招募,志愿服务总队应与当地的大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发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其次要重点加强社区招募,利用社区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日等机会,向社区居民宣传文化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招募志愿者加入队伍;最后要拓宽网络招募渠道,在网络上发布招募信息,利用好微信群、中国志愿服务网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宣传是招募志愿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志愿服务队伍质量和素质的关键。延安市可以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宣传活动、与当地媒体合作等方式,增加志愿服务的曝光率和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加入队伍。一方面要加大面对面宣传力度。以举办宣传活动、招募会等方式,向志愿者介绍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内容、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现场互动交流,了解志愿者的情况,进行初步筛选。另一方面要增加线上宣传方式。管理人员在网络平台发布招募信息、制作招募视频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文化志愿服务工作。
(四)加强志愿者管理和培训
一方面,要建章立制,加强志愿者管理工作。建立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对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培训情况、服务记录等进行管理,及时掌握志愿者的状态和服务情况,为后续服务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建立标准化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包括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激励、退出等方面,确保文化志愿活动有序、规范、安全、高效地开展。
另一方面,要实施多样化、专业化的志愿者培训。培训是提高志愿服务队伍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志愿者培训应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实际需要制定多样化的培训计划,包括社会公益知识、心理健康、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还应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志愿者的学习效果。根据文化志愿服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对志愿者进行基本文化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和基本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
四、结 语
文化志愿服务是在中国长期的文化传统和志愿服务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公益活动形式。在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文化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投入也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公益活动形式,可以助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同时,文化志愿服务也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实践形式,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项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
参考文献
[1] 曹庆华,梁世甲.广西“三馆一站”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研究[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5):61-67.
[2] 方文.文化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以中山市为例[J].文化月刊,2021(2):120-121.
[3] 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与对策:基于文化志愿服务的思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5):16-18.
[4] 文军,敖淑凤.从碎片化到整合化:志愿服务本土实践路径探索:以无锡市X区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2,22(3):5-12.
[5] 徐虹.对文化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J].参花(上),2020(9):125-126.
[6] 张笑玉.对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J].今古文创,2020(46):77-78.
[7] 张燕峰.新时期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与创新策略研究[J].今古文创,2021(25):111-112.
[8] 赵一星.志愿服务行为激励机制多重效应:一项混合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