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作者: 王亚红 李亚妮
摘 要: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产业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乡村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古塔镇走访调研,了解古塔镇旅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古塔镇旅游蓬勃发展的创新举措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古塔镇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古塔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为了释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热度持续升温,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乡村产业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让乡村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同时乡村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对古塔镇走访调研,了解了古塔镇旅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古塔镇旅游蓬勃发展的创新举措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古塔镇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古塔镇旅游发展现状
古塔镇位于榆林市榆阳区东南15千米处,下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240.61平方千米,榆商高速公路穿境3.2千米,三鱼公路贯穿东西,村村、村组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捷。古塔镇田园风光可人,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榆林城区“后花园”之称,地处“中国美丽田园”核心板块。近年来,该镇依托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按照“一轴双核、四园齐驱、多业融合、打造全域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进行全域规划,重点突破,大力塑造全域旅游品牌。赵家峁田园综合体、赵庄田园综合体、动物园田园综合体、罗硷村田园综合体四大旅游集群布局日臻完善,四个园区已具备一定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在全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每年吸引榆林、西安、山西、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成为榆林近郊旅游新风尚。截至目前,古塔镇共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中国传统古村落1个、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全镇旅游从业人员超1000人,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大关,旅游关联收入达5000万元。该镇对标全域旅游试点示范,在已有四大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框架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质量提升,招商引资1400多万元建成陕北地区最大的杭庄柳湾沟滑雪场,全域旅游景点持续扩大,成功将古塔镇创建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全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乡村旅游迅速发展。
二、古塔镇旅游发展创新举措
古塔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立足镇情实际,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镇以打造四大园区为切入点,同步建设人文山水田园、群众幸福家园、游客畅享乐园、特色产业示范园,形成全域田园综合体。
(一)因地制宜进行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该镇坚持“全域规划、多业融合”的思路,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乡村文化旅游业、种养殖业、杏产品加工业多种业态,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撑起乡村振兴的新亮点。该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累计种植山地苹果3371亩、黄芪等中药材6300亩、花椒等经济作物1090亩、时令水果1500亩、大漠蔬菜189棚,新建高标准农田3500亩,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探索引进智能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充分利用产改后整合和流转的土地,打造有产量、有质量、有品质的古塔农业“金字品牌”,其中的赵家峁产改经验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同时,该镇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以赵家峁景区、古塔野生动物园、赵庄田园综合体和杭庄桑梓采摘园为牵引的全域旅游持续升温,重点打造以赵家峁为中心,向王岗畔、余兴庄等村组辐射延伸的“泛赵家峁”田园示范区;在王岗畔组建成了千亩特色产业种植园、摄影采风基地和红崖湾景区;依托三鱼路与规模杏林景观,投资打造杏林景区驿站、乡村集市,着力建成旅游服务、餐饮住宿等功能齐全的旅游新晋地;在线上,古塔镇通过网红直播、直播带货等方式,让小屏幕展示美丽景色,用直播间点亮“云经济”,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充分挖掘当地饮食和物产、特产优势,打造特色饮食街区和物产、特产展区,园区里的各种美食以及杏干、杏仁、米茶等乡土特产受到游客广泛欢迎,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创造了更多机会。
(二)着力打造串点成线、串线成片的全域旅游格局
古塔镇不断推进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乡村文化旅游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全域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全镇农业、生态和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美丽农居、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的品质不断升级,为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镇按照全域田园综合体的打造思路进行规划,重点突破,提高乡村旅游整体服务水平,挖掘当地物产、特产资源,形成旅游商品产业化,带动相关手工技艺的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全域旅游的致富路。例如,该镇成功打造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精品旅游项目,使赵家峁成为初具规模的黄土风情与现代风格相融的休闲度假村,由贫困村蜕变为脱贫标杆和美丽家园后,吸纳周边3个贫困村和10个自然村建成更大规模、更大体量的“泛赵家峁田园综合体”,为周边村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特产销售,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赵家峁成为市区旅游示范点和全域旅游的响亮名片,其他乡村纷纷效仿,景点犹如雨后春笋,形成赵家峁、赵庄、任家沟、黄家圪崂、松树峁、古塔新村等众多田园板块。
(三)深入挖掘当地文旅资源,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该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美丽农居、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目标,着力打造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和近郊宜居宜业示范镇,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在文旅开发中找到引爆人气的引擎项目,积极打造四个园区精品旅游项目,深化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该镇着力打造的赵家峁田园综合体、赵庄田园综合体、动物园田园综合体、罗硷村田园综合体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和知名度,打造了一批集塞上风光、休闲采摘、乡村体验、主题游乐、户外运动、美食购物、研学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了设施农业区、垂钓休闲区、葡萄酒庄基地、旱作物农业体验区、杏树文化观光区、时令水果区、现代养殖区、水上游乐休闲区等众多休闲游乐区,大力塑造区域旅游品牌。该镇依托美丽田园品牌辐射带动作用,从赵家峁景区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榆林野生动物园、杭庄桑梓采摘园、姚庄菊花园、清水沟美丽田园、泛赵家峁和鱼儿湾田园综合体的多点开花,形成响当当的区域旅游品牌。
(四)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
该镇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时令节庆活动,展示当地特色文化,给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各个园区每年开展杏树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过大年系列活动、端午节活动、亲子彩虹赛跑、趣味农民运动会、溜溜音乐节、旅游短视频大赛、枫叶观赏节、林间朗诵会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常年开展以本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抬花轿、双龙戏珠、跑驴、划旱船、腰鼓、大秧歌、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展演,这些节目体现出浓郁的陕北民俗文化特色,让游客体验到陕北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许多游客专门为了参加文化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来到古塔镇,为美丽乡村聚集人气,成为推广当地丰富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的重要力量。
三、古塔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一)古塔镇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古塔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游客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单一
古塔镇在各个园区旅游项目打造上缺乏特色,出现同质化现象,乡村旅游项目未充分融入特色文化资源,游客观赏形式单一,参与体验项目不丰富,游客重游率低。
2.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古塔镇的个别园区存在知名度不高、客流量较少的问题,宣传推广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对策
1.深入挖掘各个园区的文化资源,打造更多特色体验项目
当前乡村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没有自身特色就很难适应市场需求、赢得游客的青睐,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各园区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文化要素,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彰显各个园区的独特魅力。古塔镇现设有柳编、刺绣手工技艺传习所,游客可以动手参与制作。古塔镇还设有时令水果采摘园和水上垂钓休闲园,游客可以进入体验。下一步,古塔镇将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美食制作体验、传统农业耕种体验、农车代步体验、游人步行体验等更加丰富的体验项目,不断激活乡村旅游的活力,让游客玩起来、动起来,同时鼓励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提升古塔镇旅游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2.增加宣传推广手段,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要想获得游客的青睐,就必须增加宣传推广手段,让更多游客知道这一地区的旅游特色。古塔镇因杏树产业规模宏大、生态环境优美而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古塔镇在借助宣传册、报刊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美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图文、视频立体式宣传推广,介绍古塔镇各园区的景点和线路,展示当地的美景和独特风光,吸引人们前往参观;定期推送时令节庆文化活动信息,大力宣传陕北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风民俗,提高乡村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知名度。
四、结 语
古塔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镇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行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活动,形成全域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古塔镇农业、生态和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美丽农居、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的品质不断升级,为全域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 颜廷利.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39-40.
[2] 尚楼硕.浙江省子和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9.
[3] 谢珈,马晋文,朱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9,38(11):88-92.
[4] 杨硕.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272-273.
[5] 昌平.乡村旅游当以特色为本[N].昌吉日报,2021-05-17(1).
[6] 榆林市志编纂委员会.榆林市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