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搭台 共唱戏”让“站所融合”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亮色
作者: 闫瑞娟 成静 王雅婕
一、案例背景
“最后一公里”文化阵地怎么守?怎么用?提供什么?这些问题始终盘旋于文化馆发展历程之中。当前,推动文化供给向好向精,成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任务。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进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等。在此背景下,补短板、强功能、社会化运营发展……综合文化站也正经历从“吹拉弹唱”的专站专用到“协同发展”开放融合发展的嬗变。
二、基本情况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有2170年的置县历史,是隋唐医药学家孙思邈、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画家范宽“一圣四杰”的故里。全区现有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各1个,区文化艺术中心、区宣传文化中心演出剧场2个,镇(街道)文化站1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9个,三级文化网络实现全覆盖。其中,董家河、孙塬、瑶曲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二级站,关庄镇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三级站。近年来,耀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一城三区三高地”发展定位,以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契机,以打造文旅康养高地为抓手,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坚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塑形铸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神聚气,用丰富的实践活动成风化人,每年举办文化活动2800余场次,其中依托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办的文化活动有1000余场次。铜川市耀州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区和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耀州区照金镇针对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采用“三整合”策略,充分用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阵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形成运转有序的工作格局和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将政策、文化等送到群众身边,让广大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站所融合”成为群众精神文化“加油站”。照金红色文旅小镇成功入选“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
三、主要做法
(一)融合共治,夯实综合文化站建设机制
一是领导机制把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激发活力、提升效益为目标,多次召集宣传、文化、教育、农业、体育、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进行专题会议研究,将照金镇“站所融合”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全面压实区镇村三级主体责任,确保提升工作实效。二是管理机制定蓝图。按照中央关于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求,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照金镇因地制宜,坚持以点带面、层层整合,将镇文化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机制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三是融合机制树典型。照金镇对综合文化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功能布局,不仅实现“站所融合”,更运用“站所+科技”“站所+体育”“站所+研学”等多方面立体化融合机制,将照金镇“站所融合”打造成为集宣传教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打卡地。
(二)融合共建,深化综合文化站建设内涵
一是阵地融合强基础。照金镇积极整合站、所资源,以红色教育高地为主题,打造学习强国线下学习站、红色会客厅;运用科技、情景互动体验等创新元素,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科创体验馆,通过“新媒体+阅览室”“情景+教育”“旅游+研学”等一室多用,打造“站所融合”多元联动模式,让群众在感受红色教育洗礼的同时,得到丰富的文化旅游体验感。二是设施融合提实力。文化站建有约3000平方米室内篮球场,除为当地青少年提供篮球赛场地,还经常为企业团队提供团建服务,为村民提供文艺演出排练场地。文化站多功能厅有成套先进的电子屏和音响设备,并与阅览室打通融合,除作为镇区干部、群众以及团建企业举办座谈会、报告会、小型文艺活动的场地外,还可以作为群众及游客休息、阅读、参观民俗作品、了解耀州文化的重要场所。三是人才融合促发展。目前,基层文化工作存在着文化人才老龄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照金镇出台了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和条例,将文化站专职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融合共用,减少重复的人员配置,降低人力成本,避免人才的闲置和浪费,并加强统一管理培训,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使人才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
(三)融合共享,提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果
一是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借力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综合文化站建设,结合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历史背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及旅游研学活动,将其打造成追溯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地标”。二是用好文化资源,赋能文化振兴。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各类主题阅读活动及“我们的节日”搭建文化服务平台,组织群众开展读书分享、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广场舞大赛、器乐表演、篮球赛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将文化站打造成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阵地,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三是用好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发展。挖掘整合红色资源、优化精品线路、加强服务保障,把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变成红色科创体验精品线路,让红色圣地成为学习打卡点,进一步提升红色照金旅游影响力。
四、工作成效
一是有效发挥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凝聚了社会共识。照金镇开展了庆元宵猜灯谜活动,邀请泾阳县文化大院举办“我们的中国梦 党的声音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庆祝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90周年书画展、2023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惠及当地群众8000余人。
二是有效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夯实了文化根基。照金镇不断深挖红色历史文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已经成立10个专业志愿服务队,现有志愿者300多名,重点打造了“党史故事村村行”“照金新时代讲堂”“村事家事不难断”“农忙帮帮团”等数十个线上线下特色志愿服务项目。近年来,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5800多小时,推动了照金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有效发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精神力量。照金镇依托沉浸式红色教育科创体验馆,打造“红色少年向前冲”志愿服务项目,建成后第一时间组织铜川市区及照金当地的中小学生到这里免费游玩体验,激发孩子对照金红色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把传统的被动参观转变为创意式的主动感知体验,先后组织20多次2300余名研学人员到综合体参观体验。
五、工作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聚焦政治任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只有开放融合、转型升级才能与时俱进,必须把开放融合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切实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深度融合、有机统一,实现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
二是必须始终紧贴群众需求。在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主阵地建设中,必须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紧贴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服务品质,确保有设施、有内容、有经费、有事干、有人管,不削弱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改变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用途,打造具有当地文化风貌和现代内涵的乡村公共文化新空间,集中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主力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效的必然要求。要着力在优化功能布局、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上下功夫,聚力打造文化品牌,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