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叫“长街”
作者: 高丽
一
在我心里,故乡和老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乡可以是泾阳县,也可以是口镇乡,还可以是陕西省。但老家却只是一个村子,它是位于口镇乡最东边的名叫“长街”的村落,由6个自然村子构成,有800余户人家。
关于村名的缘由,已不可考,但从“长街”词义来看,曾经应该是很繁华之地。
村北可遥见仲山和嵯峨两山,仲山因汉高祖刘邦的兄长刘仲晚年曾隐居此山而得名,雪雨霁晴,岚气袅袅,峦接碧空,谓之“仲山晴岚”。
嵯峨山高耸险峻,与日本京都嵯峨山同名有源,气生云影,山雾缭绕,痕带雨踪,是为“嵯峨凌云”。
长街村南塬北坡,冶峪河蜿蜒东去,村子临河北岸而聚。“冶峪”因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冶铜铸鼎而得名,村中原立有“黄帝铸鼎处”石碑,后不知所终。
二
毗邻河南塬上,智壳寨遗址至今尚存,寨北有讲经台一座,相传战国纵横家鬼谷子在此练兵、教学。而据《泾阳县志·卷二·古迹篇》记载:“智壳寨为唐宦官曹智壳练兵拒农民起义军黄巢之寨地。”
据考证,智壳寨初建于公元前391年左右,为渭北地区现存最早的古寨遗址。
我完成小学、初中学业的地方叫“清凉寺”。清凉寺初建于北魏时期,气势恢宏,香火旺盛,毁于“文革”,遗址至今尚存村中。
老家处在南原北山的河谷地带,没有繁华喧闹,没有名山大川,但它有别具韵味的田野景致。
这里虽处黄土高原边缘,但曾经花草茂盛,绿树成荫。每逢仲春之际,桃杏花开,如锦似霞,蔚为壮观,形成泾阳十景之一的“文川秀色”。
明乔奉先有《文川秀色》一诗:
活水源头漾碧流,此中佳致胜瀛洲。
夭桃嫩柳一川景,红叶黄花两岸秋。
鸥鹭忘机时上下,鱼龙吹浪任浮沉。
吟边剩有无穷趣,为问丹青写得不?
前些年炸山采石,环境恶化,河水断流,大树全无,那些景观大多徒有虚名,但昔日秀色仍在人们心中。
三
我试图从老人们的嘴中得到关于村庄的历史,但似乎总是徒劳,因为没有人说清楚过,但比较一致的说法还是“大槐树”移民。
据说,我村的祖先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迁过来的,其实在北方,如河北、山东、河南很多地方都有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
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确实有大量移民自山西迁出,但是并不都起自洪洞县,正史并无记载洪洞大槐树的大规模移民,就连早期的《洪洞县志》也没相关记载。
但山西人很聪明,硬是把“大槐树”做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很多人前往祭拜。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也就有了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办理移民手续。
其实,有关大槐树的传说,在明末清初的家谱上曾大量出现,至于传说是否真实,现在史学界也有很多争议。
也许大槐树并非真实存在,就是个传说而已,是群体心理所构建的一个集体记忆,是我们先祖的一个情感寄托。这些已没有必要再去考证真伪,毕竟这些传说“不见诸正史,惟详于谱牒”。
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就是老家!
四
老家并不富裕,甚至是比较贫穷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物质需求相对较低,精神世界并不复杂。住在这个区域的人们大多熟识,沾亲带故,天然随性,人与人的交往坦率直接。
我最无忧无虑的年龄,都是在老家度过的。
我所在的村子叫师家巷,老家人常把它和另外两个村子合称“仁义三村”,似乎在宣示着曾经的荣耀,也是一种对后辈们的希冀。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村庄的门楼、城墙,有水潭、河流,有菜地、果园,也有生产队的大库房、饲养室,还有玉子壕,那里有我的骨肉亲人、善良近邻和儿时的玩伴们。
河滩那个“水磨子”是当时村里最先进的设备,小时候贪玩遇险,跳进水里把我救出来的“干婆”,现享高寿,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这方土地,有过诸多的酸甜苦辣,演绎着万千人的爱恨情仇。至今留在我心里最深的烙印,竟只有各样的美好,依稀记得花开花落,时序轮回,老家的人,总是保持着关中人的憨厚、耿直、勤劳、善良。
五
在早期,老家的院落大都是前房后窑加门楼,自成一体。盖房子是很伤筋动骨的事,家里倾其所有、拼尽全力,全村人一起帮忙才建成。房子都是地道的关中半边盖,土木结构的瓦房。
后来窑洞陆续废弃,老家人硬是将半边盖的房子,搞成了两座相对,用一个叫做“宝亭”的建筑形式和前半截连接,两侧厢房加上中间院子的结构。
院落分成了三大段,上房最靠里,往外依次有厢房、厦房、灶房,再就是门厅和门楼,非常美观实用。
记忆中村子里的大树很多。每家门前院中院后总有树木,它们自在生长,各家所植树种也大不相同,大树成了绝佳地标。每有问路就答话,“往前走,他家门前有棵老槐树”“刚才你走过的那家,院子中间有株大泡桐”“那么高个榆树,你没瞅见?”等。
我家院中被老爸栽上了一棵香椿树,每到春季,那些嫩芽就被老妈做成了一道道的美味佳肴。
而今,那些青砖青瓦加土坯的房子已近绝迹,各家都盖起了楼板房,确实耐用了,但丑了很多。
前后的房子严严实实地占领了所有空地,为加上彩钢瓦,人们只好将所有的大树都砍了,花草也栽到盆里了。勤快的老家人甚至把路边的小草也铲个精光,只留下一些景观树,倒是干净了许多,但也失去了这一方特有的景致。
六
老家虽不是长寿之乡,但却鲜有人得什么怪病,这主要和村民喜食老家产的紫皮大蒜密切相关。大蒜营养丰富,不仅是上乘的调味品,也是很好的食用品,自古以来作为药用。
经科学分析,大蒜除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一种可贵的植物杀菌素——大蒜素,有强烈的杀菌抗癌、延缓衰老的绝妙作用。
我曾经带着老家的大蒜,找有关专家检验,医学研究院的屈教授曾说,这是他见过各地的紫皮大蒜中密度最大的一种,辛辣度当是最好,药用价值无疑是最高的。
冶峪河发源于渭北高原,一路流经山涧和原边,在我老家所在地出山,千万年来冲刷沉积形成大约6100亩的肥沃土地。土壤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产的东西就具有独特的味道。
除了大蒜,长街葡萄、粉条、蔬菜、黄花等都闻名遐迩,市场供不应求。老家的酸石榴在历史上曾独树一帜,可惜没有实现产业化,目前数量极少,十分稀罕。
手工“谷口醋”那绝对是长街一绝,方圆几十里都能闻到那香气怡人的酸味,那味道,谁吃谁知道!
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以张恩宽书记为首的党支部带领下,全体乡亲共商共建,长街村已经是名满陕西的“文明村”“标杆村”。
干净整洁,文明祥和,气正风淳,长街村越来越富、越来越好、越来越美……
老家的意义和价值何在?那里是根,是源。是一个可以离开,却绝对不能忘却的地方!
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学会走路,学会跑步。
那是一个你拼命往前奔跑,一回头总能望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