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与教育实践
作者: 熊阳阳
关键词: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教育实践
引言
当前红色教育不断融入素质教育和校园教育工作当中,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补充,其价值功能和引导意义也得到有效放大。在新时代中,红色教育工作依然承担着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红色文化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下保存的珍贵遗产,其精神内涵的丰富性和先进性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广大的党员和群众,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源泉。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保护和发展,进一步强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功能。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特征性分析
(一)直观性
红色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教育和引导更加直观具体,特别是在面对一个个真实的历史遗迹、遗物时,革命英雄的奋斗史变得更加具象化,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物体了解到革命时期的艰难,也更好地体会到了先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和对党的革命事业的忠诚坚定。在国内建立有多座革命纪念馆,其收藏的各类文物都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红色革命的精神品质,使抽象的思政价值内容通过直观的物质表现出来,更易被学生接受。
(二)传承性
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性既是整个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文教育的要求。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精神品质的传承与发扬,并真正实现将红色革命精神融合在现代化中华民族精神体系当中,进一步提升民族精神的丰富度,形成了新时代的精神价值内涵。红色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保护和传承才能够得以保留,在时代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更新并得到滋养,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地方性
革命奋斗的历史性赋予了红色文化资源以地方性的特征,这和具体的革命发展时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嘉兴红船精神、延安生产精神等,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地缘性优势得到了更好的保留,也使得红色文化资源遍布于中国大地之上。在进行文化内涵的价值挖掘过程当中,必须要对地方性的特征予以保护,同时在教育学习时突出其地方性的优势,使学习者能够与红色地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品质之间形成共鸣。红色资源和地方文化之间的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有许多地方将这种资源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也赋予了红色资源更多的时代性。
二、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功能应用实现的途径
(一)形成广泛认知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不能单纯地聚集于革命、军旅等方面寻找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而是要从历史、文化等不同的方面予以开发和探究,使其影响力和价值性不断扩大。目前,社会所熟知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革命人物、文学作品和历史遗迹上。作为研究者,必须要充分结合不同的历史年代特征,使其能够广泛地包含在精神、物质、制度等方面中,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价值。[1]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影响之下,红色文化的内涵性和资源性也必须与时俱进,和时代精神之间形成碰撞融合,延伸资源的学习切入点和脉络,并将当中所涉及的所有人事物都纳入红色文化资源的范畴当中,使不同的主体都能够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二)扩大影响受众
红色文化的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学生和青少年,而且是面向于整个社会群体,这也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其受众群体和影响力,在全社会建立学习风气。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英雄和先烈,他们在精神品质和革命认知上的坚毅与忠诚正是这个时代发展当中所缺少的,而通过有效的红色文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形成一种群体性的心理暗示和鼓励。[2]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常学常新和广泛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整个社会对那段艰苦奋斗历史的永远铭记。
(三)突出时代引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红色文化精神在内涵价值上有一定的差异。[3]在红船时期所反映出的精神品质更注重敢于开创、理想坚定,这和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时期逐步形成雏形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联。1921-1949年,许多先辈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英勇奋斗,在那段时期的红色文化当中包含大量朴素奋斗的精神品质,特别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反映出革命军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对革命理想的坚定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为破除一穷二白的局面,许多科学家隐姓埋名,在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两弹一星”、开发了大庆油田,为实现社会主义初期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也有一定的更新和变化,但为党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永远贯穿于整个发展进程中,这也是红色精神当中永远不变的闪光点。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应用的教育意义分析
(一)强化思想引导
红色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教育引导主要集中体现在思想认知方面,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科技水平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更需要通过回顾历史、守望初心的教育方式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守以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要求,正确认识并充分应对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民族的群体性认知和民族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思想认知方面的引导与促进作用和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有密切联系,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创新化探究,使其能够与新时代的发展形成融合。
(二)深化历史感召
铭记历史是把握当下、创造未来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革命发展的百年征程当中,有太多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当今和平和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于历史的回顾和保护更有利于加强对初心使命的认知,并更好地塑造学习者的三观。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在当时历史环境之下为什么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作为重要代表,同时也能够理解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下,党的每一个部署决策的科学性和革命成果的珍贵性,更有利于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和影响力,使现代化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得到了更好的滋养和发展。
(三)加强道德示范
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是所有社会群体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强化的内容,而在红色革命的发展进程当中,正是靠着这些强有力的道德约束和自我管理才形成了艰苦奋斗的成果。如邱少云、黄继光这些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们,把投身于革命事业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作为个人的理想和追求,在面对残酷的战争和流血牺牲时,他们依然能够将党和民族的利益放于首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奉献精神。在新时代的社会精神体系当中,不仅需要有个人的奉献和道德管理,还需要建立法治意识、政治意识等,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四、发挥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实践作用的途径
(一)优化师资团队
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广泛的社会教育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专业的师资团队作为支撑才能更好地保证资源的效用性。目前,许多综合性院校都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对院校学生开展思政、近代史等课程教育,这也较好地反映出了整个社会教育工作中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充分认知,这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性作用。[4]在教师开展专业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不断提升相关知识的理论水平,确保在进行教育输出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利用实践性的资源进行验证。在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探究中,对于方法论的掌握和应用是提升思想独立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在进行研究或教授过程当中的重点内容,这样也可确保师资团队的理论专业度。
(二)融合思政内容
思政类的课程是对人思想道德观念引导的重要途径,在这部分教育体系当中积极融合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本土的地域性优势和历史基础,将相关的指示内容予以有效输出,学生在理解消化复杂的理论知识时也能够更有效地和红色文化之间形成迁移联想。红色革命精神体系,对于价值取向、性格和道德等都有极强的塑造和引导作用,从教育意义上来说,红色文化和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共同点,这也是二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5]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种类更为丰富,能够赋予思政课堂教育发散、包容的特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方式主动对红色文化资源形成探究和运用,使更多的教育信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三)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能够对更多的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是充分落实素质教育阶段全员教育的重要方法。校园文化氛围的建立要充分应用红色文化资源。院校可考虑举办更多的以红色文化为主导思想的校园活动,包括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使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并在竞赛与评选的过程当中吸引更多的学生成为受众群体,进一步提升整个校园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6]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方向,对广泛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信息搜索和深入研究,这样的校园氛围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的,更具主动性和广泛性。另外,校园广播、宣传栏等都可以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定期更换相应的宣传主题,使红色教育保持吸引力。
(四)善用红色基地
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基地保留了大量的文物资源,甚至部分地区还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恢复了革命时期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合理地运用这些红色基地资源能够增强教育的触动性和影响力,使更多的学生对革命精神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如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有讲解员,根据历史时期的发展进行革命脉络串讲,这样通过耳闻目睹的教育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效用性,更多的学生也能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当中认识到革命精神丰厚的内涵价值,对其人生观念的塑造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7]红色基地的参观和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倾听和认知方面,能够形成实践参与的互动活动,其教育价值和影响力更深。院校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色进行资源的深入挖掘,充分切合学生的身心发育和学习需求,开发红色教育课程。
(五)挖掘育人内涵
红色文化精神在不断地学习和体悟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现代化融合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同时要对红色文化背后的育人内涵进行深刻的挖掘,通过一系列的红色文化资源来扩大当前的革命教育影响力。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体系当中,对学生思想观念、性格品行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红色文化资源当中更好地反映出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为党为民的大无畏精神,将其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重要内涵能够使更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具有生命力。[8]学生在对每一位先辈的英雄事迹进行挖掘和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爱国情怀,传承了革命精神,更有利于学生对红色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五、结语
总之,新时代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更具有创新价值,可以将其教育引领的受众群体有效扩大,进一步在思想、政治、历史等不同的方面形成碰撞,充分完善红色教育体系。在应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和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利用红色示范基地和专业教师的讲解,进一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背后的内涵价值,引导更多的学生利用实践体会的方式感知党的发展历程。
(安徽省阜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