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群众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作者: 赵旋紫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群众文化;产业策略
一、发展群众文化带来的好处
从古至今,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家的发展,它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当下这个多元化产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需求不断提升,精神上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阳春白雪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相反,群众文化艺术这种来自基层和人们自身物质生活的艺术更加受到群众的青睐。我们发现,在当今这个各国文化不断碰撞的多元化时代,发展群众文化有着如下好处:
(一)使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在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基础的同时,还可以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进行社会建设时,文化产业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文化产业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现如今,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群众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加强在这方面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有助于缓解国家基层政府机关的财政压力
在群众文化产业出现之前,国家一直将文化产业建设的重心放在高级文化建设上。虽然高级文化有着较为浓厚的主流思想,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给政府的财政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它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稳定文化市场,还可以有效地使政府职能得到转化,从而达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目的。
二、“互联网+创新群众文化产业”现状
(一)“互联网+”与组织化程度存在一定差距
群众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这个产业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潜能,但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组织,与互联网之间的对接没有到位,这就导致很多文化产品缺乏向外界传播的途径,从而无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能为群众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卖方市场也就不能形成,这给群众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江南某地区的陶瓷制作工艺较强,引来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观摩,各种各样的陶瓷都受到大批人的喜爱。但是,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产品正在逐渐消逝。因为任何一类产业都需要组织,互联网时代下的群众文化产业也是如此。
(二)缺乏互联网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我们已然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与多个行业的发展与变革,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改变着整个世界。群众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中抓住机遇。因此,必须要将群众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增强互联网观念,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相关平台,来保证自身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经济总量也在稳步增加,这给我们打下了牢固的资金基础。同时,改革开放也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革新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但是,与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思想上的落后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脱贫攻坚的进程。群众要想彻底摆脱贫困,仅靠物质上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让自己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实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产业,提升群众对文化的认知,从而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互联网+”与群众文化建设融合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没有强烈的文化产业意识
群众文化要想长期繁荣发展,就必须要产业化。群众文化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但是产业化可以有效地将这种意识形态转化为经济基础,从而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另外,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会推进产业化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就当下状况来说,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缺乏产业意识,不能及时关注到一些较为亮眼的群众文化,从而导致文化的消失。因此,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部门要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产业化意识。
三、互联网+群众文化的特征和优势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和困难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例如,如果有地方组织群众文艺演出,除了表演者之外,还需要解决场地、服装、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例如,如果需要组织合唱来庆祝相关节日,通过网络可以很方便地聚集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这打破了传统大合唱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了更多人参与的机会。此外,大合唱在网络上也会有相应的记录,大家可以在各个平台自由观看。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群众文化可以给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这种形式不再被经费、时间、地点、各种设备所制约,百姓可以更加自由地加入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中。过去的舞台舞蹈,需要准备服装、舞台、音响等多种设备,但是在互联网+舞蹈平台上,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录制舞蹈视频,发到网上参加评选,展示自己的才艺,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老师及其他参赛者交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有了更多的可能。互联网+技术将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进入文化平台之后,你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弹奏一段乐曲,并将乐曲录像上传到相关平台中。通过一些软件,我们可以直接为一些文化产品建立模型,并不断修改。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将模型打印出来。
四、互联网+时代传统群众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每年的一些特殊节日,线上平台的成交额都十分惊人,这给传统商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人会有疑惑:传统的群众文化是否会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在笔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虽然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但还是有很多中老年人不会使用互联网,仍然喜爱传统的群众文化项目;第二,很多人参与文化活动,是为了锻炼身体、结交好友、走出家门,这是传统群文的优势,也是互联网无法取代的地方;第三,传统群文能给人更直观的体验。互联网+的出现,给传统群文带来了更多的可能,群众有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径去接触更多的网络知识文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群众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让互联网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不是将互联网拒之门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享受社交,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体验生活的乐趣。例如,互联网+音乐,给音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形式,让音乐更加多元化,便利了合唱团的排练。互联网便利了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更多学习的机会,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合理利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群众文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潮流,做好充分准备。
五、通过互联网搭建群众文化产业网络交易平台
(一)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建立展销产品平台
1.建立数字三维影像展销产品平台
这种展销平台充分利用了当下的新兴科学技术,向客户展示文化产品的各个部分和制作细节,让客户深入观赏文化产品的精美之处,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来观赏文化产品,极大程度上拉近了用户与产品的距离,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成交量。此外,三维影像给客户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是很强的,能够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直观效果,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2.制作推荐视频
要想文化产品获得更多人的欢迎,宣传一定要到位。将艺术家、艺术品等融入文化视频的制作中,不仅可以起到宣传文化思想的效果,还能够让文化产品被更多人熟知。这有利于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科学的文化审美观,还可以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短视频行业的兴起给文化产品的宣传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文化部门要重视文化视频的制作与宣传。
3.创建数字文化展厅
每个文化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作者和产地,根据这些要素将其进行分类,构建数字展销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平台来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产品,也可以通过平台与卖方进行沟通交流,这有效地拉近了买方与卖方的距离。平台可以记录用户的购买数据,以此来选出最受欢迎的文化产品。
(二)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带货
要想群众文化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最新技术和平台来进行宣传。近年来,直播带货掀起了一股热潮,群众文化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直播带货平台进行带货。直播带货有着以下几个优点:第一,它有着快速传播信息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接收到产品信息,有着很强大的推送力;第二,一些网红的带货风格,可以有效刺激消费;第三,直播带货能将产品直观地展示在客户面前,通过这种方式,客户可以加深对产品的理解,双方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订单也就会增多。
(三)采用小程序大数据大产业战略
可以搭建文化小程序平台,并通过实名注册唯一性的形式,开启新零售业的新形式,这种新兴手段可以更好地引流与线上传播信息。此外,小程序还有很多优势可以帮助文化产业稳步发展:第一,小程序自带推送功能,可以海量投送文化产品信息;第二,小程序无需下载,用户可以直接使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三,开发小程序需要投入的资金较低,这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提升互联网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高端人才的技术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兴衰。群众文化产业经营,需要依托互联网进行,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互联网专业人才的支撑。群众文化产业经营者在引进专业人才的同时,还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互联网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对在职人员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运营思维,学会把握用户的心理。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