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乡村文化站建设创新发展中的应用
作者: 韩冰冰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乡村文化站;文化交流
前言
乡村文化站在传播乡村地区特色文化、记录地区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文化站作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居民对其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促进乡村文化站的快速发展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点,成为支持乡村文化站建设的重要助力,值得关注。
一、新媒体技术对乡村文化站建设创新发展的影响
现代研究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正在全面推动传统文化行业的重塑,最终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链,而乡村文化站作为文化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影响。[1]根据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笔者认为该技术对乡村文化站建设创新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有助于拓展乡村文化站的受众面。长期以来,乡村文化站受到渠道、地域性等因素的限制而影响了受众范围,在传统工作环境下乡村文化站的影响辐射范围小,其文化职能的实现受到限制。而这一问题可以被新媒体技术解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报道可知,我国网民规模高达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网民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内,信息的传输效率更高,且随着搭载互联网与手机的终端设备开发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的文化传播效能会得到进一步强化,乡村文化站在建设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受众群体来强化自身的宣传服务效果。(2)可以提升乡村文化站的服务水平。乡村文化站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服务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乡村文化站一直采用被动服务的模式,即游客进入文化站之后,只能被动地按照流程游览参观,这种服务模式缺乏针对性,无法令游客满意。而新媒体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手段,可以搭载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技术,根据游客的性别、兴趣爱好、地域等资料完成数据分析并绘制用户画像,根据用户画像识别结果更精准地推送文化服务内容,体现出信息技术针对性服务的优越性。[2](3)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长久以来,乡村文化站的表现形式单一,以实物展示为主,再辅助以短视频宣教的内容,缺乏互动性。新媒体技术则创新了表现形式,例如可以将文字、音频、视频等技术集合在一起,并搭载3D技术、AI技术、VR技术,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实现了表现形式的创新。
二、新媒体技术在乡村文化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对于乡村文化站而言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根据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大部分乡村文化站缺乏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经验,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在应用新媒体技术上缺乏创新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表现为宣传渠道高度相似、宣传方法高度相似等。目前部分乡村文化站在接触新媒体技术后已经认识到了该技术的优势,但是在工作上始终未实现创新发展。例如目前较为常见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方法就是创设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发布与本乡村文化站相关的资料,但是在具体应用环节却忽视了对微信公众号的维护与更新,不重视粉丝数量,对于宣传内容缺乏有效控制,以长篇大论的文字为主,难以吸引粉丝的阅读兴趣。(2)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人才支持影响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从部分地区乡村文化站建设的现状来看,在内部管理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新媒体管理部门,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其他职能部门兼任的,这种情况下不符合新媒体推广要求的工作人员往往因为缺乏新媒体操作能力、不了解新媒体传播渠道等因素而导致工作效率偏低,也难以创新新媒体渠道。
三、乡村文化站创新发展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搭建专业的新媒体工作团队
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乡村文化站在创新发展中应充分认识到人才支持的作用,通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媒体工作团队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这关乎日常工作的实施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成立专门的新媒体技术小组。该小组针对乡村文化站创新发展工作要求,能够深入了解文化站宣传发展需要,在把握新媒体时代宣传特征的基础上,坚持用敏锐的嗅觉与前沿的发展视角来进行技术推广,发挥各种新媒体技术平台的优势,完成宣传推广。(2)工作团队在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不断为团队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例如可以借助激励机制对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创新、突破的工作人员进行嘉奖,用物质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或者将新媒体技术日常考核纳入绩效管理中,在考核中可以根据乡村文化站的实际情况加入新的考核机制,如工作人员的再教育再学习考核成绩、文化站的新媒体平台的粉丝增长数量、粉丝对新媒体平台服务的满意度等。[3]
(二)创新工作渠道,提升宣传效果
新媒体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效果,得益于移动技术的发展,乡村文化站在新媒体技术宣传中有了更多的宣传与推广途径,这也成为日常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需要不断创新新媒体的工作渠道,以此来开发出多样化的工作路径,最终保障宣传效果。(1)在微信公众号宣传的基础上拓展宣传渠道。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是在抖音、快手以及哔哩哔哩等平台上开设专属于乡村文化站的账号,利用平台提供的拍摄视频、编辑视频等功能对宣传内容进行加工,将乡村文化站中的特色发布到网络上,供更多人浏览;同时借助当地的文化品牌活动,乡村文化站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开启网络视频直播功能,详细记录文化活动场景,充分吸引流量,增加粉丝数量。(2)发挥“大V”的功能展开宣传。在新媒体时代,流量“大V”是不容忽视的群体,所以为加快乡村文化站建设,相关人员可以考虑发挥“大V”的功能,采用流量“大V”探班等方式,借助“大V”的粉丝数量来进一步宣传本乡村文化站,提升社会知名度,并将文化站内特有藏品展示在观众面前,降低后期宣传推广难度。[4]
(三)主动发挥技术优势,拓展目标受众
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表现在诸多方面,根据前文的研究可知,新媒体技术具有绘制客户画像的功能,在该功能的基础上,乡村文化站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支持,并将其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部分乡村文化站中藏有大量老物件,如独轮车、马车轮、榨油机、纺车、织布机、水壶、碗、勺,还有石碾、磨盘、马灯、煤油灯、犁、铡草刀、双头镰刀,甚至还有老旧的弹棉花用的器具等,生活用具一应俱全。而对于大部分的“90后”以及“00后”而言,从未见过上述物件,因此兴趣较高。乡村文化站则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VR功能,借助VR头盔等装置为年轻人提供“上手操作”的机会,在虚拟空间下年轻人可以感受到推石磨、驾驶独轮车的乐趣,进而产生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兴趣,最终提升了文化站年轻受众群体的审美情趣。
利用新媒体技术也可以完成目标受众的群体划分,凸显自身的社会文化服务职能。例如在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为了更好宣传沂蒙精神,乡村文化站可以借助VR仿真技术展示抗战时期当地军民的艰苦生活,如群众利用纺车为八路军织布、八路军用木头的碗吃饭等,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全面的文化服务体验。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乡村文化站还可以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如设置点赞、评论、转发与抽奖的活动内容,在新媒体中可不断提升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数量;在直播与录播过程中添加视频弹幕功能,在弹幕中了解观众对文化站发展的合理建议等,并努力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话语场景,如针对站内藏品进行讨论分析等。还可借助微博、抖音等的实时定位功能,为乡村文化站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助力文化站为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服务。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地区文化交流
对乡村文化站而言,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固步自封是行不通的,而是需要工作人员保持长远目标,要推动本地区乡村文化“走出去”,也要与我国其他各地区乡村文化站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引进来”的方式为本文化站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上述目标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中得以实现,例如通过乡村文化站的地域间合作打造共享文化资料,结合新媒体传播形式营造出集群性发展新模式,发挥地区整合效果,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创新技术推广模式,通过乡村文化站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来提升影响力。[5]在具体实施阶段可以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整合本地区的乡村文化站资料,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连麦”的方式进行推广,坚持用新媒体思维来确立乡村文化站平台,如在“连麦”过程中向其他地区文化站介绍本站藏品的背景故事、功能等,并主动寻找合作方的类似物品,实现共鸣,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提升本乡村文化站的知名度。而随着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则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的乡村文化站宣传新模式,并邀请“哔哩哔哩”“抖音”等APP“大V”直播或者围观本次活动,带来可观的宣传效果。
与此同时,文化资源数字化也是跨区域沟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助新媒体技术解决文化活动线下组织与传播的问题。从扩大资源传播的角度来看,将文化活动信息做信息化改造,能够让更多用户感受到文化活动的魅力,如将乡村文化站的资源拍摄成图文或者视频等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并将其传递给有需求的用户。通过这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加快站与站之间的文化资源互补,利用优势地区乡村文化站社会服务的经验,并将其发展经验借鉴给劣势地区,最终带动其他地区的文化站工作的开展。
(五)利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反馈与寻访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站的发展,相关人员应掌握群众对乡村文化站的反馈结果,在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社群,并将群众的正确意见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传统工作模式下,群众反馈渠道滞后,工作效率低,所以应该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打造新的反馈与交流机制。目前较为常见的方法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号留言或者微博留言的方式反馈资料,方便工作人员直接收集合理意见。而随着新媒体技术条件的完善,工作人员还可以对该工作模式进行改进,例如借助新媒体的VR技术进行虚拟仿真,在对乡村文化站的仿真发展改进情况中作出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阶段性地判断文化服务的可行性。
同时在构建新的寻访机制过程中,乡村文化站可以在当前新媒体传播的基础上转变发展思路。例如在本乡村文化站受众群体的基础上开展以线上推广为主题的活动,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本乡村文化站的优势,可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在该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互动量、曝光量以及分享、订阅量等数据来判断群众对新媒体传播的认可度,将新媒体宣传工作推向高潮,最终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
四、结语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站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改变与挑战,在认识到本乡村文化站发展现状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来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在坚持发展创新的基础上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坚持用优质的文化信息资源与新颖的文化信息展示形式,打破文化站空间界限的束缚,最终使优质文化可以在群众中推广开来,从而提升乡村文化站的文化服务能力。
(中共萝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