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长处绑架

作者: 曾颖

被长处绑架0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篇小说,讲的是有一个人为了报复邻居,实施了一个阴险的计划——教邻居家的孩子学结巴说话。邻居家的孩子每次学着结巴说话,他就装作被逗得前仰后合,夸孩子聪明,甚至有时给他发糖鼓励,使得孩子将结巴作为一项显示自己聪明的才艺,久而久之,便再也改不过来了……

这个人显然是懂得人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即每个人都有“聪明瘾”。当一个人在某方面的长处,被周围环境认可时,这个人便会有意无意地被这个特征鼓励甚至绑架,将这个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某人能说会道,某人厨艺精湛,某人舞跳得好,某人酒量大等。这些标签,一旦贴在某人身上,宛如给小怪兽贴上了符咒,眨眼之间便特征分明,异于常人。连阿Q被人贴上“真能做”的标签时,也容光焕发,很是喜欢。

当一个人将某项技能和长处作为自己的特征时,他便会乐于享受这种特征带来的快感,并且有意无意地强化它。比如,某人常被人们夸赞聪明,一有机会,他就会展示这种聪明,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展示。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被表扬书读得多的人,在每个话题都跳出来给别人“斧正”,直至把天聊死;歌唱得好的人,常常不自觉地成为“麦霸”,抢着一首接一首地唱;酒量大的人,一上酒桌仿佛斗士上了战场,所有人则成为他必欲攻克的对手;力气大的人,三五句话之内就能邀约对方来一场掰腕子比赛;常被夸穿衣有品位的人,会为了这个特征不仅将钱和精力全用在选衣服上,还时常因为对别人的穿衣品位表示鄙夷而得罪人……

所有的事,必须以特定的场景和时间为前提。在对的时间和场景展示自己的长处,是推介自己的好方法,反之则不然。

我年轻时就干过这样的蠢事。那时,我热爱诗歌,于是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爱诗歌。在我生活的只有四五百人的小厂里,我的诗写得最好。在人们半真半假、客套搪塞的表扬之下,我就以为自己的诗真的写得不错,接着干出种种荒唐事。譬如,不择时间、地点和受众,随时从口袋里掏出诗稿,装作向人讨教实际是炫耀地展示;认为自己是诗人,不应再在轰鸣的机器前劳动;用糖哄小孩子来听我念诗等。这些行为,让我变得古怪又搞笑,直至有好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悄悄提醒:“你不要动不动就和人谈诗,连守门的和铲煤的都不肯放过,大家都有点怕你。”

这一记出人意料的晴空重锤,无疑是一剂清醒剂,虽然疼痛又尴尬,却让我明白自己已经陷入认知误区——被自己所谓的优点和长处绑架。所谓被长处绑架,实际上是被长处的表象蒙蔽,对自己缺乏客观认知的表现。破除这个魔障的唯一方法,就是认清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很难的事情。

(飞鸟依人摘自浙江大学出版社《生命就是不断受伤,不断复原》一书,黎 青图)

上一篇: 败者启示录
下一篇: 壮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