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关税,对等还是对赌?
作者: 雷墨跟上特朗普在关税话题上的宣示,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入主白宫仅一个多月,他就在关税问题上做出了多项重大决定,其中有的还处于引而未发状态,有的已经实施落地,最新的就是3月4日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25%关税。
而在刚刚结束的国会演讲中,特朗普提到了“对等关税”计划。他表示,美国将于4月2日开始征收对等关税。他强调,如果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关税,美国也将对这些国家征收相同水平的关税。
从针对对象来看,“特朗普关税”正在出现从点到面的转变。用《经济学人》的话说,特朗普是把“狙击步枪”换成了“霰弹枪”。这些政策宣示里,要论“杀伤面”范围之大,非“对等关税”莫属。
与针对某些特定对象的关税加征不同,“对等关税”计划涉及美国几乎所有的贸易对象。特朗普这样的操作,是在发泄对当前整个国际贸易体系的不满,如其所谓“对等关税将恢复被扭曲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公平与繁荣,并阻止美国人被占便宜”。
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就能明白,对等关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不过,这很符合特朗普的思维逻辑。“对等”能否实现不得而知,但“对赌”已经开始。
回溯历史
2月13日,白宫网站公布了一条简报:特朗普总统宣布“公平与对等贸易计划”。该简报写道:“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命令制定一项全面计划,以恢复美国贸易关系的公平性,并应对非对等性的贸易安排。”这个计划之所以被称为对等关税,是因为特朗普对此做了简单但明确的说明:“这意味着无论其他国家向美国征收多少关税,我们也将向它们征收同样的关税。不多不少。”
关于对等关税的备忘录内容并不长,全文不到800个英文单词,但把美国的意图、目的阐述得很明确。根据该备忘录所述,这个计划意在“寻求纠正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的不平衡,并确保全面公平”。关于希望达到的目的,备忘录是这样写的:“美国被占便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该计划将把美国工人放在首位,提高我们在各个工业领域的竞争力,减少我们的贸易逆差,并增强我们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
虽然宣称“一去不复返”,但这个计划却带有满满的历史感。首先是特朗普个人的历史。白宫的简报把“公平与对等贸易计划”称为“国际交易的艺术”。众所周知,特朗普在1980年代写过一本名为《交易的艺术》的书。很难说这种表述的相似性纯属巧合。或许是文件的起草者有谄媚之意,或许是特朗普有心通过执政经历装裱自己个人历史的辉煌。
当然,更严肃的历史感,是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长期秉持的态度,尤其是他在重返白宫的竞选道路上,就关税问题的政策表态。2024年2月23日,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竞选集会上,特朗普说如果再次当选,他会制定《特朗普对等贸易法》。根据当时特朗普的讲话,这个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等关税。这也是对等关税想法首次在特朗普竞选期间亮相。此后的4月30日,特朗普在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时,再次提及了对等关税的话题。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第一天,所签署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总统行政令里,也提到了寻求对等关税的问题。所以,对等关税的想法绝非特朗普的临时起意,说深思熟虑可能太牵强,但确实能在他的个人历史里找到痕迹。但更为重要、同时也是美国的贸易对象不能掉以轻心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想法在美国历史上也能找到痕迹。对等关税的客观效果,可能会“对标”一个多世纪前的历史。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计划里,用的“reciprocal”(“对等”,早期译为“互惠”)是很有历史感的;更为关键的是,历史上这个词的每一次登场,都意味着美国贸易政策的大转向。在美国历史上,“互惠”首次正式登场,是在19世纪末的威廉·麦金莱总统时期。在麦金莱任内,1890年通过的《麦金莱关税法》,以确保互惠贸易的名义把美国的关税税率从38%提高到了49.5%。当时欧洲工业国的关税税率大约是25%,美国的做法随即遭到报复。
这次“互惠”的尝试,结果是互损。根据学界的研究,《麦金莱关税法》是美国1893年至1896年出现金融恐慌、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这段时期美国的贸易政策,是以互惠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麦金莱本人在执政后期也做了反思,他在1901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排他性的时代已经过去,扩大我们的贸易和商业是当务之急,商业贸易战是无利可图的。”从那时起,以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的理念,在美国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此后,经过30多年的酝酿和博弈,美国政界就贸易政策的转向达成了共识,即降低关税、推动自由贸易。
有意思的是,这次承担起历史重任的还是“reciprocal”。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期的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授权总统与贸易对象谈判削减关税。从此,美国的关税进入了下行通道。在关贸总协定生效的1948年,美国的关税已降至14%,而在世贸组织成立的1995年,进一步降至5%。
“互惠”这个词放在关税的前面,在历史上扮演过完全相反的角色。而如今特朗普想做的,是逆转“罗斯福方向”,重回“麦金莱时代”。他在就职演说中,毫不掩饰对麦金莱的崇拜,称其是“天生的商人”,“通过关税和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变得富裕”。的确,麦金莱执政时期,关税收入曾一度超过联邦财政支出。但那时联邦政府财政所承担的责任,远比现在低。而且,那时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形态,与现在相比可以说是另一个“物种”。
挑战现实
与几乎所有贸易对象都把关税“对等”起来,在特朗普的逻辑中或许体现了简化之美,就像他视关税为“美”那样。但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美很难降临,如果不是根本不存在的话。换句话说,特朗普是在用想象中的美来挑战现实。
对等关税计划公布之后,媒体和专业人士做了不少分析解读,多次被提及的困惑是“如何操作”。一旦对等关税开始实施,首先被推上火线的,将是负责进出口事务的“美国海关和边境管理局”(CBP)。
根据相关资料,目前美国对约70%的进口商品免关税,人员约6万的CBP更多的工作量分配在约30%需要征关税的商品上。美国把进口商品的税率大致分为三大类,即适用于世贸组织成员的一般税率(采用“最惠国”标准,同种商品统一关税);针对签订了自贸协定的贸易对象的特殊税率;针对实施经济制裁、加征关税的贸易对象的歧视性(高)关税。如果实施对等关税计划,那么这样的分类将重新洗牌,而且是朝着复杂得近乎无上限的方向。
有分析人士调侃,特朗普本想通过对等关税掌控别人,但却把美国的关税决定权外包给了别人。这个逻辑并不难理解,因为美国在确定针对某个国家的关税前,需要研究这个国家的关税政策和税率。目前美国的贸易对象有约200个,经济体量稍大一点的国家,税率表都会长得令人眼花缭乱,CBP人员需要逐一评估,并把政府补贴、歧视性贸易行为、汇率操纵等问题“量化”为关税税率,最终制定出美国针对这个国家的关税税率。
而且,对于CBP来说,这样的税率确定后,并不意味着“作业完成”。因为在美国调整税率后,所涉及的国家绝不会“静止不动”。不难想象的后续将是,国家层面调整税率,要么是报复性提高,要么是妥协性降低;企业层面调整贸易策略,要么是避开美国,要么是“绕道”进入美国(注:对等关税计划要求打击这种行为)。所有这一切,都会反映到税率的确定上。值得一提的是,确定的税率不会是200个静态的点,而会是200条波动的曲线。由此造成的工作量,足以让6万名CBP工作人员怀疑人生。
“真正全球性的打地鼠游戏”,这是《金融时报》就对等关税计划一旦实施,美国贸易政策和执法行为的前景预判。这篇文章分析称:“总的来说,关税逃避和共和国本身一样古老……聪明的律师、会计师、说客和其他专业人士,会利用监管的复杂性大发横财,对等关税制度将是复杂性的极致。”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经济问题学者爱德华·阿尔登分析的结论是,对等关税将是美国的“行政噩梦”。
除了用噩梦“自我挑战”,对等关税还在挑战全世界。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除了因反倾销、反补贴、反歧视或国家安全等原因加征关税,成员国之间关税税率的确定,需要经过协商至少是默认。所以,特朗普政府针对几乎所有贸易对象的对等关税计划,本质上属于单方面“批量违约”。阿尔登分析称,以这种单边方式提高关税,完全违反美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的义务,即必须将关税税率保持在谈判达成的限定范围。
指望特朗普政府在乎美国的国际义务,早已不在严肃的政策分析人士的逻辑框架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对等关税与现实有多大距离,特朗普政府大概率都会推进,至于推进到何种程度,是否会变形走样,那是后话。在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学者乔希·利普斯基看来,对等关税计划,是特朗普政府在向几乎所有国家发出警告,这一切都不应被简单地视为他又一次“等等看”式的声明而置之不理。
对赌开始
特朗普把对等关税生效的时间设定为4月2日。鉴于可以预料的反复无常,具体生效日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围绕对等关税的对赌已经开始。从美国国内来看,特朗普政府在赌美国的行政系统能承受关税调整后的压力。更具体地说,就是在赌美国的海关部门能应付呈指数级增长的工作量,而且不系统崩盘。此外,这也是在赌美国的经济系统能化解关税调整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冲击。
被摆在赌盘上的,还有美国的政治。以常识来看,关税的调整会在国内制造出利益层面的赢家和输家,资本与权力之间的盘根错节,会将这些变化反映到美国的政治中。加拿大经济学者皮埃尔·勒米厄在分析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时写道:“如果特朗普发起新的关税冲击,特殊利益集团将争相争取豁免。贸易法规将变得更加复杂,‘深层政府’将更加忙碌。一群新的游说者、律师和官僚将拥入华盛顿。”特朗普在赌这些所造成的冲击,美国政治都能消化。

更为关键的是,特朗普在赌全世界都会屈服。对于对等关税可能造成的后果,阿尔登认为,它将把世贸组织规则仅剩的残余置于危险之中。但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无动于衷。《经济学人》的文章写道:“尽管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弃了世贸组织,但其他国家仍然对其高度重视。”该文章认为,其他国家屈服于特朗普的要求全面削减关税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验证这样的口号:对付霸凌者的唯一方法就是勇敢面对他们。
鉴于双边贸易的体量以及美欧经贸关系的紧密度,大西洋理事会学者芭芭拉·马修斯认为,欧洲遭到的冲击会最大,与美国“分道扬镳并非没有可能”。关于对等关税的总统备忘录发布后数小时,欧盟就发布了一项立场鲜明的声明:“欧盟委员会认为特朗普总统提出的‘对等’贸易政策,是朝着错误方向迈出的一步。欧盟仍然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可预测、惠及所有合作伙伴的全球贸易体系。”
该声明还写道:“几十年来,欧盟一直与美国等贸易伙伴合作,降低全球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通过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中的约束性承诺,加强这种开放性—而美国现在正在破坏这些承诺。”不难看出,欧盟不仅直接批评美国在坏规矩,而且明确表态自己要捍卫规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西洋两岸在关税问题上的分歧,绝不可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次公开回应美国对等关税时说:“针对欧盟的不合理关税不会没有回应,我们将采取相应且明确的反制措施。”欧洲议会的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兰格表示:“那些说欧盟准备不足的错了,在(特朗普)上一个任期,我们已经为目前正在发生的局面做好了充分准备。由于我们扩大了政策工具箱,我们现在能更好捍卫我们的利益。”
是吗?更有可能的情形是,在这场“拔河”比赛中,美欧双方都在用力拉扯,试图迫使对方让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双方都筋疲力尽,而市场的准绳也震荡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