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胜选,德国“重振雄风”?

作者: 辜学武

默茨胜选,德国“重振雄风”?0
2025年2月25日,德国柏林,联盟党党首默茨与“基社盟”党首索尔德出席会议

每当一个国家“萎靡不振”时,更换政府似乎被视为一种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就像一支足球队屡战屡败看不到希望时,让主教练“下课”被视为一种“重振雄风”的法宝。

2月23日提前举行的德国联邦议院大选,就是基于一种类似的心态。政客、媒体和选民们似乎认为,德国只有通过提前更换联邦政府才能摆脱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

选举的结果,也确实让朔尔茨丧失了以总理之尊继续领导德国的权力。他所在的社会民主党(俗称“红党”)在大选中惨败,得票率只有16.41%,与上次大选相比损失了近10个百分点,从第一大党的地位沦落为议会老三,甚至屈居于右翼政党“选择党”(AFD)之后。

联盟党(俗称“黑党”)在党首默茨的领导下,以28.6%的得票率名列榜首,获得了组阁权,但并不是此次高达83%参选率的德国世纪大选的最大赢家。最大赢家是“选择党”和“左翼党”。只有12年建党历史的“选择党”的得票率翻了一番,以20.8%的得票率一跃而成议会第二大党,笑傲群雄,让百年老党社会民主党汗颜。

重新洗牌

之所以说“左翼党”也是最大赢家之一,是因为选前谁也不看好它。这个因为党内分裂、名人出走而濒临出局的政党,突然在冲刺阶段发力,以反保守、反纳粹的清新形象,把无数担心德国“向右转”的年轻人聚集在党的旗下,突破了民调3%~4%的诅咒,拿下了8.77%的有效选票。

如果说有谁比社民党输得更惨的话,当推自由民主党(FDP,“黄党”)。这个以黄色为标志的中右政党在选战的最后阶段,频频失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领导层的幼稚和党内的分裂,只拿到4.33%的有效选票,止步于得票率5%的议会门槛之外。

与“黄党”的命运相同,这个5%的门槛也把新生的“莎瓦联盟”(BSW)挡在了议会的大门之外,只是后者输得更惨。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左右思想混合体”拿到了4.97%的有效选票,与5%的门槛差之毫厘,换算到选票的话就差一万多张而已。无奈选举游戏江湖险恶,稍一失手便前功尽弃。

“黄党”和“莎瓦联盟”的出局,意味着德国政党碎片化的趋势受阻。选前的议会由七个政党把持,选后的议席向五个党团集中:联盟党老大(208席),选择党老二(152席),社民党老三(120席),绿党老四(85席),左翼党老五(64席)。

其中,老大、老三、老四(“黑党”、“红党”和绿党)属于所谓的中间势力阵营,掌控56%的有效选票;老二(蓝色“选择党”)和老五(深红“左翼党”)身后站着约29%的选民,还有约15%的选票投给了无法进入议会的人,打了水漂。

肩负组阁重任的“黑党”党首默茨,必须在这般格局中组成一个稳定、团结、能开创新局的联邦政府。五个政党共630名议员,看似非常容易形成多种组合以达到316席的门槛,实则难上加难。

默茨有限的选择

默茨的选择实际上极其有限。老二和老五被他视为“极右”“极左”,毫无共同执政的理念基础,不在考虑之列,尽管蓝色“选择党”不断向他伸出橄榄枝。

“选择党”希望默茨迈出勇敢的一步,推倒他设置的“右翼防火墙”,放下身段共同执政,联手推出新的难民政策,彻底改变德国的难民管理失控造成恶性凶杀事件频出的乱局。

默茨心里很清楚,联手“选择党”组阁,无异于养虎遗患,把它从“极右”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给自己培育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左翼党”丝毫没有与“黑党”联手执政的兴趣。对它来讲,“黑党”是富人和狭隘的德意志利益的代言人,属于被“斗争”的对象;同理,“黑党”对亲俄反美疑欧的“左翼党”连正眼都不愿瞧一下,更不用说同它联合执政了。

默茨本身并不属于反对与绿党合作的人。他在选前虽然猛烈抨击过绿党,但在骨子里并没有关上有朝一日与绿党联合执政的大门。这一点与他的巴伐利亚姊妹党“基社盟”党首索尔德恰恰相反。索尔德与绿党水火不容,誓言有他在,“黑党”绝无与绿党联手的可能性。

绿党不争气,也是这次选举一大输家,虽然没有“交通灯”执政伙伴“红党”和“黄党”输得那么惨,但绿党在过去三年多的执政过程中露了原形:刚愎自用,价值导向,盛气凌人。

丢掉三个多百分点是选民对绿党过去政府工作的“肯定”。从上次大选的14.7%到这次的11.6%,绿党应当感受到了大批选民离它而去,投入了“左翼党”的怀抱。绿党唯一可能感到欣慰的是,其占选民10%~12%的基本盘还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四年痛定思痛过后,绿党可能又是一条好汉。

但对于默茨来讲,当下的绿党没有任何的战略价值。任何懂得加法的人都屈指可算出来,“黑党”的208席加“绿党”的85席只有293席,远远不够组阁所需的至少316席。

救星“红党”

算来算去,默茨组阁唯一可依靠的对象就只剩下“红色”的社会民主党了。也就是说,和老三组成所谓的“黑红大联合政府”,是默茨登上总理宝座的唯一台阶。

虽然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默茨来讲,通向总理府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与他的手下败将社会民主党人合作,分享权力,排定座次,约定目标,划清楚河汉界,建立新政府。

选后出现这般局面,估计是默茨及其团队万万没想到的。选前的民调一直看好他的“黑党”,几乎所有民调机构的预测支持率都徘徊在30%~32%。

受民调的鼓舞,默茨和他的主要助手们都放出豪言要打一个漂亮的选战,目标确定在“30%+”。换句话来讲,30%以上乃至35%的得票率,是默茨期待的。

然而,28.6%的结果意味着,“黑党”并没有实现选战目标。这不是区区几个百分点的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默茨能否大刀阔斧地带领德国走出低谷,“重振雄风”。

从组阁的能动性和权力的掌控来讲,28%和30%+是有本质区别的。“黑党”选前最为担心的是,如果拿不下30%+,即使成为议会老大,也可能不得不与另外两党联合组成三党政府。朔尔茨“交通灯”三党执政的难度和痛苦,无疑给“黑党”敲响了警钟。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中国哲理,在德国“交通灯”政府垮台的实践中得到了有趣的验证。默茨不会不明白,在德国的政治生态下,一党独大是黄粱美梦,两党执政是最佳选择,三党联合执政是自掘坟墓。

三党凑在一起,整天吵架,一事无成,这是当代德国政治的惨痛教训。朔尔茨三年多前上台时踌躇满志,三年后政府分崩离析,多党联合执政实验失败,默茨不想重蹈覆辙。

估计在开票的2月23日晚上,默茨和他的“黑党”团队在看到28%这个数字时,一方面为自己赢了大选而兴奋,一方面也吓了身冷汗,担心被迫与另外两党联合组阁的噩梦变成现实。

“黄党”和“莎瓦联盟”的意外出局,对“黑党”是一种解脱。这两党虽得票率加总近9.4%,却都被5%的门槛挡在了议会门外。另外,还有约4.6%左右的选票流向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党,它们同样被挡在了议会之外。

门槛效应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加起来近15%,获得了这些选票的人进不了议会,但其得票所对应的席位却留在了议会内,并被进入议会的党团按相应比例瓜分。

正是这个原因, 使得 “黑党”和“红党”加起来只有45%的得票率,却可分得328个席位,占总席位630个的52%,超过了组阁所需的316席,“黑党”拿下总理府不再需要第三个政党的助力。

按理说,默茨应该可以松口气了。但这只是表象。默茨的地位事实上空前虚弱。虽然他赢了选举,但必须求助于“红党”把他抬进总理府。

“红党”当然知道自己的分量,虽然惨败给“黑党”,但只不过是让出总理府而已。默茨要想拿走帅印,还得看他们的脸色。“红党”要是说“不”,默茨只能望洋兴叹。

然而,“红党”毕竟是百年老党,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培育了大批具有国家情怀的政治家,像著名的德国总理勃兰特、施密特和施罗德,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懂得什么是党的利益,什么是国家的利益,不会因为狭隘的政党利益而牺牲国家利益。换句话讲,当国家因为自己拒绝联合执政而面临瘫痪时,很难想象“红党”会去看默茨的笑话,拒绝与他合作。

不过,“红党”会让默茨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在政府部门权力的分配上,默茨的“黑党”可能不得不作出重大让步。不可以想象“红党”会按照“黑党”的号令行事,接受按选票的强弱比例来分配权力。

权力分配

最有可能的是,“红党”会要求核心部门权力分配的对等。执掌经济部是“黑党”的核心诉求,如果默茨势在必得,他可能不得不把他最为心爱的财政部,让给“红党”来管辖。

朔尔茨政府的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是目前德国最受欢迎、人气最旺的政治家。如果他继续担任防长,外长人选必然来自“黑党”,最有可能出任下届德国外长的人选当推拉舍特。他是“黑党”上届党首,是当年败在朔尔茨手下的“黑党”总理候选人。

在政策层面,“黑党”也必须对“红党”作出重大让步,以换取该党基层对联合执政的支持。“红党”已经放话:党的领导层将把是否与“黑党”大联合的最终决定权交给全体党员,通过党员表决来作出决定。

这样一来,即使“红党”腾出总理府,未来德国政府的一半政策也将是现任政府政策的延续。它的直接后果就是,“黑党”在大选中所承诺的许多“重振雄风”的政策会大打折扣。

未来的几个星期,将是决定德国何去何从的关键时期。“黑党”和“红党”之间组成联合政府的谈判将异常艰难,求变的“黑党”和求稳的“红党”将会激烈地讨价还价。没有谁能保证这场选后的联合执政谈判一定会成功。

“黑党”呼吁尽快组阁,声称急剧变化的世界不会等待德国;但期待刚刚败下阵来的“红党”能迅速作出决定加入默茨领导下的新政府,无异于相信社会民主党人会神仙般地克服心理障碍,能在一夜之间毫无痛苦地从政府主导者变成小伙伴。

因此,现在说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必将“重振雄风”可能还为时过早。这取决于“红党”会否诚心诚意地接受“黑党”保守的难民政策和激进的企业减税松绑政策,也取决于“黑党”会否心甘情愿地向“红党”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靠拢,还取决于两党能否迅速达成共识,大幅扩充军备,逐步摆脱对美军事依赖,联手英法推动欧洲的“战略自主”向实质性方向发展。

大选结束了,朔尔茨即将下台,默茨就要上任,但德国的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重振雄风”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