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过敏了?

作者: 刘可澄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过敏了?0

这一趋势或许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近年来,过敏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5年后,全球一半人口将患上这种由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疾病。

目前,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慢性病,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及艾滋病。20世纪70年代,法国过敏患者仅占总人口的2%至3%,而如今已攀升至30%。吸入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及摄入性过敏原的种类越来越多。螨虫、花粉、猫毛是三种最常见的过敏原。它们看似“人畜无害”,但却对成千上万的过敏患者造成了巨大困扰。鸡蛋、花生、牛奶等日常食物也是常见过敏原。30年前,食物过敏尚不普遍。而如今,法国有7%至8%的儿童对食物过敏。近20年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或会危及生命)的病例数量更是上涨了三倍之多。

过敏反应由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从遗传学角度来说,许多过敏患者生来便更容易对过敏原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会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特应性’。”变态反应学专家让–玛丽·阮解释道。近百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特应性相关的基因表达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虽然这种改变会世代相传,但并非不可逆。前提是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改变生活方式。

二战结束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尘不染的公寓楼里,鲜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中的微生物,免疫力普遍降低。此外,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卫生,频繁使用清洁产品,这导致免疫系统发育缓慢,难以抵御外界有害物质。得益于疫苗及抗生素,现代人免受了多种病毒侵扰。然而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免疫系统改变了攻击目标,将矛头对准了猫毛及花粉等物质。一项研究发现,两德统一时,西德的哮喘及鼻炎患者远多于污染更严重的东德。

| 空气污染 |

诚然,如今的空气质量较50年前已有较大改善。然而,在汽车排放尾气及柴火燃烧的过程中,仍有微小颗粒会被释放到空气中。这些颗粒会进入我们的支气管,引发炎症,还会导致呼吸道变得脆弱,更易受过敏原入侵。一项针对全球1.3万个城市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每年会导致200万婴幼儿患上哮喘。目前,法国已有11座城市设立了禁止高污染车辆驶入的“低排放区”。此项措施实施后,巴黎空气中的微颗粒物浓度降低了8%至13%。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过敏了?1

“然而,室内的空气污染才是最严重的。”阮博士说,“我有很多病人喜欢在家里使用蜡烛与香薰精油,希望借此净化室内空气。另外,他们也很少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学性污染物,比如臭名昭著的挥发性有机物。而蜡烛与香薰会释放这种物质,不但不能提升空气质量,反而会造成污染。

如今,花粉季开始得越来越早。法国国家空气生物监测网络的数据显示,在春天还未到来的1月,空气中已然充满了花粉。植物的传粉期也越来越长。近15年来,柏木的传粉期延长了18天,空气中的柏木花粉浓度达历史新高。2019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县被笼罩在了遮天蔽日的花粉之中,仿佛末日降临。全球气候变暖延长了植物的传粉期,大幅提升了空气中的花粉含量,并改变了花粉的播散范围。在法国,就连卢瓦尔河以北的居民也开始对地中海柏木的花粉产生抗体了。为了减少花粉,部分法国城市决定禁止种植高致敏性树种,比如悬铃木及桦树。法国国家空气生物监测网络指出,应避免大规模种植单一树种,多样化的植被有助于降低致敏风险。

空气污染进一步加剧了花粉致敏的问题。法国食品、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署表示,“臭氧会损害我们的呼吸道黏膜,削弱其防御能力。即使空气中的花粉浓度不高,现代人也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过敏了?2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容易过敏了?3

| 食品安全 |

法国政府规定,若预包装食品中含有“食物过敏原清单”上列出的14种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则厂商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示。自2015年起,餐厅、面包房、鲜肉店等商家也被要求遵守上述规定。然而,食物成分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公开透明,而且部分过敏原尚未被纳入清单。2023年,法国过敏性疾病监测网络提出了八种日益普遍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羊奶、荞麦、芝麻等。然而,只有芝麻出现在了过敏原清单上。2019年,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署曾呼吁政府扩充清单,但未得到回应。

超加工食品同样令人担忧。多项研究表明,摄入过量超加工食品的儿童更有可能患上哮喘及湿疹。这类工业化食品中的乳化剂会影响肠道菌群,引发慢性炎症。而有机食品中的合成农药残留相对较少,食用这类食品能够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一项研究发现,若女性在怀孕期间仅摄入有机奶制品,且婴儿出生后也仅以有机奶制品喂养,则婴儿两岁时患上湿疹的概率能下降35%。此外,让婴儿在四个月时开始接触食物过敏原,能够显著降低他们在五岁半以后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

| 美妆产品 |

自20世纪20年代起,美妆护理产品中的化学成分日趋复杂。有机化合物乙醛开始被运用在香水产品中,而这种物质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伤害。现代社会倾向“颜值即正义”。法国布雷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女性平均每天需使用16种美妆产品,每种美妆产品平均含有35种化学物质,而找出这些产品中的致敏物质并不容易。“我曾检测过40多种产品,其中有1/3都未能确定致敏物质。”阮博士说,“而且,证明化学物质的致敏性需要时间。免洗产品中的甲基异噻唑啉酮成分曾引发大量过敏病例,但相关部门用了十多年才将其禁用。”

使用有机化妆品可以有效减少皮肤与化学物质的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纯天然化妆品就不会致敏。蜂蜡、洋甘菊精油等成分仍有可能引发过敏症状。2023年7月,法国政府扩充了美妆护理产品的过敏原清单,商家必须明确标示的过敏原成分从26种增长至80种。

编辑: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