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球:印度人的“团魂”
作者: 程飞板球在印度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全民信仰。这项起源于英国的运动,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已成为印度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印度的运动”|
印度政治心理学家阿希斯·南地曾有言:“板球本质上是印度的运动,只是恰巧被英国人学了去。”国际板球理事会在2018年的一项调查中也持相似看法。调查指出,全球十亿板球迷中,超过九成集中在印度次大陆。
板球在印度的首次亮相可追溯至1721年。彼时,英国水手们在坎贝湾(今称肯帕德湾)或更南方的坦卡里班达尔村举行了一场比赛。据说,当时船只因海水涨潮需要在附近的湿地停留两周。尽管确切的地点尚有争议,但普遍认为,为了打发时间,这些船员在当地居民的围观下展开了一场板球比赛。“我在报纸上读到过这件事,我父亲和祖父也曾对我提起。小时候我就知道,1721年,英国人在我们这儿打过板球。印度板球正是在坦卡里班达尔诞生的。”村长兰吉特·辛格自信满满地说。
英国人似乎无意向当地人传授这项规则复杂的运动,但在19世纪,板球却在印度的精英阶层中悄然兴起。这些精英希望靠板球来赢得殖民者的青睐。在他们的推崇下,板球逐渐在印度广泛传播。至19世纪末,板球不再是上层阶级的专属运动,低种姓和贫困社区的球员也开始崭露头角。
其中一位球员是帕尔万卡尔·巴鲁,他出身于印度社会最底层的达利特阶级,家族世代从事制革工艺。巴鲁自1896年开启职业生涯,后成为印度板球史上的首位明星人物,被后世视为传奇。然而,尽管技艺高超,他却长期遭受严重的歧视,始终未能获得应有的平等待遇。巴鲁在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板球场初次登场时,只能用一次性杯子饮茶,无法与其他球员同桌共饮。他只能独自一人用餐。若需洗脸,低种姓助手会在旁边为他端水。巴鲁在职业生涯结束后,与印度宪法主要起草人、达利特领袖比姆拉奥·安贝德卡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在北方邦密拉特市一家板球用品制造厂的墙上,悬挂着安贝德卡尔的画像。这家工厂的工人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安贝德卡尔的画像时刻提醒着他们,板球为社会底层创造了阶级跃升的契机。
| 历史的变迁 |
事实上,板球运动从一开始就未曾局限于精英阶层。19世纪末,孟买的帕西社区率先组建了印度首支本土板球队,还与英国殖民者带领的球队展开了激烈对决。紧随其后,印度教社区也建立了自己的球队。这些比赛吸引了大批观众,因为它们不仅是体育竞技,更象征着民族主义的力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孟买纺织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个新兴的工人阶级,他们虽然收入有限,但手头有些许可支配的金钱,足以投入并支持板球运动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板球深深植根于印度文化,摆脱了大英帝国的影响,还演变成反抗殖民统治的象征。在和平非殖民化的进程中,板球是表达独立诉求的竞技场。印度人组织比赛,对抗殖民者,唤起了民众的团结意识。1947年印度独立时,部分反英民族主义者曾主张板球应与殖民者一同退出印度的历史舞台。英国人的确离开了,但板球却在印度深深扎根,成为了国家精神的一部分。
最初的板球比赛没有时间限制,后来渐渐缩短为五天制,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了新的变革。1975年,首届一日制板球世界杯在英国举行。1983年,印度夺冠,在整个次大陆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狂热,激发了无数民众对板球的热情,这种热情延续至今,丝毫未减。
21世纪初,英格兰和威尔士板球委员会推出了一种新的比赛形式——“二十20”。相比传统板球赛,这种形式赛程更短、节奏更快,类似于足球等其他团体运动,比赛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这一创新增添了板球赛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从而推动这项运动进入一个全新的辉煌时期。
借助“二十20”浪潮,印度板球管理委员会于2008年创立了板球超级联赛。联赛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以城市为基础,最初创建了八支球队,这些球队为私企、电影明星以及其他富有的投资者所有。印度板球超级联赛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盈利能力的板球赛事之一,吸引了众多顶级球员的参与。联赛不断发展,球队数量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在某些赛季中,参赛球队一度增加到十支。
顺应时代潮流,再加上敏锐的商业眼光,这项曾属于殖民精英的运动如今已蜕变为印度全民追逐的体育盛事。在走向板球超级大国的进程中,印度曾两次赢得世界杯冠军。这种对板球的热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实则源于印度人对社会凝聚力的渴望。在一个宗教、派别、社区和语言多元且复杂的国家,板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团结所有人的纽带。
| 更大的舞台 |
殖民时期,为防法国袭击,英国曾在孟买南端的一片广阔绿地设立炮台。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这片绿地逐渐被城市基建吞噬,如今只剩下几处开放的马丹(用于阅兵和体育活动的空地)。这些场地现在主要用于板球训练,是孕育未来板球天才的摇篮。“印度许多优秀的板球运动员都出自孟买,这归功于孟买延续已久的传统:老球员和新生代相互扶持。前辈们经常在训练场上亲自指导,他们传授技术,还分享独门秘诀。”马通加体育俱乐部的教练拉梅什·瓦兹格说。
进入板球圣地马丹时,印度人心中往往怀有一份敬畏。许多球员每次经过马丹的大门都会鞠躬并轻触球场,以示敬意。“在印度,板球不但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信仰。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在玩。”年轻球员汗詹笑着说道。
板球是唯一一个起源于西方,但其全球中心却转移到印度次大陆的运动。也正因如此,2023年11月19日,印度国家板球队在主场不敌澳大利亚,痛失世界杯决赛时,上亿观众备感痛苦。板球迷认为,“蓝衣军团”(印度国家队的昵称)的表现未能达到人们的期望。



在2023年10月于孟买举行的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将板球列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主办方提议安排六支球队参赛,但最终的参赛队数量和资格标准尚未敲定。其实,比赛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引入板球项目,奥运会有望吸引更多观众。“在南亚,人们对奥运会的兴趣不大,他们只知道博尔特。”英格兰斯劳镇板球俱乐部的球员亚什说道,他曾在印度生活了18年。“在印度,只有富人才会关注奥运会。不过,现在板球入奥了,百分之百的印度人会开始关注这场体育盛事。”
破晓时分,各个年龄段的板球迷们齐聚马丹、朱胡海滩和各大公园,孜孜不倦地演绎着印度裔人类学家阿琼·阿帕杜莱所描述的“板球本土化”现象,生动诠释了板球是如何经过文化改造,最终演变为印度精神象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