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粉600万,90后网红列车长的“流量密码”

作者: 牛志远

每到节假日长假期间,铁路网络红人“影老板”的评论区就热闹起来——

“乘坐高铁能带插排和吹风机吗?”

“我能送家人到站台吗?”

……

以上问题,都能在“影老板”的短视频主页找到答案——

“家人们,插排能带,直板夹、卷发棒、玉米须夹也都能带。”

“谁东西掉站台下面了?我能给你夹出来嗷,看到没,‘挠挠的!’”

“影老板”本名刘影,1994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客运段的一名职工,也是有600多万粉丝的铁路网络红人。

最近几年的春运,刘影总是操着这口“魔性”东北话为粉丝和旅客答疑解惑,粉丝之间口口相传着这句话:春运路上遇到困难,就找“影老板”。

拍摄一条短视频并不容易,为了将硬核的铁路科普讲得生动有趣,刘影需要注入丰沛的感情和幽默的表达。冬天气温经常在零度以下,几十秒的短视频得在室外拍摄半个小时,她的脸和手时常冻得通红。

一周发布的两三条短视频,都是刘影在工作之外时间完成的。虽然她并不会靠账号获得任何工资之外的报酬,但她乐此不疲,她说:“我这是为爱发电。”

刘影为何会“为爱发电”?

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故事中找到答案。

追火车的女孩

20世纪90年代初,绿皮火车还是串联全国各站点的运输主力。在辽阔的东北平原,当一辆火车穿过吉林市郊一个村庄的时候,有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自家院子里,透过不高的院墙,清楚地看着它蜿蜒驶过。母亲指着火车的方向,温柔地哄着怀里的孩子:“看!小火车又来啦。”

怀中的孩子就是刘影,她出生的村庄紧邻铁路,从小听着火车的汽笛声长大。

在刘影的记忆中,汽笛声总比火车先来,拉长的“嘟——”声一到,村里的孩子便立刻停下手里的游戏,一边喊着“看火车去咯”,一边向着火车驶来的方向跑去。

刘影回忆,那时的她经常会被铁路旁的小站房吸引目光,看着站房里穿铁路制服工作人员出神,梦想自己长大也能到站房工作。

2010年12月30日,连接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的长吉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这也意味着吉林省迈入“高铁时代”。就在这班高铁通车的第二年,刘影考上了铁道运输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从家乡到学校报到的那天,刘影遇到了一些困难,“怎么取票?怎么进站?怎么上车?我全不会……”刘影说,这是她第一次乘高铁出门,就像一名新手游戏玩家一样,需要逐一解锁各个乘车“关卡”。

当刘影完成检票上车的各个流程坐到座位上那一刻,却发现“游戏”并没有通关。她有些哭笑不得:“上一秒我还感慨着终于坐到位置上了,下一秒就发现,我不知道怎么调节座椅靠背……”

因为不好意思向列车员求助,刘影僵直着背坐完了全程。走下高铁的那一刻,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高铁琢磨透。

“我的高铁人脉”

2015年,刘影从铁道运输学院毕业。这一年也是中国高铁蓬勃发展的一年:中国铁路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二,总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动车组保有量增长至17648辆。

刘影一毕业就上岗,顺利进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长春客运段,曾经的“乘车小白”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列车员。

2019年,在刘影成为列车员的第四年,她猝不及防地火了。

“我今年26岁,也不老吧……在车上有三四十岁的大哥管我叫大姐,啧,我忍了,小朋友管我叫阿姨,好像也理所应当?可是小孩管我叫叔!叔!是怎么一回事儿?唉!不理解。我寻思着,难道我那天出门忘记刮胡子了?”

2019年6月3日,刘影随手上传的这条短视频,因超高颜值搭配魔性口音讲述列车趣事而引发关注。从这条视频开始,她的账号粉丝量不断飙升,仅1个月就涨到了10万。

圈粉600万,90后网红列车长的“流量密码”0
刘影网络平台账号上发布的视频截图

就在这时,刘影收到了一条来自领导的信息:我刷到你视频了,来趟我办公室。

“我当时心里真的忐忑呀,当时铁路职工拍视频还不普遍,少有人在网上说铁路上的事。收到消息时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感觉十有八九是不让我拍了。”刘影说。

可当刘影步伐沉重地走进领导办公室,得到的竟是鼓励:“好好拍,既然你有粉丝、有流量,你要不要给大家讲讲列车上的这些设施都是怎么使用的?”

于是,刘影有了一个团队。说是团队,其实只有三个人,除了刘影,还有一名“笔杆子”和一名摄像。刘影介绍,“我们拍摄时没有脚本,都是临场发挥的,因为我要说的内容都来自于工作,已经很熟悉了。哪怕是我到一个陌生的车站,提前走一圈熟悉下环境,也能直接开拍。”

打开刘影的短视频主页,宛若翻开一本铁路百科全书——

讲列车上的设备使用说明:“热水旁边是提供纸杯的,你往下一‘扽’,这不就下来了。”

讲中转换乘:“站台上有‘便捷换乘’的指示牌,这几个大字看见没?顺着指引往前走……”

讲旅客的特别需求:“没上去车怎么办?没事儿!铁路管你,铁路负责你到底!”

视频一条接一条地“爆”了,刘影的短视频评论区成了乘高铁求助区。人们不常叫她的网名“影老板”,而是叫她“我的高铁人脉”。

通过刘影的视频,带奶奶看病的女孩学会了快速换乘;大一新生学会了如何买到优惠车票;名字里有生僻字的旅客买车票也不用犯愁了……

与此同时,从当初的高铁新手到许多人的“高铁人脉”,刘影也扎根在铁路一线迅速成长。2024年,她当上了列车长。

如今,当踏上高铁,她偶尔也会看着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出神,默默在心里感慨,“好久没回家了。”

“火车好像在看我”

“客运人员不分节假日,赶上哪天上班都有可能。”刘影说这句话时,语气流露出对假期不能回家这件事的习以为常。因为从她成为列车员开始,几乎每次节假日,她都是跟着高铁在路上度过。

起初,对于大年初一要上班这件事,刘影很不适应。那时,从吉林到北京的车程基本是六七个小时,中途不能使用手机。有几年的大年初一,刘影都是在上车之前和爸妈打个视频电话,春节也就在车上过去了。

当春节假期快过完时,她拉着铁路职工统一的红色皮箱,从春运返程的人潮中逆向而行,奔向站外等待她的父亲。刘影坦言:“想家啊!”

2025年,刘影赶着春节的尾声,迎来与家人的团圆。往年回家的时候,刘影习惯站在院子里,看火车蜿蜒驶过,但她的感受与儿时大不一样。“我觉得火车好像在看我。”刘影说,“它好像在对我说,小姑娘,你以前那么小,现在长大了哟!”

十多年过去了,儿时喜欢跟着火车跑的刘影,如今还是喜欢跟着火车跑。中老铁路、熊猫专列、“村超”专列,还有那些连接山里与城市的慢火车,通通成为她的视频选题。她自豪地说:“中国铁路不断发展,铁路的事儿永远说不完。”

(摘自《环球人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