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荣村:见证不屈脊梁

作者: 杨子彦 王香香 索朗群培

2025年1月10日,西藏,定日。

第一缕阳光越过高山,照在古荣村安置点活动板房,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此时,距离西藏定日6.8级地震发生已过去72小时。

1月7日9时5分,一场6.8级地震瞬间打破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的安宁。

第一时间,应急救援、消防、公安、部队官兵、医疗、社会救援力量陆续赶赴现场,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全力开展人员搜救、转运救治、群众安置,抢修基础设施,严防次生灾害,用团结、无私和无畏,在灾难中挺起了不屈的民族脊梁。

小山村,那一刻不再宁静

1月7日15时9分,古荣村口,不时有满身尘土的救援人员匆匆路过。

一处较为开阔的水泥地,是村中心广场。部分群众分堆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或低语或沉默或哭泣。

不远处,部队战士分成两组,一组搭建帐篷,另一组与当地干群、民警搜救被掩埋人员、牲畜……

古荣村:见证不屈脊梁0
月100日,在西藏定日古荣村,受灾群众将个人物品从临时安置帐篷搬入板房。图/ 沈伯韩

“地震后,我被塌掉的木头(横梁)卡在了牛棚。爱人把我救出来,我又慌又怕。”村民参木决回忆道,“后来我看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边救人一边喊我们到没有房子的地方。”

“平时,村干部对我们很好,看到他们我才缓过神、安下心来。”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叹,拼凑出地震后近6个小时的画面——

自救!

地震刚刚结束,看着失去的家园,强忍着失去母亲的悲伤,古荣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平措毅然挺身而出,组织党员和逃出群众救助被困人员,转移受灾群众,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抢险!

乡里下派的干部、火速赶来的医生民警、紧急出动的救援力量陆续抵达这里,全力展开人员搜救,分发食物饮水,安置受灾群众……

地震能震塌房屋,却撼不动人心

气象信息显示,1月7日夜间,定日县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18度。

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在开展救援同时,让群众温暖度过灾后第一个寒夜是头等大事,相关工作进度必须快一点、再快一点!

1月7日16时18分,政府发放的首批救灾帐篷,被送至古荣村北边开阔的农田里。

1月7日18时45分,部队官兵架锅烧水,为群众提供热水热食;应急电源车开进村内,技术人员抢修恢复电力设施。

1月8日凌晨,帐篷内已亮起灯,群众全部入住。

“地震后,爱人很害怕,我告诉她不要怕,有解放军在、村干部在、警察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古荣村村民次仁扎西指着一座帐篷说,“她现在应该已经睡着了。”

地震,能震塌房屋,却撼不动人心。

对于次仁平措而言,这是漫长而难熬的一晚。夜晚余震不断,物资陆续到来,协调繁重复杂。

早晨7点,他想着小憩一会儿,闭眼后却丝毫没有困意。

天亮后,次仁平措联系村委会主任桑杰,请几个村民打扫安置点卫生。“哪怕居住点是临时的,打扫干净,大家都住得舒服。”说罢,便转身去接新运来的物资。

去古荣村,靠一条由低向高,自西向东的单行水泥路。

3天里,各类车辆有序穿梭在这条路上,将一批批救灾物资运往村里。

傍晚,一个挂着红底黄字横幅“定日安多饭馆”的帐篷前,热气腾腾的面片刚刚出锅,几名村民排队依次取餐。

“我们暂时把县里的店铺关了,大概是中午到的,目前大概送出去了七八十份面食。”安多饭馆老板才让当周说,他的老家青海玉树也曾遭受过地震灾害,自己很能体会失去家园的痛苦,也感受过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把肚子吃饱,才能更好建设家园,希望能帮到大家。”

夜深了,在外玩耍的孩子们钻回帐篷,大人们忙着将新到的物资卸下车。

“你看,草料也运到了。”错车间隙,司机师傅看着擦肩而过的半挂车说。回程路上,前方车灯成河,身后星光点点。

新的一天,新的希望

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委组织部成立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赶往受灾地区,重点开展志愿服务、思想安抚等工作。

这几天,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多吉扎根一线,深入了解受灾群众思想和情绪的变化。“特别是王君正书记来到村里,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灾区群众的关心关切,大家都很感动,说相信房子会有的、吃的用的东西也都会有的,要听党的话,携手共克时艰。”多吉说。

古荣村:见证不屈脊梁1
月100日,西藏定日古荣村转移安置点活动板房已初具规模。图/ 洛桑平措

经政府统筹爱心企业捐赠和连续施工作业,古荣村安置点分批次完成活动板房的搭建。10日16时,第一批群众抱起被褥、床垫,入住活动板房。

“地震发生后,政府很快就给我们发了各类物资,没想到能那么快搬进板房,有房子肯定住得更舒服。”村民卓玛次仁说。

如何更快入住?据悉,首批活动板房整体结构设计多采用折叠式,“这种板房节约耐用、装卸方便,加上我们施工人员密切配合,最快时能够8分钟搭建好一间活动板房。”中国安能现场负责人吴坤说。

如何让群众住得舒心?记者在多处安置点了解到,板房自带防盗门和防盗塑钢窗,两窗相对、通风明亮,密封保温;内置多种型号的插座和照明灯,接通外部电力后即可入住。

受访群众纷纷表示,对“新家”充满期待。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这给了我们充足的勇气和信心。有这么好的党,有这么好的国家,还有什么坎跨不过去。”次仁平措语气坚定,“村中群众情绪稳定,干劲十足,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后续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唯勇气不移,唯困难不畏,唯精神不衰。

度过寒冬,必将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摘自《西藏日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