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御府的“二王”书迹

作者: 刘涛

皇家搜藏前代名家书迹,始于南朝刘宋。宋明帝时,诏令中书侍郎虞龢等人科简书法藏品,“除猥录美”,重新整理装治,“供御赏玩”。

虞龢《论书表》记载:御府所录前代名迹, 有张芝缣素及纸书四八二五字, 张昶缣素及纸书四0七0字,钟繇纸书六九七字,钟会书五纸四六五字,毛弘八分缣素书四五八八字,索靖纸书五七五五字。最多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迹。

刘宋御府所藏“二王”书迹,有孝武帝旧藏,也有孝武之后新入者,重点在旧藏。

旧藏“二王”书迹,重装之后,虞龢记载较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皆互帙金题玉躞织成带。又有书扇二帙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学一帙十二卷,玳瑁轴。此皆书之冠冕也。”这类“书之冠冕”的“二王”书,每帙(封套)所装卷轴数量不同,一般是一帙十卷,多则一帙十二卷,少则一帙七八卷,最少是“书扇二帙二卷”,合有十四帙一百二十七卷。筛选后余下的旧藏“二王”书迹,再分三品,悉用旃檀轴,合有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

新入的“二王”书迹,《论书表》记载较为简略:“二王新入书,各装为六帙六十卷。”合有十二帙一百二十卷。

虞龢重新装治后的“二王”书迹,合有七十八帙七百六十七卷。虞龢未记每卷装有多少纸,仅称每卷“以二丈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