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

作者: 赖月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0

在云南的热带雨林边缘,西双版纳的餐饮人正悄悄地将一种不寻常的美味推向全国,它既非名声在外的菌子火锅,亦非那令人闻之色变的昆虫盛宴,而是源自澜沧江的一抹翠绿——水青苔。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1
小摊上售卖的水青苔饼

大自然的馈赠

提到青苔,你的脑海里或许会浮现出潮湿墙角或台阶上的苔藓景象。但云南人吃的水青苔,并不是苔藓,而是藻类,包括水绵、刚毛藻等。它们生长在流速缓慢、光照充足的淡水水域。

水绵

水绵是水绵属藻类的统称,又名石衣、水衣、水苔,是一种普遍生活在淡水里的真核多细胞藻类。世界上有400余种水绵,它们在相对清洁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非常普遍,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摸起来手感黏滑。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2

刚毛藻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附着藻类。在刚毛藻的底部,一个个像小手一样的结构紧紧“抓住”水底的岩石,不让水流把它们带走。刚毛藻摸起来并不像水绵一样滑滑的,而是一种坚硬、粗糙的感觉。

刚毛藻集结生长时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墨绿色丝球。它们不仅是水中一些微小生物的食物来源,也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如果它们繁殖得太快,大量刚毛藻会铺满水面,对水体的危害不亚于水葫芦。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3
刚毛藻

苔藓和藻类,区别在哪里?

藻类最早出现在海洋等水环境里,没有分化出根、茎、叶;一部分藻类演化出了苔藓植物,苔藓分化出了茎和叶,并具备能够固定自身的假根。

在生活在云南的傣族人看来,水青苔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在西双版纳,采集水青苔是一项传统活动。每年的2~4月是当地水青苔丰收的时期,傣族女子们或徒手或手持笊篱,站立于湍急而清澈的溪流中,细心采集水青苔。捞上来的水青苔经敲打清洗后,被均匀地摊在圆形筛盘上晾晒至干。这一系列工序最终成就了水青苔的初制品——水青苔饼。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4

水青苔的花式吃法

水青苔含有丰富的果胶质,容易吸附水中杂质和污染物,因此在烹饪前需要经过多遍淘洗。此外,水青苔纤细,受热容易焦。因此,无论是炒、烤还是煎、炸,都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

烤水青苔

将水青苔饼刷上猪油,在炭火上稍加烘烤后撒上盐粒,揉成碎末,将其包裹于糯米饭团中,一口咬下去,绵密清甜的米香混着水青苔的酥脆咸香,着实是一道美味的主食。

煮水青苔

采用古老的石烹方式,将烧红的鹅卵石放入盛有水青苔和各式调料的盆中,石头的高温使水青苔迅速变熟,这样煮出来的水青苔软滑,汤汁喝起来有一股水鲜清香。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5

炒水青苔

将水青苔饼切成细丝,与蒜末、辣椒一起快速翻炒,激发其独特的焦香,每一口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炸水青苔

把水青苔饼剪成小片,下油锅后只需要炸几秒,水青苔表面就会泛油亮亮的微金黄色,气香质脆,入口即化。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6

水青苔的吃法五花八门,除了烤、炒、煮、炸之外,还有鸡蛋煎水青苔、芭蕉叶作皮的“包烧水青苔”等。

水青苔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颇高。研究发现,水青苔所含矿物质丰富,氨基酸组成合理,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或饲料来开发推广。此外,据《滇南本草》记载,水青苔能治疗黄水疮、水泻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7

随着吃水青苔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许多非云南人也有机会品尝到这种独特的美食。这种曾经只属于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美食,已经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了全国很多大城市的烤肉店里的“新宠”。

在烤肉店,水青苔饼成为包裹烤肉的“绿色毯子”。将烤得滋滋作响的五花肉、蒜片、青椒等食材卷入其中,一口咬下,水青苔的清新与五花肉的焦香交织,别有一番风味。有食客形容,水青苔的口感与海苔相似,但更加耐嚼、更耐人寻味。还有食客提到,水青苔的清新味道能很好地中和烤肉的油腻,是烤肉的完美搭档。

从云南的傣族村落到繁华都市的烤肉店,水青苔的风味在不同的烹饪手法中绽放异彩。关于水青苔,绝大多数食客都给出好评。有人对水青苔酥脆的口感赞不绝口,有人则对其草本的清新香气情有独钟……

水青苔,这一不起眼的水中野菜,不仅为我们的餐桌添上了别样风味,更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奇妙有了更深的认识。下次当你在烤肉店看到那长得像“绿毛毡”的水青苔饼时,不妨大胆尝试,让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带给你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水青苔:不起眼的水中野菜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