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

作者: 廖隆森 闫哲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0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脚部刺痛,就像赤脚在玻璃碎片上行走一般

刚开始,我只是觉得脚有点儿麻,就像是穿着袜子睡觉,但很快,这种麻木变成了刺痛,就像在玻璃碎片上赤脚行走。这种感觉不分昼夜,尤其是在晚上,我常常因为疼痛感加剧而无法入睡。最让我害怕的是,有时这种疼痛会突然变得异常剧烈,就像是有电流通过我的脚,我只能蜷缩在床上,无助地等待疼痛慢慢消退……

糖尿病带来的神经疼痛折磨着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深表同情,因为这样的描述虽然很生动,却也揭示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以下简称“糖痛”)的残酷本质。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2

神经坏了,问题就大了

在长期高血糖的影响下,糖痛患者的神经系统会受到持续损伤,产生病变,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在晚期可能出现明显的肌肉无力、萎缩,更严重者还会累及自主神经,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如出现尿失禁等情况。

通过以下两个具体案例,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神经受损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案例一

张先生:糖尿病足

情况:65岁的张先生,因长期高血糖引发的外周神经损伤,遭受严重足部疼痛和感觉丧失。

后果:感觉丧失使其脚部创伤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发展为严重溃疡;疼痛和感觉障碍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肌肉萎缩。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3

案例二

李女士:直立性低血压

情况:58岁的李女士,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多年,出现下肢麻木、刺痛,近期如厕后眼前一黑,昏倒在地。

原因:糖痛患者在晚期阶段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心血管系统受影响,出现头晕和心跳不规律,起身站立时易出现低血压而晕倒。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4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5

综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危及生命。我们呼吁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一旦发现早期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让“无声”的病变悄然升级,成为生命中的“惊雷”。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6

为什么会痛?

糖痛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的高血糖侵蚀着患者的神经,最终导致患者四肢,尤其是脚部,遭受慢性疼痛的折磨。据统计,约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其中的25%~50% 会遭受糖痛。

如果把细胞看作一个繁华的城市,那么细胞的各种代谢途径就像是这座城市的一条条公路,而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微血管则是连接各个城市(细胞)的生命线——高速公路。正常情况下,各个城市及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通过流畅的交通网得到能源和物资。然而,一场名为“糖尿病”的大灾难逐渐改变了这一切。

交通瘫痪:多元醇途径过载

高血糖如同过多的车辆涌入,堵塞了城市主干道,迫使葡萄糖另寻出路,涌入了狭窄的“多元醇途径”小巷。进入这一途径的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和果糖,它们在细胞内堆积,导致细胞渗透压升高,引发水分涌入,造成细胞肿胀并受损。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7

暴风雨来临:氧化应激

与此同时,城市上空乌云密布,暴风雨(氧化应激)即将来临。在高血糖的驱动下,大量活性氧如同狂风暴雨般袭击着城市的基础设施(细胞的膜脂质、蛋白质和DNA),导致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功能紊乱。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8

生命线断裂:微血管病变

在上述情况的双重打击下,微血管就会出现病变(如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就像高速公路出现了堵塞和坑洼。发生病变的微血管导致组织细胞供血不足,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加剧细胞损伤。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9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0

大火烧城:炎症反应

随着高血糖和微循环障碍的持续,细胞内爆发了炎症反应,犹如城市中的火灾蔓延。此时,炎症介质如同烟雾般扩散,影响更多细胞。更要命的是,炎症反应不仅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还会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释放更多的炎症介质,形成恶性循环。

电力系统故障:离子通道失衡

高血糖、缺氧等因素影响了细胞的电力系统(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异常,特别是疼痛信号的异常和传导失常,从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1

最后的告别:神经细胞凋亡

在多重打击下,一些神经细胞无法承受压力,开始自我毁灭,选择凋亡。神经细胞凋亡会导致神经纤维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从而也会引发疼痛。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2

早期识别是关键

糖痛往往悄无声息地开始,随后逐渐恶化,因此,尽早察觉与干预至关重要。

1. 轻微的不适或麻木

在糖尿病早期,神经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或麻木,尤其是四肢末端。患者可能只会感觉到手脚有轻微的针刺感或烧灼感。

2. 症状的间歇性

这些症状不一定持续存在,可能在夜间或运动后加重,而在白天或休息时减轻。这种间歇性的特点常使患者忽视这些早期信号。

早期识别与治疗,是控制糖痛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应高度警觉上述早期信号,一旦察觉异常,立即就医评估、及时干预。

小知识

掌握一套自我检查方法,更早地察觉到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是糖痛早期预警的关键环节。

定期自我评估 定期检查手脚的感觉,特别是在夜间或运动后,留意是否有任何针刺感、麻木感或轻微的烧灼感。

温度感知测试 通过轻触不同温度的物体,评估自己对冷热的感知是否准确,以评估神经末梢的功能状态。

皮肤状况观察 定期检视皮肤是否有破损、溃疡或颜色异常等迹象,这些可能是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减退后出现的继发性损害。

糖痛并非无解

面对糖痛,患者并非束手无策,积极治疗与科学管理能显著缓解症状。不妨再来看两个对比案例。

案例一

规范治疗的杜女士

情况:65岁,2型糖尿病史10余年。

自我管理:每月规律就诊,坚持健康饮食、锻炼和药物治疗,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结果:肝肾功能和血脂指标均正常,无明显手脚麻木情况,生活质量未受显著影响。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3

案例二

忽视自身健康的钱先生

情况:62岁,2型糖尿病史10余年,因工作压力和饮食不规律,血糖控制欠佳,5年前手脚开始麻木,近1年有严重神经病理性疼痛。

自我管理不足:忽视血糖监测,饮食无常,缺乏锻炼。

结果:手脚出现持续烧灼感和刺痛,后期疼痛感加剧,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失眠和情绪低落。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积极管理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患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血糖、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定期复诊等。

消除糖尿病患者难以承受之痛14

曙光——成人糖痛患者将有专属“止痛药”

2024年6月,医疗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苯磺酸美洛加巴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糖痛。要知道,钙离子通道广泛分布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尤其在疼痛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个消息对糖痛患者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霖,因为在此之前,我国没有任何一款获批专门用于治疗糖痛的药物。换言之,我国近3700万糖痛患者一直在“忍痛”等待专属他们的治疗药物。

疼痛,原本是身体的预警信号,提示我们关注健康,但慢性疼痛却成了生活中的长期困扰。幸运的是,医学飞速发展、健康知识不断普及,以及各类新药问世,为糖痛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主要作者简介:

闫哲,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二十余篇。现任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糖尿病及代谢疾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暨糖尿病专委会委员及秘书。承担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甲状腺中青年医师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