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羔羊与破洞羊皮里的财富
作者: 张珠容近年来,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短尾羊备受牧民和消费者的欢迎。这种羊最大的特色就是尾巴短,所以尾部囤积的脂肪少,产肉率高。这种羊很耐寒,繁殖能力强,而且生长发育很快。最关键的是,它肉质鲜而不膻,无论是清炖、烧烤还是涮肉,都让人口齿留香,过口难忘。
王宏光做过生意,人脉很广,也经常往来于呼伦贝尔大草原,因此经常有人托他购买草原上的短尾羊肉。这让他不禁琢磨起来:怎样做既能让牧民赚到更多钱,又能为客户提供品质好、价格还相对合理的羊肉呢?
有一年秋季,王宏光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的草原上买羊,发现当地牧民正从牧草种植户那里购买、囤积大量的草卷。原来,当地人都喜欢吃养殖两年以上的短尾羊肉,因为这样的羊肉吃起来有嚼劲。正因如此,牧民一到秋冬季就要囤积草卷,作为短尾羊在冬季的口粮。每年一到冬季,他们还得雇人放羊、看羊。如此一来,牧民养羊的时间越长,养殖成本也就越高。这个发现让王宏光心头一喜:在北京上海等地,人们更喜欢吃嫩一点的羊肉,如果牧民只卖养殖六个月的羔羊,那不是比卖养殖两年以上的大羊要划算得多?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夏季水草丰茂,羊羔能在草场上吃得很饱。加上短尾羊本就生长发育很快,一只在三四月份出生的小羊崽只要养到八九月份,就能长到五十多斤重。而这样的羔羊只需吃牧民自家的草,不用过冬,也就不用购买草卷和雇请人工,没有额外花费。
王宏光瞅准这一点之后,每到秋季就到草原上收购只养殖五六个月的短尾羔羊。他和当地的牧民以及屠宰场合作,把收购回来的短尾羔羊集中在屠宰场,做精确分割之后再销售羊肉。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售卖羊肉的过程中,王宏光又靠另一个发现开拓出更大的市场。
有一回,王宏光来到与自己合作的一家屠宰场考察。在这里,他看到工人们将羊肉分割得很精细,却把羊皮乱七八糟地扔在一边。经过了解他才知道,羊皮经过初级加工之后如果没有任何瑕疵,一张可以卖到30元左右,它们会被用来制作皮衣皮裤等。可是,在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上养出来的短尾羊的羊皮,绝大多数会有大大小小的洞眼。而羊皮一旦有洞,就变得一文不值,只能扔掉。王宏光感到很不解:羊皮上的洞是怎么来的呢?他又通过一番调查才知道,羊皮破洞源于一种名叫“狼针草”的植物。
说起狼针草,它真的是让牧民又爱又恨。狼针草顽强耐旱,是中国北方草原上最重要的植物之一。牧民们爱它,是因为它们数量大,分布广,营养丰富,在春、秋、冬季是马、牛、羊的心头好。可这种草一到夏季就抽穗,不仅变得不好吃,结出的果实还会对牲畜造成巨大的危害。原来,它的果实被称为“狼针”,呈芒针状,末端有扭曲的芒柱,受潮后会自行扭转,极易扎在短尾羊的身上。而这狼针越扭转越深,能刺入短尾羊的毛、皮、皮下组织乃至肌肉。正因如此,绝大多数短尾羊的羊皮上都有破洞。这个问题,也成了困扰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肉羊行业的痛点。遇到有破洞的羊皮,牧民只能选择将其扔掉,因为它们一分钱都卖不上。
王宏光认真审视了这个行业痛点。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授的指导下,他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把破洞羊皮充分利用了起来。在2021年,他专门建起了一个羊副产品的深加工工厂,收购来没人要的破洞羊皮,然后经过去毛、清洗、高温杀菌、酶解提取等十多道工序,最后提取出一种粉状物质——胶原蛋白肽。这种胶原蛋白肽可以直接饮用补充人体营养,也可以作为原材料销售到美容或医药企业。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王宏光每年都加工1000多吨破羊皮。而因为他的收购,牧民们也多了一份额外收入。
在发现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不同之后,王宏光通过收购、售卖只养殖五六个月的羔羊,实现了让牧民增收,让客户满意;在发现肉羊行业的痛点之后,他又潜心研究,让曾经只能被扔掉的破洞羊皮“华丽转身”,令其成为创造财富的宝贝。牧民们都说,王宏光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通往财富的道路。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