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与“漫”

作者: 叶春雷

一个节奏缓慢的社会,人事跟随天道,所以有“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二十四节气,就是人类活动的指针,头顶随季节旋转的北斗七星,就是古人的钟表。

我羡慕古人那种慢悠悠的节奏。因为慢,很多东西就看得很真切,可谓纤毫毕现。“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只有行船的人,才有这眼福吧。乘飞机都嫌慢的人,是很少有福气欣赏到如此活泼生动的景致的。

节奏慢下来之后,心,也就慢下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人,也就彻底地松弛下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本没有什么预设的目的,只是随意走走,走着走着,就到水源了。

我很欣赏古人这种随心而动的惬意。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王子猷雪夜拜访戴安道了。划了半夜的船,好不容易到了好友家门口,却要求仆人返棹归去。其中的原因,只是“兴尽”二字。这样随意的人生态度,实在颇有浪漫色彩。

《菜根谭》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个“漫”字,将古人随遇而安的闲散心境很生动地凸显出来。比起做任何事都有一个预设的目的,浪漫的古人似乎更欣赏无心而动。“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就是催促夫人早归的书信,也还是这样随意而散漫。“缓缓”二字,稀释了盼归的急切心情,字里行间,全是对妻子款款的深情,无尽的宠爱。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从生到死,如果恰如一支箭,笔直地射出去,直中靶心,那多么乏味。人生的路,总有些蜿蜒曲折,曲曲弯弯,中间有分岔,分岔处又有分岔,像极了一棵树。大道多歧,杨朱可以因此而哭泣,但人生的不确定性,也便是它的迷人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因为山叠嶂,水纵横,人生才饶多变化,饶多诗意。

明白了这一点,这一种“漫”的心态,配合着“慢”下来的人生节奏,也就可以让人生变得从容而淡定,潇洒而单纯。我很欣赏苏东坡在黄州苦闷的日子里,那一份随心而动的浪漫。他有一首词,写在一个春夜里,他喝酒喝醉了,骑马踏着月色经过一座小桥,觉得景致不错,索性下马来,把马拴在桥柱上,人就倚着桥栏杆,和衣而卧。等一声杜鹃的啼鸣打破他的美梦,睁开眼,天已经大亮了。

苏轼不是不焦急。在《赤壁赋》中,写主人作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明明有对朝廷的深切期盼,希望皇帝早一点想到自己,把自己像一个萝卜一样,从泥坑中拔出来。即使如此,他也并非日日生活在痛苦焦灼之中。“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那心态还是相当散漫而自在的。庄子言:“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随意散漫的人生态度背后,也有期盼,也有希望,只是,不焦虑,不急迫,一切随缘。“深根”,就是潜滋暗长;“宁极”,就是宠辱偕忘,有了这样看似散漫实则坚韧的心态,人生,才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慢”,是钱镠书信中那“缓缓”二字,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归来,也不要错过陌上花开,这沿路美丽的风景。“漫”,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看似随心,实则有情,有味。一个“漫”字,写尽大地春色,人间情趣。

(编辑 高倩/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