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人情味儿”的胡适
作者: 唐宝民众所周知,胡适先生十分热心帮助他人,如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著名作家林语堂,甚至卖芝麻饼的小贩袁瓞等人,都曾受到过胡适的帮助。以至于“我的朋友胡适之”这句话成了社交界的一句口头禅。
然而,胡适并不是对所有要求他给予帮助的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对于有些人,他就毫不客气地给予了拒绝,甚至登门者是他的老乡也不例外。张意忠先生在他的《民国记忆:教授在当年》一书中记述道:“作为大学者的胡适,不摆谱,不拿腔,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可有时候,胡适却丝毫没有‘人情味’,并‘开罪’了不少人。胡适的家乡在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胡适成了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后,上庄镇的不少父老乡亲都希望胡适利用权势、声望为他们谋到好处,譬如介绍一份工作、安排一个职位、写上一张条子之类。这在今天也很平常,何况徽州人素来讲究‘勤奋斗、重教育、攀乡党’。然而,胡适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那么,一向热心助人的胡适,为什么对待老乡的求助如此“冷漠”呢?是因为胡适帮人是有自己的原则的,张意忠在书中写道:“因为这个忙也好,那个忙也罢,胡适不是不帮,而是有条件的——凡是上门来的,都要拿出东西——不是金银珠宝,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学问、能力,没有一技之长的,没有真才实学的,就只有打道回府了……就算是胡适……有了大权、实权后,他在聘任人员时也只看本事、品质,压根不考虑地域疆界,不要说安徽绩溪的乡里乡亲,哪怕和胡家宅子一墙之隔的人,没有‘料’,也休想得到照顾。”
胡适严格地执行这条原则,不但对自己的老乡,就是对自己的亲侄子也不网开一面,张意忠在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胡适的侄儿胡思猷,大学毕业,成绩欠佳,学业平庸,没有过硬的东西,却想靠胡适谋个职。胡适问他有何著作,答曰,没有。又问有何研究,答曰,没有。胡思猷补了一句:‘大学刚毕业的人哪里有专门研究?’胡适听罢颇不悦:‘既然你什么都没有,那我就不能为你找事。我总不能对人家说,他是我侄子,你们必须给他安插一个位置吧。’”
胡适的热心助人,让我们看到了他为人的友善;而他对乡邻及亲属没有“人情味儿”的表现,则让我们看到了他在用人时恪守原则的认真态度。这种态度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无疑是他为人处世过程中一种内心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是难能可贵的。
(编辑 雪彤/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