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的“小”

作者: 张君燕

曹贞吉是清代著名诗词家。他一生嗜书,工诗文,与嘉善诗人曹尔堪并称为“南北二曹”。在作词方面,他的成绩尤为突出,被誉为清初词坛上“最为大雅”的词家。

曹贞吉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熟读大量诗文,与同龄人相比,诗文水平明显高出一截,他也因此颇为自得。有一次,曹贞吉去私塾上课,私塾先生在讲解一首宋词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误把作者秦观说成了柳永。曹贞吉立刻发现了私塾先生的“张冠李戴”,而同学们则浑然不觉,他兴奋又得意地提醒身边的同学:“先生讲错了,这首词是秦观写的。”同学一开始并不相信曹贞吉的话,于是翻书查证——真的是私塾先生讲错了!

“你们知道吗?私塾先生讲错了,我一下就听了出来。看来他的水平也不过如此,竟还不如我一个学生。”下课后,曹贞吉迫不及待地告诉其他同学,看到同学们议论纷纷,他愈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晚上吃饭时,曹贞吉又把这件事讲给外祖父听。因幼年丧父,曹贞吉自幼跟随外祖父刘正宗读书,听外祖父给他讲各种人生道理。在他眼里,外祖父是最有学识,也是他最崇敬的人。

意外的是,听完曹贞吉的讲述,外祖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嘲笑,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我有没有出错的时候?”曹贞吉开始回想,有,而且不止一次。外祖父接着问:“那你有没有觉得我不如你?”曹贞吉连连摆手,当然没有,偶尔出错不代表什么。外祖父笑了笑说:“没错,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可能是口误,可能是一时记错,就算确实有某方面知识的缺陷,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一个人。你说对吗?”曹贞吉冷静下来,情不自禁地点头,他只是发现了私塾先生一个小小的错误而已,而私塾先生讲授的许多知识都是他所不知道的,怎么能认为私塾先生水平不行,甚至不如自己呢?这种想法简直太荒谬了!此后,曹贞吉收敛了自大,变得谦虚起来,长进飞速。

发现别人的小错误就揪住不放,甚至到处宣扬,想要以此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种行为不仅幼稚可笑,还会在不经意间映射出自己心底的“小”,最终阻碍的是自己的成长。

(编辑 斑比/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