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狗儿子”
作者: 钱永广假日回老家看母亲,我没想到的是,从不喜欢养狗的母亲,竟然养了一只小黑狗。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母亲竟称这狗为“狗儿子”。
记得父亲在世时,母亲是极其讨厌猫儿狗儿的。有一年,邻庄一户人家的母狗,一胎生了5只小狗,想送一只给我家养。母亲对父亲说,自家的孩子都养不过来,还养什么狗?母亲说什么也没答应。
可如今,母亲不仅养了一只狗,而且还称它为“狗儿子”,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在家,我陪母亲在井边洗菜,那只小黑狗一直陪在我们左右,它的两只眼珠子,总是瞅着母亲转来转去。
“狗儿子,去把门前的篮子拿来!”听见母亲吩咐,我愣怔了一下,转头去看门前的那只篮子。起初,我以为是母亲叫我,等小黑狗欢天喜地把篮子叼来时,我才恍然大悟。想不到,这只小黑狗不仅能听懂母亲的话,而且还能为母亲做事,这让我十分诧异。
那天,我陪母亲在家洗衣做饭,小黑狗总是和母亲寸步不离。母亲有了小黑狗,家里真像多了一个人,母亲既有了说话的对象,屋子里又时而会听到母亲的笑声。
快吃午饭时,我看见母亲把狗粮盛到碗里后,又特地从锅里挑出两块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香喷喷的鸡肉。当母亲把狗碗端到狗窝里时,我看见小黑狗不停地摇着尾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母亲。母亲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温柔地说:“狗儿子,吃饭不要像饿狼,你要细嚼慢咽,不要让骨头卡住……”
母亲与小黑狗说话时,我就站在母亲的身后。她说话的语气,像春天的风,充满着爱与温柔,就像我小时候,母亲和我说话一样。不同的是,小时候,母亲每次这样和我说话,我总嫌她唠叨,充满了叛逆。而小黑狗,对母亲简直就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那天在家,我感觉到母亲和小黑狗说的话,似乎比我还要多。也许,我不在家时,母亲已经习惯和小黑狗说话了。想想我们平时兄妹5个,为了生计都在城里打拼,哪怕假日,也很难有空回家看看母亲。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我本想把母亲接进城里同住,可母亲总是以习惯了老家的生活为借口,说什么也不答应。就这样,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在老家一住就是3年。3年来,她一个人守着农村老家的几间老屋,几乎没有一个人会陪她说话。想不到,如今她竟然养了一只狗,口中还一声一声唤着“狗儿子”。只是我在心里,暂时还难以接受罢了。
母亲老了,她一个人守着老家,她是孤独的。我们每次回家时,她总是眉开眼笑。可等我们吃过午饭,急匆匆准备返城时,母亲总会失落地说:“我去到菜园里拔一把菜给你们,你们歇会儿再走。”我注意到,母亲去菜园拔菜时,总是拖拖拉拉,动作很慢。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母亲原来是想让我们在家多待一会儿,哪怕是拔一把青菜,她也想多延误一点时间。
母亲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平时她特别省吃俭用。为了省点口粮,年轻时,她绝不会答应家里养一只狗。可等母亲老了,自己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节俭惯了的她,如今竟然舍得拿鸡肉去喂狗。
也许,在母亲眼里,早把小黑狗真的当成了自己的“儿子”。对待“狗儿子”,她是慷慨的,现在也许只有小黑狗,才最懂母亲的寂寞。想到此,一年回不了几次老家的我,今后也该多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母亲了。
(编辑 兔咪/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