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胡言(创作谈)

作者: 邓洪卫

邓洪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九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曾在《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北京文学》《天津文学》《芙蓉》《清明》《江南》等发表小说100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各类选本、中高考语文真题阅读材料、外文读本。出版作品集《大三国的小人物》《初恋》《我就知道这么多》等10部。曾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金融文学奖、盐城市政府文艺奖等。

一派胡言(创作谈)0

好久没写小小说了,至少有四五年。其间写了些中短篇,也发表了。还费精劳神弄了部长篇,尚未面世。虽说视野较之前宽阔,可心心念念总想着小小说。不写小小说不是忘了小小说,或看不上小小说。我对小小说的感情,非其他文体可比,那种一挥而就的畅快劲儿总在心里挥之不去。不写小小说,主要是知难而退,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自己都觉无味。照直说,我是越来越厌烦自己了。那些以前写的小小说,什么《同学》《初恋》《离婚》《衣裳》《甘小草的竹竿》等,我很少再看,因为完全是丧失信心,便索性不写了。

2024年的春天,我在小区门口溜达,看到一男一女在路边聊天(女的坐在电瓶车上,男的站在一旁),久久不散。多么有意思的生活场景啊!那男的慷慨陈词,那女的笑容满面。我猜不出他们是什么关系,听不清他们说些什么,但我看到了他们心灵的波澜。生活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小说里可以归置清楚啊。得感谢那“形迹可疑”的一男一女。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就萌发了再写小小说的想法。近几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涌上来。我要写的,我一定要写的。这些鲜活的场景、微妙的关系、心灵的悸动,真是上天的赐予,不写成小小说,岂不辜负了?写吧写吧,呃,不要再犹豫。于是写下第一篇,叫《消消食》;又写第二篇,叫《家家乐》。这两篇后来都发在《鸭绿江》上。一旦开头,好家伙,刹不住了。哗啦哗啦,几天时间弄了二十来篇。面对这些憨头憨脑的小家伙,我又惊又喜又疑。惊的是还能写,喜的是写出来了,疑的是,这叫小小说吗?不就是一些生活场景的速写吗?跟我之前的那些所谓成名作代表作差异何其之大!至少那些作品有头有尾,五脏俱全,而这些所谓的新作没头没尾,缺胳膊少腿,根本就不是完整的玩意儿啊!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毕竟是写出来了,自己说了不算,投出去试试深浅吧。最早的几篇投给了《百花园》,那是我起步的地方,我回归当然要到此处标名挂号。我发给了王彦艳老师,一个相当有耐心的老师,就在这两年我成功地让她对我失去了耐心,因为我屡次爽约,她大概觉得我不会再写小小说了。她看了之后,很快回复,高度评价,不吝赞美之词,以资鼓励。她是善良的,怕我这个上了几岁年纪的老作者伤心,挫伤了回归的积极性。她先是准备以小辑的方式推出,后又改变主意,先发两篇出来试试水,那就是《有故事的老人(二题)》。另外还有两篇,她说择期发出,让我再准备新的。我又给她三篇,就是此“小辑”。任务终于完成,我长舒一口气。好像不在《百花园》上发个小辑,这次“复出”就不算数。

这就是我回归的经过。

就此番一口气写出的二十篇而言,我还是感到惭愧的。有几篇还算满意,有几篇勉强合格,还有几篇,羞于见人,一删了之。我想是因为我写得太顺手了。此为写作之大忌。当然,随后我又写出一些,还是顺手,但较前多了一些从容,毕竟有了经验。

对于当下的小小说,我想说的是,小小说因为短小,便于阅读,受到大众之喜爱,传播广泛,但也因为短小,便于仿制,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小说今后的方向,我想说的是,一是回归传统。你看看唐宋传奇、明清笔记或孙犁先生晚年的《芸斋小说》《故乡人物》,汪曾祺先生的《陈小手》等,古朴自然,越读越有味,是为永恒经典。这样的小说,需要深厚功底,需要作家的至高境界。我们现在的作者,正缺少这样的功底、这样的境界,功利心太重,喜欢耍小聪明,作品往往不能淡定从容,读来无深厚之意蕴,无回味之余地。二是要来一次革命,对原有的彻底颠覆,写一些不像小小说的小小说。我们当下的小小说,太程式化了。那些教你写小小说的,教你技巧,教你怎么开头、怎么布局、怎么结尾,甚至教你怎么讨编辑欢心,走捷径发表,却不能教你胸怀情怀,不能教你格局大局,不能教你气质品质,你到头来写出的、发表的,不过是别人写过无数遍的东西,意义何在?所以我说,要写不一样的小小说,要突破一切,随心所欲。

我这么说,会得罪人,同时也得罪了自己。这么多年,我制造出了多少平庸之作啊?浪费多少杂志的版面?耽误多少读者的时间?呃,罪过,罪过。在此向他们道歉。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妄自菲薄。文化需要自信,小小说也需要自信。那些早期就介入小小说的作家,可称作我的老师、兄长,他们新作不断,新意盎然,照耀我前行。那些崭露头角的新锐作家,也以他们独特的笔墨,泼洒出一片新的蓝天,让人艳羡。不上不下的我,岂能落后?唯有写作。盐城的青年作家同时也是评论家的陶林先生,最近在盐城(籍)作家作品研讨会上,对我的小小说有过评价,不妨摘一片段于此:

邓洪卫对于小小说有着独到的理解和独特的表达,能够从极其平凡的生活片段中提炼意味深长的吉光片羽,用极其节制的语言,将它们提炼成一篇篇耐人寻味的作品。他的小说像是生活的断片,更像是人性的断片。举重若轻的技巧、充满个人“滋味”的叙事和对人情世故的超然理解,体现了作者对小小说艺术的深入理解、对现实人生的深入观察和敏锐体验,具有难能可贵的小说自主意识和人文精神。

呀,一派胡言。羞煞我也!

我的一派胡言也就此打住。

[责任编辑 王彦艳]

上一篇: 榴 梿